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做不出來3A大作是因為環境所致嗎?

黎忠良


沒錯,就是環境導致的。但是這個環境卻比想象中的複雜,他包括了一下三個方面


國家層面

2000年我國頒佈遊戲機禁令,禁止一切遊戲機的生產和銷售,導致國內電子遊戲市場遭到毀滅性打擊。很多人對遊戲機的印象都停留在了”小霸王“和”文曲星“,國外玩著PS2和XBox的時候,國內卻仍然認為遊戲是給小孩子玩的,就是《坦克大戰》之類的遊戲。直到2013年,遊戲機禁令接觸,國內電子遊戲市場才開始回暖。

市場層面

曾經國內也是有很多公司製作了優秀的單機遊戲的,比如《劍仙奇俠傳》《金庸群俠傳》《秦殤》等遊戲都是非常不錯,那個時候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從文化上,都不輸國外遊戲太多。但是國內的盜版氾濫,使得很多單機遊戲開發商虧得血本無歸,於是不得不轉型去做頁遊和網遊,因為這種模式破解概率低,而且收益高。到了智能手機興起時,頁遊和網遊開發商又轉型去做手遊,因為這個更賺錢。

玩家層面

國內的玩家由於受到遊戲機禁令的影響,大部分玩家與世隔絕,遊戲接觸的太少,以至於沒有多少辨別遊戲的能力。什麼是好遊戲,什麼垃圾遊戲,什麼是抄襲遊戲,什麼是騙氪遊戲,很多玩家都認為在遊戲上面花錢不值,明明捨不得花300元買單機,但是氪金抽卡幾千幾萬往裡砸都不心疼,這種觀念真的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勸過來的。

國內遊戲開發技術上面可能與國外存在差距,但是更重要的是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做3A遊戲,因為3A遊戲意味著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時間,定價過高又沒人願意付費,定價過低又賺不到錢。萬一做的不好,得虧。萬一被破解,也得虧。


明明眼下手遊那麼賺錢,週期短,投入少,玩家多,利潤高,隨便抄抄其他遊戲的賺錢模式就能躺著賺錢,很少有真正做3A遊戲的了。


AGamer


別的原因就不說了,就說一個主要原因。

對於目前遊戲領域創作基本空白的我們(不否認我們以前還是有很多口碑好的遊戲),一款好遊戲可能需要一年兩年或者更多的時間去贏得全世界玩家的認同,起碼是我們自己國家的認同,但創作週期長,人力資本大,創作一款3A大作成本太高。

遊戲是一種文化,但商人的眼睛裡只有收益,自然是不會去做那種費時費力的東西。縱觀我們的國產遊戲,現在來說其實還是有很多優秀作品的,但為什麼跟那些大廠相比還是有明顯差距,別人做遊戲也是為了賺錢,而我們不同的是,我們喜歡來快錢。“屠龍寶刀,點擊就送”,“一刀999,在線領送紅包”。靠這種公司來振興我們的遊戲產業,任重道遠。

真正想做中國3A遊戲的人肯定不在少數,但中國的遊戲行業環境沒有適合他們生長的土壤,我希望這些屠龍寶刀的公司在裝滿錢包後可以給那些有夢想的人一個平臺,我們不缺人才,就是少了那麼一絲機會。

但願吧,有生之年可以見到一款真正的讓老外過來跪舔的國產3A。





1984動物農場


是的,一做家長就會舉報,只要有理由,搞不好遊戲公司都得倒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