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理解?

手機用戶57000331556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這首詩出自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這是詩人高鼎晚年歸隱於田野鄉村、閒居農村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而此句詩是詩人在鄉村春日到來時候所看到的春暖花開的景象。田野間看到了青青的鄉間路上和田間地頭的草,天上來回飛旋的黃鶯,也還在啼叫個不停。這正是春暖的二月時節,河堤邊的垂柳的青翠的長長的柳條隨風在不停地搖擺著,像是已經沉醉於這充滿春意濃豔景色裡。

這首詩是詩人高鼎在鄉間所作,描寫了春天裡的鄉下的自然景物,非常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裡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同時,還描寫了小孩子們在放學後,急急忙忙去放飛風箏的美好和諧景象。在這大好的春日時光裡,又怎麼能錯過呢。

這首詩一出,就可以把你引入到畫境中,回憶起自己童年時一樣的歡樂童年時光。所以,此詩全都充滿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詩的人以美好的情緒感染,並沉浸其中,置身其中。




商傑JACK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提出的這個問題。要想完全理解這兩句詩想要表達的準確意思,應該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詩詞出處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這兩句詩出自清代詩人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這首詩此詩全文如下:

村居

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提起高鼎,可能大部分人對他比較陌生。高鼎是清朝後期的一位詩人,其生活年代應該處於鴉片戰爭後,他的一生詩作並不是很多,比較出名的就是這首了,且故大家對高鼎陌生也是很正常的。

三、詩句簡介

這首詩主要描寫的是春天時節人與春景之間的和諧、映襯。詩中有很多描寫春天的經典意象,如:綠草、黃鸝、晴天、楊柳、風箏等,作者用七絕來將這些意象完美融合,造就了這一描寫春天的佳句。

四、詩詞美譯(附本人主觀色彩,便於文友更加透徹理解,如有不當之處,望海涵)

春天來了,綠草洋洋灑灑漫遍了整個大地,空氣中夾雜著春天溫暖的氣息,黃鸝鳥此時也在天空中快活地飛著,彷彿在歌唱這二月(古時陰曆二月,應該是現在的三月天)的春天。我眺望遠方,楊柳依依,點綴了整個堤壩,遠處飄來的裊裊炊煙也陶醉在春風中。孩子們下學堂很早,成群而歸,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拿起風箏就跑到野地裡撒歡,藉著溫暖的東風把風箏放飛在了天空。好一派和諧的春日景象!


月星如雨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理解?這是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裡面的2句詩。想要更加全面的理解,要結合整首詩句來看。

咱先來看一下整個詩句:《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那麼這首詩句的意思是:農曆二月,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輕拂堤岸的楊柳陶醉在春天的霧氣中。村裡的孩子們早早就放學回家,趕緊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這首描繪春天風光的小詩,是詩人閒居農村時的即景之作。

  “草長鶯飛二月天”寫時間和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裡醉得直搖晃。“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景物寫活,使讀者彷彿感受到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讀者的眼前也好像湧動著春的脈搏。

  “拂堤楊柳醉春煙”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豔陽高照,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春景既然如此動人,生活在這如畫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詩的後兩句,由景而及人,詩人饒有情致地寫了一個群童放風箏的場面。天氣實在太好了,連平時愛在外貪玩的小學生們也一反常態,放學後早早地回到家,趕緊放起風箏來。“散學歸來”用一“早”字,說明連孩子們也讓這風和日麗的氣候給打動。

  全詩前半部分寫景,後半部分寫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寫的靜態,後半部分則添加了一個動態。物態人事互相映襯,動態靜態彼此補充,使全詩在村居所見的“春”景這一主題下,完美和諧地得到了統一。

希望這樣的回答您能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