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相處模式,實際上就是與世界相處的態度,對此你怎麼看?

天涯問教


人往往把最好的脾氣都留給了外人,把最不好的脾氣都留給了家裡人。

一樣的結果:你在外面接觸到的是別人的好脾氣,在家裡接觸的是家人的不好脾氣。

也就是說你在家裡接觸到的才是真真正正的人,尤其是小孩兒更不懂得偽裝,所以也只有在家裡頭,你才是真正的與一個人相處。

我喜歡這麼一句話:你的價值觀決定了你與別人相處的模式。

你的相處模式決定了孩子的價值觀。

在孩子的世界裡:看到什麼,會影響他的世界觀。

在大人的世界裡:你的世界觀,會影響你看到什麼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喜歡一個連鎖的衣服品牌時,你會發現好像每一個商場都有這個品牌。

其實不是說是其他品牌不夠有名,只是因為你關注這個品牌,所以能夠更多的看到這個品牌。

這也是心理學效應裡面的:注意力產生焦點焦點產生盲點。

每一個人的腦袋當中都會有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讓我們捕捉到信息並學會它。

而小孩的鏡像神經元是最豐富的,也就是你與他相處的模式,通過鏡像神經元反饋到你的身上,你們兩個之間的相處模式便是你的世界觀。

是不是一個很神奇現象?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經常說的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想要孩子變得好父母首先變得好。

你想要給孩子什麼樣的世界觀你首先得學會用這個世界觀看待問題。



教育順風車


與孩子的相處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是能夠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前提和基礎,在孩子有困難或者跟長輩有意見分歧的時候,最好能蹲下來聆聽孩子的想法,這樣的姿勢他們心理上不會有壓力,也能更容易講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每個人的做法都是由想法來支撐的,孩子很多時候的一些不可理解的行為並不一定是無理取鬧,多數情況下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們能夠認真的聽他們的話,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理解他們並作出他們能接受的引導,他們才更加願意聽我們的話,聽話其實是相互的。








用戶6705452356


這話很有道理。孩子是純真的,世界的本質也是質樸的。或者說孩子和世界都是一面鏡子,你要讓鏡子映照出來的是美好的,那你自己應該是美好的。教師的和家長,面對白紙一張的孩童,想在他的心頁上畫什麼樣的圖畫,然後就可能讓他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個世界原本那麼純潔美好,一切與美好相違的都是人類的敗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