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有個“上門理髮師”上門給老人理髮!請問現在這種跑腿職業全國各地多嗎?

moon鑫鑫


我們這裡以前本村有二個理髮的,現在去世十多年了,

早幾年有位本鎮的理髮師傅,是一個腿部殘疾人,每個月逢3、8都會自己騎自行車來我村給那些老年人理髮,我也有時會去讓他理髮,這位師傅手功還可以,其實理髮也沒有什麼技術,只是銻刀的工夫,因為這種手藝收入不大,所以也沒有人重視,現在都是美髮,銻另頭。二個月才會理一次髮,所以理髮店的生意也不好,有些也自己買了推剪,自己給自己推,給家裡的孩子們理髮,因為小孩子不用修臉,只推個頭發,按自己的想法給孩子們推成形就可以了。


友好為人99


很少,很少。在我們這裡是沒有見到過。只有一個地方可能還有,那就是醫院的住院部。以前,我父親住院時,我陪護時見到過。有不少老病號,住院時間長,年老體弱,又拖著病體,住院部一般都是樓房。老人上樓下樓坐電梯,即便下了樓出了醫院門,離理髮店(現在都叫美容美髮店)都還有不少路。所以往往是幾個月都理不了發,理髮十分困難。

老病號住院時間長了,頭髮長深了,鬍子也長出了,迫切希望有理髮師上門理髮。這也因此估計有人聯繫理髮的,請他們來醫院住院部替人理髮。這其實也是個商機,有這個市場需求。來這兒理髮的,我看手藝都不怎麼樣。我見到的,他們提個理髮箱,替人理髮,刮鬍子。雖然手藝不精,但很受歡迎的。老病號不求講究,只想剪短下頭髮,刮淨鬍鬚。這上門理髮的,大約隔一段時間來一次,每次來都會有生意,很忙。一般他會將這兒需要理髮的,全部理完才會離開。今天理不完,過天再來。

以前農村是上門理髮的,我們叫剃頭的。一個剃頭匠包幾個生產隊,各有固定的地盤。大約多少時間來一次,來到一個生產隊,是儘可能將這個隊的男女老少全部理完。當然也有漏了的,他會記著,抽一個空再來補理。這些剃頭的,除了剃天外,還要幹農活的。每年的臘月底,上門收錢。一戶戶收,好像一年的理髮錢並不多。不過一個人理幾個生產隊的頭,彙總起來也不算少了。後來,開始是小青年嫌農村理髮的手藝不行,他們去鎮裡市裡理髮店理,他們不讓農村剃頭的剃。再後來,農村包生產隊理髮的人越來越少,這些農村剃頭的,有的手藝好的,自己開個店。手藝差的,自動改行了。

農村理髮的漸漸消失了,農村裁縫匠也漸漸地消失了。說起來,總歸是時代的進步。


笨笨潮爺1


這種職業其實挺多的,而且所涉及的絕非單一的上門理髮這幾個業務。此前曾經比較流行的上門洗車也是類似的情況,只不過行業不同而已。

但是如果要具體從事這個職業,需要綜合考慮各種情況包括具體行業的未來前景以及市場飽和度以及入職所能夠得到的各項待遇水平。就拿此前曾經火爆一時的上門洗車來說,最初的時候推廣很快,是因為對於消費者而言,能夠花很少的錢就能享受足不出戶完成洗車的實惠。但隨著市場份額的重新洗牌,一些中小型的上門汽車企業,無法完成相應的融資,導致成本倒掛,其從業人員甚至領不到相應的工資,最後導致很多這這類企業關門大吉。

上門理髮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這種上門服務的模式,成本,看似減少了固定門店的租金費用,其實潛在成本更高,因為他要招募更多的人數遠超於固定門店的從業人員。還要考慮到每名工作人員在上門服務過程中路上消耗的時間。這些都是這種上門服務行業的前期投入一旦投入高出了利潤那麼,這個行業就存在關門的風險及從業人員很可能面臨重新擇業的選擇。而且這個行業目前尚處於新興行業,至少它的服務模式是新型的,所以相應的制度規範仍處於空白狀態,對於從業人員的各項社會福利以及工資水平,制約的條款很少,入行需要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