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想要鍛鍊寶寶自己下沙發,一頓操作令人驚歎,網友:機智

宝宝出生后在短短的1000多天里,会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比如人们常说的,二抬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岁走。宝宝每一次的成长,都令爸爸妈妈惊喜和感动。

不过有时候也会特别操心。比如宝宝六个月怎么还不会坐?马上周岁怎么还不会走?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爸爸妈妈着急上火后,就会忍不住给宝宝示范一番。前两天刚看了个视频:爸爸给九月龄的宝宝示范怎么安全下沙发,最后宝宝好像真的听懂了。


爸爸想要锻炼宝宝自己下沙发,一顿操作令人惊叹,网友:机智

只见爸爸拿着一只小号的玩偶,头朝边缘爬去,然后爸爸说:“你看,扑通一声掉下来了。”

爸爸想要锻炼宝宝自己下沙发,一顿操作令人惊叹,网友:机智


接着他又拿来一只和宝宝个头一样高的玩偶示范下沙发,说:“翻个身,屁股转过来,脚下来。”

爸爸想要锻炼宝宝自己下沙发,一顿操作令人惊叹,网友:机智


看到那只玩偶安全着地,宝宝也开始跃跃欲试,爸爸在旁边提醒:“翻个身,屁股转过来。”看着宝宝自己站在地板上,我也跟着他爸爸松了一口气。

爸爸想要锻炼宝宝自己下沙发,一顿操作令人惊叹,网友:机智


很多网友看完以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风**缘:娃儿比大人想象的聪明多了,我家玩还不会走路,从架子床上自己爬下来的,没见着大人,坐在床边地上哭,以为是摔着了,问他怎么下来的,他居然再演示一遍了[耶][捂脸]

@用户**:聪明的宝宝,懂教育的爸爸,点赞[赞]

@香**毒:我是亲自示范给女儿看,女儿一次就学会了[捂脸][捂脸]

@已*置:现在的孩子非常聪明,你给他教啥他就学会啥,就像海绵一样,能学会很多东西

@清**居:不用刻意交,孩子自己会

@用户**5:小宝,还真的听得懂哦,棒棒哒[赞]

这让我想起我家宝宝学下床那会,我也教他怎么下床了。我倒不是焦虑他不会独立下床,而是担心他头朝下爬掉床受伤。记得那天我一直和宝宝强调:“脚脚下”,他才会自己转过身子,脚先下床的。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这也算是好为人师了吧!

那么父母有没有必要给宝宝示范呢?其实这都是宝宝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的技能,可能没有刻意教宝宝,他自己也会摸索出来。不过摸索的过程中可能会摔一两次吧。我们都知道宝宝刚开始都是直接一头往外爬,他们没有空间的概念,不知道会摔地上。等宝宝吃一两次亏以后,就会摸索出来转身屁股转过来脚脚下等技巧。话又说回来,哪个父母愿意孩子自己这么摸爬滚打涨经验呢?

爸爸想要锻炼宝宝自己下沙发,一顿操作令人惊叹,网友:机智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爸爸这么做的好处:

第一,增加亲子互动,促进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一个小小的亲子互动加在一起,才形成了一个关系。亲子互动有4个层面:合拍、回应、发展、融合。比如这位爸爸教宝宝下沙发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亲子互动。爸爸与孩子同出一个时间和空间在一起,就是所谓的合拍。宝宝跃跃欲试地下沙发就是回应爸爸。再到爸爸在宝宝下沙发的过程中用语言提醒宝宝,引导宝宝更好地下来,就是发展。融合就是融入家庭关系中,这里是父子关系。

爸爸参与育儿的过程中,增加和孩子的亲子互动,使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第二,增加宝宝的词汇量,促进宝宝语言发育。

0-3岁的宝宝语言发育处于高速发展中,爸爸妈妈和宝宝多说话多交流,能够增加宝宝的词汇量,促进语言发育。比如这位爸爸在教宝宝下沙发的过程中用到了空间方位词、动词、身体部位的名词,这些词汇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语言表达。

第三,提高宝宝的认知,促进空间思维的发展。

0-3岁的宝宝处于空间敏感期,他们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是有空间的,也能感知到上下左右里面等方位。但是这都是需要时间去尝试摸索。在摸索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磕碰,这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做好安全措施。比如地上铺上厚的爬行垫,或者像这位爸爸一样教会孩子安全下沙发的技巧。

养育孩子就是一场升级打怪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和孩子一起劲往一处使,可能可以打更多的怪。对于这位爸爸教孩子下沙发,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爸爸想要锻炼宝宝自己下沙发,一顿操作令人惊叹,网友:机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