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曹操大家都怎麼評價?

用戶3745425199


說起曹操,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他是東漢末年地主階級中頗有才幹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對曹操的評價,歷來有毀有譽,我們應正確的看待他.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四方戰亂,民不聊生,曹操當時統一了北方,使北方大部分人民免受戰亂之苦,他是很有功績的,並且他挾天子以令諸候,在某種程度上穩定了當時的局勢,功不可沒,說他不忠君未免有些太過了.

他的思想:

漆澤邦認為,曹操的思想是儒法雜用,二者結合。他採用法家思想,一是為了消滅割據,統一全國;二是為了加強對農民階級的鎮壓以鞏固地主階級專政。他十分推崇儒術。北方統一後,他下令興辦學校,傳播儒家思想,他的儒法並用思想是兩漢以來封建統治者採用的傳統手段。

他的文學價值:

曹操對建安文學的消極作用是多於積極作用的,他推動了建安文學的積極發展。曹操注重真才實學,輕視儒家仁孝道德,提倡活躍思想,使文學脫離經學而得到發展。他十分重視文學,延攬和招集了大批文人團結在他周圍,並鼓勵他們創作。他自己的詩風和文風對“建安風骨”的形成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他對樂府詩歌的改造也作出了貢獻。

所以我們不能

只看到曹操的奸詐的一面,他的功績不可否定,我們應正確,客觀的看待他。


愛吃肉的狗


🌹評價曹操:不能按照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為依據,它是文學作品。評價歷史人物,必須用史實為根據,用“史”說話,有“史”而論。

🌲曹操: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另外,曹操對書法、音樂也有一定的造旨。

🎍東漢末年,戰亂頻繁。曹操多謀善斷,有遠大眼光。當時,連皇帝的宮殿都被燒了,人心惶惶,不可終日。人們為漢朝的命運擔心。曹操牢時度勢,認為這時迎漢獻帝,正合人心。於是,把獻帝迎到許(今許昌),控制了皇帝,利用皇帝的名義,向其他諸候發號施令,“挾天子以令諸侯”。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曹操於公元200年,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統一了北方。在208年,率大軍南下,決心消滅漢遺皇族劉備,江東南的孫權,統一南方,進而統一全國。結果,在“赤壁大戰”中敗給了孫劉聯軍。只好在北方發展和鞏固。

🎍曹操重視農業生產,調集中原人口,赴邊疆屯田墾荒。注重興修水利,改善農耕用具,使北方社會安定,生產迅速發展。

🎄曹操重視各方面的人才,提出選人用人要“唯才是舉”。

📚曹操,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和其子“曹丞”,“曹植”被後人稱為“文學三曹”,他們創立了“建安文學”,又稱“建安風骨”,對後世文學有重要影響。

📕曹操的詩歌,宏偉大氣,磅礴雄渾,充滿著遠大抱負和理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壯心不已”,體現了曹操雄心壯志與堅定的信心。至今詠誦,仍然感人至深。

🎄曹操→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笑看東籬


曹操,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中,曹操父子(曹丕、曹植)就佔了三人,可見在曹操戎馬一生中,他不僅是一位能謀善斷的戰略家,同時也是一位馬背上多愁善感的大詩人。

東漢未年,王室衰微,天下英雄乘機割據一方,曹操心懷天下,渴望能統一全國。他曾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唯才是舉,聚天下英豪為己用,他知人善用,並最終奠定了曹魏政權的基礎。

在大家熟悉的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曹操成功地塑造成了一個陰險、奸詐的小人。我想,這大概是作者為了突出劉備這個角色,用曹操的”奸"來襯托出劉備的”仁″。現實中的曹操作為一代梟雄,當然有其權謀智變、政治野心的一面,更有其閃光的地方。他一生戎馬倥傯,生活簡樸,同情人民在戰亂中的遭遇。他在詩作《蒿里行》中寫道: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詩中寄託了他對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深切的同情。

作為亂世中的一代梟雄,曹操無論在小說裡,還是在戲臺上、甚至在民間,他都成了”小人″的代名詞,不知道這個鍋,他還得背到幾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