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平時哪些言談舉止容易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大陶子123


作為一個從事教育行業4年的老師,就簡單說一下我的觀點喲

1. 髒話,這點真的是需要天打雷劈的哈

2. 玩手機,家長一邊要求孩子每天讀很多書,自己卻每天捧著手機玩,作為家長,既然要求自己孩子每天閱讀,自己就需要做個榜樣

3. 定標籤,哎呀,老師我這孩子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才多大,注意力是一個靠意志來去定奪的東西,一個孩子怎麼可能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

4. 看重分數,見過太多家長看重分數的啦,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建立信心,多一些縱向對比,不要做橫向對比

孩子的成長道路,作為父母,我們是守護,守護他們想要成為的樣子,而不是守護你們想要孩子成為的樣子



是灰太狼呀


家長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家庭就是複印機。孩子的五感通透,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收攝到心裡。孩子會複製家長的說話習慣,動作習慣,表情習慣,以及所有這些外部表現背後的思維習慣。細思極恐,為人父母,言行舉止,待人接物,不可不慎。


朝來花解語


我想很多人對這方面比較有疑惑,就是家長到底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好像有了孩子後對於大人的束縛更多了,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多少會懷疑自己的教育方式,其實每個做媽媽的人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起來的,對於題主的問題,答案不是唯一的,我就說一下我的看法,家長問題中的主要三類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

  1. 強制性家長

強制性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也就是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所有的事情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生活中,我們也會碰到很多這樣的家長,孩子不好好吃飯,就要求孩子必須把飯吃完,還對孩子說這是對你好;孩子不想穿衣服,家長就要求孩子必須穿好,家長也認為這是對孩子好等等,數都數不過來。

這樣的家長是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只是簡單告知孩子應該按照我的去做,可是結果呢?是不是把孩子養成一個什麼都不會做的小淘氣了呢?只要有事情就會去找家長,當把孩子養成巨嬰的時候會反思過來是自己的教育問題嗎?

2、對孩子言聽計從的家長

這類家長表現出的就是對孩子的過分溺愛,看到自己的孩子全身都是優點,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對於孩子過分溺愛的人,社會報道中已經給我們家長很多的教訓,比如,李天一事件,就是一個過度溺愛的典型。

3、言行不一的家長

都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自己的一切問題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能從孩子身上看到,有些家長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會要求孩子必須做到,或者答應孩子的事情總會找藉口不去執行,慢慢的孩子會對大人產生失望,從而,在所有的事情上面,小孩也學會了去找藉口,如果想要一個聽話的寶寶,大人必須做好榜樣。

結語:要想獲得一個聽話懂事的寶寶,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多學習一些新的育兒知識,把自己的重心放在提升自我而不是放在寶寶身上,當你變得優秀的時候,也會發現寶寶和你一起變得優秀,如果在育兒過程中發現問題一定要及時解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