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盛世而亡,是因為隋煬帝的昏聵?隋煬帝真的荒淫無度嗎?

沙盤演繹歷史


不是。

隋煬帝的荒淫無度只是唐朝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義性,而加上去的。就是給唐朝的出師一個名頭而已。

隋煬帝把隋朝搞滅亡了主要是因為不恤民力,不斷地搞大工程,老百姓徭役太重。

隋煬帝當皇帝之後他定的年號就叫:大業。很明顯,他是要超過他的父親隋文帝楊堅,建立起不世之功的大業。

他在位十四年,期間乾的事情有:營建東都同時下令修大運河,造龍舟等船隻,修過長城,還三徵高句麗、征討吐谷渾、占城、契丹等。

僅僅是修建東都,每月徵調民夫都有200萬人,更不要說當時還在修運河。

公元604年十一月,他為了開掘長塹拱衛洛陽,調發今山西、河南幾十萬農民;次年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

自大業元年(604年)至大業六年(610年),開發各段運河,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和士兵三百多萬人。

大業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以東修長城,兩次調發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

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在三徵高句麗的時候,第一次隋朝軍人超過一百三十萬,運輸民夫是軍人的兩倍。第二次隋朝出兵至少六十餘萬 ,第三次隋朝出兵近百萬。

隋煬帝一徵高句麗,損失軍隊超過34萬。民夫也損失慘重。隋煬帝二徵、三徵高句麗,隋軍的損失數量不明,但也不會少。

他乾的事情後來的很多皇帝都幹過,但都沒有背下罵名,因為他們沒有像隋煬帝那樣急,比如徵高句麗,唐朝滅高句麗,經歷了唐太宗、唐高宗兩個皇帝的努力,才滅了高句麗。

簡單點說,隋煬帝的政策是好的,但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大業,太急於求成了,最後導致亡國。


古今中外多少事


客觀來說,許多小說和一些作品隋煬帝貶低的太厲害了,也得怪隋煬帝自己,一個有才幹的皇帝卻太操之過急了,總想一步登天,窮兵黷武,百姓哪能受得了,有一句話評價隋煬帝最合適,“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當代,利在千秋”。

隋煬帝是個有抱負的人,他的年號是“大業”,就表明了他的態度。所以他在位十四年,不停地巡遊,大動土木。

你要說他荒淫,他也不荒淫,一生就三個兒子,基本上都是蕭後生的,可見此人愛並不荒淫。

他也並不昏憒,他曾這麼說過,“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禮,而江東諸帝多傅脂粉,坐深宮,不與百姓相見,此何理也?”說明他很有想法,想要建功立業。

他的錯誤

古人云,欲速則不達,可楊廣偏偏不聽。

  • 能折騰

上位八年之間,隋煬帝一共興修了二十二項大的公共工程,從建東都到第一次徵高麗八年時間就動用了三千多萬人,每年平均徵用四百萬左右的勞動力,將近佔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百姓受不了他這麼能折騰,不論是修長城還是建東都修運河,百姓死傷不計其數,都是用車載屍體。

  • 很驕傲

楊廣最討厭勸諫,所以他做了那麼多錯事,沒有一個大臣敢出來說實話。後來問大臣意見,所有人都閉口不語。

連老婆蕭後都不願意跟他說實話,江都之變前,有一個宮女聽到將士們謀反的計劃,並便告訴蕭皇后,蕭皇后想了想說,事已至此,告訴陛下也只能讓他心情更加煩亂,索性不管。可悲。

結語

一個長得帥,又有才有抱負的皇帝,卻落得如此慘的下場,可嘆,幾乎都是由他的性格造成的


御指點江山


首先我們不可否認隋煬帝的卓越功績,他是一位很有才華和實幹精神的皇帝。眾所周知,隋煬帝統治期間,社會獲得了短暫的繁榮與安定,外平突厥,內整官制,糧食年年豐收,創立科舉等等一系列措施都可以說功績輝煌。


但是,社會的矛盾是怎麼積累的呢?其實隱患早已存在。

第一,隋煬帝窮兵黷武,頻繁發動對外戰爭,徵林邑,徵吐谷渾,徵高句麗,其用兵規模之大是空前的,沉重的加大了人民的負擔。

第二,賦役繁重,雖然明文法典規定賦役較為輕緩,但隋煬帝無視法規法制,肆意破壞,使百姓勞役不止,徵調不息。

第三,刑法苛暴,大肆濫用酷刑。對抗命者“罪無輕重,不待聞奏,皆斬”,殘忍至極。

第四,改革觸動頑固派利益,均田令官制刑律科舉上的改制和頒佈,利於庶族參政,為士族所驚恐。

第五,雖然國家富足,糧倉充實,但每遇災害,閉倉不出,並且斬首開倉賑濟者,百姓“人乃相食”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隋朝的短暫繁榮富強,是以極大地壓榨剝削底層民眾為代價的。對外戰爭,修築大運河,修建東都,兵卒勞役,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對底層民眾持續而頻繁的剝奪,導致社會矛盾不斷積累,立足根基錯了,這就註定了隋朝不能長久,只能曇花一現。


隋煬帝有功也有過,我們不能一刀切,看到他的功績就掩蓋其過失,或者盯住他的過失否認其功績。我們要一分為二看待,既要看到他做出的貢獻,也要從他的失敗中吸取教訓。隋朝這個朝代很輝煌,若不是過短未必比唐朝差,隋煬帝這一點做得很好,說他荒淫無度,不是很恰當,他最大的過失在於,沒有認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如果他關愛民生,體系百姓,隋朝也許會成為一個長統一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