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在家很認真學了一個月數學,但是做卷子感覺沒有什麼突破,正常嗎?

半城煙沙斷橋雪


正常數學是一門非常深奧的科學,如果在短時間內提高分數,還是需要有引路人的,也就是高級的教師



玲瓏心劉


題主還沒有打通“任督二脈”,一旦融會貫通,分數方能在試卷上有所體現。而現在每張試卷的知識點不同,知識點的難度也不同。沒有對各個知識點的精通,很容易顧此失彼。“認真”可能會在以後的考試中有所體現。

筆者當年高三時,高一、高二數學無論如何努力都剛剛不及格,到了高三後半學年終於“貫通”了三角函數和立體幾何的部分,其它知識仍是似懂非懂的。還好高考數學成績沒拖後腿。

後來通過參考一些學習方法,和對學生的觀察和調研才明白,如果能早早找到合適學習數學的方法——把各個部分都打通。筆者當時的成績還可以提得更高。

一、如何“貫通”各個知識點?

現在題主已經到了高三後半段,基本的一輪複習已經完成了。題主要想貫通各個知識點,需要做到兩點。

刷題時要做的是“橫著做題”,而不是“縱著做題”。也就是說拿到套卷後,只找三角函數去做,直到你把這部分知識搞懂。當然不一定要從三角函數開始,題主完全可以從自己自己擅長的部分開始——如立體幾何。

注意事項就是,每一次只在固定的時間,學習固定內容。

為什麼要時間固定?我們都知道到快高考時,學生的在校測試的時間是需要調整的——上午是語文和數學,下午則是英語。原因就是這些時間與高考測試時間是一致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的思維,在特定的時間,保持持續的活躍。

所以,找到這個固定的時間,這個時間不是用來處理老師作業的,而是用來提高你的數學成績的。

為什麼是固定的內容?知識點要一個一個突破,不可以貪多,目標太多,精力容易分散。最重要的是每天做的內容,相似而又有所不同,有利於我們記憶和深入思考。

二、處理習題時可能遇到的困難。

選擇困難。首先套卷的選擇,儘量選擇你所在省市的歷屆模擬卷或高考卷。

在平時完成老師作業時,如你讀都讀不懂的題,最好往後放一放,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要考頂尖的大學。

對於簡單的題目,我們要能得滿分,中等的題目要能得全分,而難題則要能得高分。尤其是那些中等又不能得全分的題目,是題主的突破口,看它屬於哪個部分知識點,就從那裡著手。

困難情緒。顯然我們不能得全分的題目,一定存在知識上的缺陷,面對這些缺陷時,我們通常會很痛苦,一方面,我們發現處理這些題目效率低,很長時間才能做一題兩題。另外一方面,解這類題目沒有思路,又時常出錯,給我們帶來的挫敗感。

可是一旦你度過這段時間,你就能享受這部分知識給你帶來的滿足感。同樣這是題主也不需要再想“做試卷沒感覺,也沒有突破了”這些似乎有些焦慮的問題了。

一部分一部分的突破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我們那句老話“砍柴不得磨刀功”中的“磨刀”——讓我們的思維變得更加鋒利。雖然在磨刀時沒有什麼效率可言,可是一旦思維鋒利,做題一往不利。

寫在最後,按照正確的方式做題,好的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江蘇考英語


正常不正常,其實很難回答。問題的關鍵在於你在家認真學的這一個月,有沒有學到點子上。再說通俗一些,你有沒有針對自己的缺點進行學習。

譬如,你的問題是知識結構不完備,那麼如果這一個月你一直處於做題的狀態,導致的結果是:對你已經掌握的知識的考察,你會更熟練;但對你未掌握的知識的考察,你該不會的還是不會。

再譬如,你知識結構已經完備,而且基礎相當紮實,中等難度的習題準確率很高,這個時候,你應該多去鑽研壓軸題的解法,找出一套突破的方法。如果你依然專注於中等難度的題,對提分幫助不大。

所以,在安排學習計劃之前,一定要認真分析自身的學習狀況,準確判斷自身存在的問題,然後採取針對性的措施,這樣做才高效,才會立竿見影。

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