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優秀的孩子,是名校的作用大?還是家庭中優秀的家長作用大?

紅棗素果


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首先是家長和家庭教育。因為一個孩子最重要的氣質、心智和道德基礎都是在幼年時期初步形成的,這個時期對他影響最深的人是一起朝夕相處的家長,特別是媽媽。你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會深深刻入孩子的靈魂裡,即便他長大成人後建立了自己全新的價值觀體系,也很難擺脫這種潛意識裡的烙印。

而學校同樣重要,因為孩子在7歲以後,逐漸開始建立權威認同,並會從夥伴中獲得歸屬感。由什麼樣的老師引導?與什麼樣的同學為伍會對他們的心智和三觀產生超出家庭的影響。名校之所以成之為名校,主要就是它的師資力量和對優秀生源的吸引,而成名之後在市場上則具有更強的人才和生源的擇優優勢。

所謂好的生源,其大多數來自於富裕而重視教育、家長知識眼界高的家庭,自然也是家庭教育更趨良好的群體,所謂近朱者赤,我們當然希望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

此外,名校即便錄取個別贊助生,那也是千里挑一,各級教育主管機構的重視扶植加硬件不缺錢,加優秀校友幫襯,為學校帶來不斷的良性循環上升動力,師資穩定。孩子在這樣的學校裡不僅學習成績會跟著水漲船高,在人脈圈層、人格健全等等方面也自然是最為受益的。


彥姐聊育兒


老實說,你這個問題很是簡單粗暴。

第一,優秀的孩子是怎麼定義的?是分數高啊,還是頂天立地,不怕困難,三觀正?

第二,名校和優秀的家長起的作用,不同階段是不同的,沒法一概而論。

如果你對優秀的定義是分數高就行了,那當然是名校啊,有名師,考試多,要求嚴,還特別重視英語,搞不好還可以做個交換生,將來留學。

如果你對優秀的定義是頂天立地,不怕困難,三觀正的話,名校和優秀家長的作用就要分階段了。

我小學的時候,因為離家很近,中午還能在家吃飯,所以客觀現實就是有很多時間和爸媽在一塊,所以我也就默認現在的孩子小學時期更多是在家裡度過的。

因為在家的時間多,先不說家長優秀不優秀,因為不優秀你也得教育孩子,所以這時候家長的教育就會更重要。

父母的朝夕相處,尤其是言傳身教,是孩子一生人格發展的基礎。

中學及以後的,因為普遍寄宿,也就相應的更多時間是在學校的,所以學校教育就更重要,當然名校的重要性就再放大一些。

大體上就是這些個東西,但是我想說的不僅僅是這些。

教育的本質是思維訓練,價值培養和情感聯繫。

前者決定孩子走多塊,後兩者決定孩子走多久,走多遠。三者互為補充,孩子才能健康的學習,成長。

因為最近留學生的事很揪心,所以就拿出來做個例子。

這些個留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名校出來的,成績肯定不差,他們的學歷絕對都是數一數二的,但又怎樣?

部分留學生價值觀缺失,對祖國沒有認同,怕吃苦,虛榮等等,很明顯就是價值觀,民族情感這塊出了問題。當然,有些人家壓根就沒打算回國,只是恰好因為現階段需要祖國給他提供保護!

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的久,走得遠,除了你所謂的名校,也多在家庭教育上下下功夫,不一定非得是優秀的家長才行,多關注關注他的價值培養,情感交流,多尊重尊重他的成長規律,而不是僅僅追求高分!

優秀的孩子,從來就不是高分能衡量的了的!

以上。


WS賣火柴的老男孩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論家庭教育和名校的重要性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買學區房,擠破腦袋給孩子找名校。甚至近幾年有一種觀點叫寒門再難出貴子!事實上,名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真的起到決定性作用嗎?這個問題要全面分析。

第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啟蒙教育,尤其是孩子從出生到三歲,這三年基本上是在家中度過的。孩子剛出生時就像一張白紙,純潔無瑕,很多的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那裡習得的,一些壞習慣一旦養成,在後期進入學校,老師是很難糾正的。尤其是孩子的專注力、毅力、耐力等能力的培養,這些基本都是三歲前已經形成的。

一個孩子,如果從出生父母就注重他專注力的培養,那麼到了入學的年齡,到學校他就能注意力很集中,上課專心致志聽老師講課。相反,一個孩子,如果三歲前父母是放養,可能他的專注力就會不太好,到了學校,他坐不住板凳,上課東張西望,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課,那麼家長無論給他選擇再好的名校,可能也是無濟於事,因為他“不學”!所以,家庭教育在我們的一生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學校教育也很重要。如果一個孩子,家長培養的特別好,但是去了一個師資力量很薄弱的學校,老師水平有限,那麼這個孩子也很難出類拔萃,除非家長學識淵博,有能力課後自己為孩子補習!因此,如果條件允許,還是儘可能讓孩子進一個好一點的學校。

第三,孩子的成才和成長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家長要做好啟蒙教育,並且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要時刻為孩子指引方向,同時儘自己所能給孩子選個好學校。學校的老師也應該為人師表,不斷提升自己,努力培養人才。

關注 ,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教育方面的那些事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