臺灣是怎樣抗病毒的?

悟285831560


淺談防控疫情的“臺灣模式”

《人民日報》13日刊登王平的評論:“一些西方媒體近日不約而同地炒作‘臺灣抗疫經驗’,稱臺灣以‘民主’方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成效顯著,世衛組織應重新考慮所謂臺灣‘加入世衛’問題。再次暴露西方媒體自詡‘客觀真實’實則居心叵測的真面目。”

  臺灣島具備優勢的地理位置,防疫壓力根本不大;民進黨當局無心抗疫,卻借疫情炒作“恐中仇中”,拿出“抗疫就是抗中”的架勢,採用激烈的措施,限期要求大陸游客離臺,禁止大陸游客和大陸學生入境,暫停“小三通”,阻撓滯留湖北的臺胞返臺等。

  這種“一刀切”的防疫手段,看不出有啥了不起的技術含量、“臺灣經驗”,更扯不上什麼“民主抗疫”。民進黨在島內輿論場營造“遠離大陸、守住臺灣”的氛圍,並通過政客、綠媒、“網軍”一起渲染恐怖氣氛,挑動仇恨情緒,操弄“民粹”,製造分裂。

  “德國之聲”稱讚,民進黨讓民眾感受到“關心”而自願接受隔離治療。但一名臺商對隔離伙食有怨言而被綠媒主持罵“可以回大陸吃蝙蝠”。當臺籍血友病病童從湖北返臺時,島內網絡上竟充斥“怎麼不死在武漢”等惡毒的聲音,西媒的塗脂抹粉已掩飾不來。

  民進黨當局突然宣佈從湖北返鄉臺胞有一個“確診病例”,卻拒不公開相關資料,以此延遲千餘名臺胞返鄉。從禁止口罩出口引發島內民眾爭搶口罩開始,民進黨當局在口罩購買、生產、如何使用等問題上朝令夕改,令民眾無所適從,“口罩之亂”至今仍在延燒。

  世衛組織已規定“新冠肺炎”(Covid-19)的命名,特朗普也不說“中國病毒”了,但臺灣綠媒仍使用“武漢肺炎”,“網軍”散佈“中國用病毒攻陷臺灣”等極端言論。民進黨既然拒不承認一箇中國,臺灣參與世衛組織的前提條件就不復存在,特殊安排也就難以為繼。但民進黨當局不思反省,反而硬拗“大陸打壓”,藉機碰瓷,被有識者所竊笑。

  民進黨當局一邊誣稱“被打壓”導致民眾健康權益受損,卻又自誇防疫工作“世界第一”,兩個自相矛盾的說辭,竟都可用作臺灣“加入世衛”的鋪墊?完全站不住腳。一些西方媒體不顧職業操守起鬨,讓西方長期標榜的“新聞自由”、“客觀中立”再次露餡。

  這不禁讓人們想起臺大顏元叔老教授四年前演講,在網絡廣為流傳的那句話:“當西方人對你翹起拇指叫‘好’時,你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XXX!”有點偏激,但這可能就是歷盡200年苦難的中華民族知識分子、愛國者,在烈火煉獄中鍛打出來的一顆鋼釘吧?

  而今,當臺灣民眾排隊搶購口罩,中國境內疫情已漸趨平緩,關閉16處方艙醫院。在保證本身需求後,向多個國家輸出口醫療器材,援助伊拉克、伊朗、意大利抗疫。相比之下,臺灣防疫顯得“毫無技術可言”。臺灣一些政客與媒體常對大陸防疫措施冷嘲熱諷或抹黑誤導,而對中國大陸成功戰“疫”,援助外國抗疫,卻“小心眼”地裝聾作啞。

  過年前,蘇貞昌禁止口罩和醫療器材出口,設置可日產千萬片口罩的生產線等一連串防疫措施。不過,至今已快兩個月了,怎麼民眾還在搶購口罩自救呢?民進黨當局自誇“醫療世界一流”,“是外國讚美的防疫模範生”,怎麼“門前雪”還讓民眾寒顫呢?

  我參與的微信群組於17日曾議論防控新冠肺炎肆虐的有效辦法,對英國所謂“群體免疫”的計劃表示質疑。日本的鄭先生髮來“新聞背後的真相:全球五份抗疫答卷,優劣立顯!”的帖文,對民進黨當局堅決、專業、有效的“防疫模式”讚賞有加、奉為圭皋。

  他還寫下自己的看法:“事實證明,信息公開加專業化精細化管理,才是最低成本最高成效的治理模式。內地的舉國體制,雖然最終在遏制病毒擴散蔓延上也成效顯著,但由於錯過最佳控制期,加上缺乏專業精細的系統配合,代價過於高昂。”對湖北略有微詞。

  由於民進黨“防中不防歐美日”的媚外政策,近日臺灣地區確診的病例幾乎都由歐美移入;反觀日前從武漢包機返臺的361位臺商及其眷屬,都還沒有病例出現。我們於22日在群組發文,請鄭先生就此情況給予公正而客觀的評論,但至今尚無接到他的回信。

  央視第4臺25日播放的《海峽兩岸》節目中,報道臺灣藍營民意代表質詢蘇貞昌,質疑民進黨當局雙重標準的方針政策;提到目前臺灣防疫物資緊缺,為何每週還要捐贈美國數量不少的口罩?看到蘇貞昌皺眉瞪眼、左支右拙的模樣,暗忖這“院長”真不好當!

  臺灣醫療衛生體系較健全,醫護人員的專業水準不錯,截至25日晚累計確診病例僅235例,死亡2例。但是,臺灣當局若把疫情“政治化”,吹噓“臺灣模式”,肯定對兩岸人民和發展不利。專家認為,面對疫情,兩岸同胞守望相助,才會有雙贏的大好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