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縣丹水鎮袁溝村:帶著感情扶貧,用溫暖感化貧困戶

今年7月中旬,因人事調整。西峽縣丹水鎮扶貧辦對幫扶責任人做出調整,我到袁溝村開展扶貧幫扶工作,為熟悉、理解、掌握扶貧工作政策和業務,我認真學習了各級黨委政府系列扶貧工作部署和精準扶貧的文件,積極參加全縣及所在鄉鎮的扶貧會議,及時瞭解上級精準扶貧工作相關政策和進度安排,明確任務和職責,為做好扶貧工作打好基礎。在學習的同時,我經常同本村的其他幫扶責任人溝通交流,共同學習、討論,互相請教,虛心向其他同事學習解決扶貧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在學習的基礎上我和該村的其他幫扶責任人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工作。在袁溝村黨支部、村委會的組織下,通過召開黨員大會、村民大會、入戶座談等形式宣講扶貧工作、惠農政策。利用入戶訪談、調研的機會,向群眾宣傳黨和政府的工作部署、精準扶貧攻堅工作政策,讓群眾瞭解情況,明白支持精準扶貧工作。同時,督促群眾按時參加每個月20日的脫貧攻堅志智雙扶三個一的培訓學習,抓好思想幫扶工作。

在家訪中,做好貧困戶的扶志工作是脫貧致富重要而關鍵一著。每次家訪,我注重與群眾交流溝通,瞭解群眾的訴求、願望、想法,收集有價值的建議,向組織反映情況,做好溝通、服務、協調,發揮好與群眾聯繫的橋樑作用,爭取群眾支持、贊同精準扶貧工作,進而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支持率。

深入開展調研,收集扶貧對象信息。調查研究,收集扶貧對象第一手資料是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基礎。在入戶座談、訪談中,注重溝通,深入瞭解貧困戶的所有情況和信息,全面瞭解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存在困難和需求,做好記錄,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因戶施策,制訂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提供重要依據。

對貧困戶的致貧原因進行分析,結合群眾的意願和需求,為幫扶貧困戶逐戶制訂了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做到精準施策。

已脫貧戶袁學武2018年脫貧,袁學武一家3人,因大病不能出力,還有妻子石金青(患病)需要他照料,女兒已大學畢業。在村委的幫助下,從事蜜蜂的養殖,現已有最初的20籠發展到現在的50籠蜂,年產蜂蜜800多斤年收入提高到30000多元。我通過宣傳蜂蜜聯繫蜂蜜銷路來幫助袁學武。

袁永四今年76歲,身體不好,兒子2018年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路途遙遠無法經常回家照看老父親,因此僅剩袁永四一個人,兒子多次勸他用手機,可他依然倔強不用。平常院門常鎖,我們多次家訪找不到人。院內雜草叢生,戶容戶貌極差。我與責任組長只好在晚上下班後家訪兩次才見到了袁永四。喊來扶貧專幹,4個人同心協力才把院子裡的雜草清除乾淨,戶容戶貌也得到較大的提升,袁永四非常感動,終於開始主動每天打掃家庭衛生,讓周圍鄰居刮目相看。

丁新田,住袁溝村九組因年齡大,缺勞動能力,因缺技術、缺資金、自身發展不足致貧。在享受低保政策的前提下,我們及時上門瞭解家庭需求,掌握思想動態,給予生活上的幫助,同時做好品德、行為、心理等方面的疏導,讓其樹立起生活的信心,自力更生。

袁延浩,袁延紅兄弟2人,低保貧困戶,因缺勞動力,缺技術、缺資金、自身發展不足致貧。在村委和我的引導鼓勵下養殖柴雞和鵝,現已有鵝20餘隻,雞40餘隻,預計年收入增加3000餘元。

完善扶貧臺帳,規範管理扶貧檔案。定期上門走訪,瞭解貧困戶生活生產狀況,記錄好各種惠農補貼、扶貧措施落實情況、核對貧困戶的動態管理信息、家庭收入等方面情況,該上報的上報,該記錄、錄入、修改的按要求辦理。規範填寫好扶貧手冊,收集、整理和完善一戶一檔臺帳資料。按要求上報有關表格資料。嚴格執行縣委縣政府關於扶貧工作的要求,上線學習最新扶貧政策、扶貧業務,閱讀扶貧新聞動態,學習掌握有關知識,進村入戶,做好釘釘簽到、按要求填寫“幫扶動態” ,落實扶貧責任和扶貧措施。登錄釘釘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核對有關動態信息、數據,做到扶貧手冊、管理平臺和釘釘扶貧手機APP準確無誤,信息同步。

帶著感情扶貧,用溫暖感化群眾。我保持每月入戶走訪三次的頻率,就像走親戚一樣,用感情與結對幫扶對象交流。做到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真正讓扶貧有溫度,有感情,有交流。(陳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