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古鎮:從老公館中尋民國風情

安仁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41公里。早在唐武德三年(620)就建立了安仁县,隶属剑南道邛州。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安仁县“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名之。元朝至元二十一年(1284),安仁撤县而划归大邑县。古镇曾在明末毁于大火,直到民国24年重建。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安仁镇旧照


安仁人文荟萃,是抗日将领刘湘、起义将领刘文辉等一批民国军政要员的故乡。作为四川最为集中的公馆群,安仁古镇现存公馆约27座,比六朝古都南京的26座还要多上一座。2009年12月,安仁镇被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授予“中国博物馆小镇”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今天,让我们走进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一窥当年波澜壮阔、风谲云诡的民国历史,感受千年古镇的民国风情。


公馆历史——刘氏家族的发迹史

说到安仁古镇的公馆,不得不提曾在近代统治四川的刘氏家族。明嘉靖年间刘氏家族从徽州移民到此,康熙年间其族人刘朝怀入赘大邑县广德乡胡荣贵家,与其独生女结婚,成为大邑刘氏家族的第一世先祖。久而久之,刘家人丁越来越兴旺,并在民国期间迅速崛起,于乱世中枭雄辈出。刘湘、刘文辉、刘文彩……一个个刘家人通过参军、从政、经商、务农、耍袍哥等多种方式,编织了一套庞大而多元的社会关系网络。刘氏家族参与四川军阀混战、领导川军抗战、策划西康建省,家族沉浮与大时代相激荡。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联通刘氏庄园老公馆 和刘文辉旧居新公馆间的安慧里古街


民国时期,刘湘、刘文辉、刘文彩等巴蜀实权人物在家乡安仁镇上修建了27处设计考究的公馆。公馆的主人们,都与刘氏家族沾亲带故:既有刘氏家族的子孙,又有刘文辉、刘湘的部下,还有刘文彩的袍哥组织“公益协进社”的成员。


如今,刘氏公馆群已成为中国罕见的近代乡村庄园建筑案例,由此得以一窥百年前的乡绅文化。


公馆中曾名噪一时的“大人物”

民国初年,中国内忧外患,各地军阀混战,巴蜀民间亦尚武成风。刘氏家族里更是将校辈出,走出了包括省主席、战区司令、军长、师长等县团级以上军政官员50人,有“三军九旅十八团,营长连长数不完”的说法。


其中最出名的当数21军军长刘湘、24军军长刘文辉和大地主刘文彩。刘文彩与刘文辉为亲兄弟,刘湘虽年长五岁,按辈分却是刘文辉之侄。这三人当时在四川可谓翻云覆雨,势力无出其右。


01

“四川王”刘湘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刘湘(1890-1938),又名元勋,大邑县安仁镇人

刘湘是安仁刘氏家族中最先发迹的一人,也正是刘湘公馆的修建,才开启了安仁公馆建筑群初兴的篇章。


1909年,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刘湘拿起了枪杆子,靠一身勇猛,振川军之光辉,成为刘氏家族发迹的领路人。在军阀混战、内战频发的1913年,因善于见风使舵、计谋多端,刘湘一步步升至军中高位。1921年,刘湘担任川军总司令,成为各路川军首脑人物。随后又兼任民国四川省主席、陆军一级上将、重庆大学首任校长、抗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此时,刘湘成为了川蜀各路军阀拥戴的“霸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刘湘率先带领川军抗日,最终病死于出川抗战途中。临终时,刘湘留下一句名言:“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纵观刘湘的一生,虽其发迹于军阀混战的内战时期,但在国难当头时,仍能一致对外,率领川军竭力抗日,不失为好汉一条,足为后人敬仰。


02

“西康王”刘文辉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刘文辉(1895—1976),字自乾,大邑县安仁镇人


刘文辉是刘氏家族的两大军阀之一,曾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4军军长、陆军一级上将、民国四川省主席、西康省主席,解放后任国家林业部部长,是另一军阀刘湘的叔叔,大地主刘文彩的弟弟。


1917年,经刘湘引荐,自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刘文辉正式进入军中。北伐期间,刘文辉得到蒋介石的重用,从此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其他小军阀,迅速扩张军力,其实力逐渐与刘湘不相上下。两人都先后担任过四川省主席,是实际上的四川统治者。至此,刘氏家族两大军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四川王”。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1928年,刘文辉抱着出生不久的长子刘元彦与夫人杨蕴光在成都宅邸中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二刘从暗斗到明争,于1932年爆发了二刘争川之战

,以刘文辉的失败告终。此后,刘文辉从成都平原退驻西康地区,在1939年就任西康省主席,从“四川王”,变成了“西康王”。而大邑安仁的刘文辉公馆,就是在这两年后的1941年落成的。


03

“大地主”刘文彩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刘文彩,(1871—949),字星廷,大邑县安仁镇人


刘文彩,民国时期川西地区著名的大地主及商人。曾任川南税捐总局总办、24军叙南清乡司令(中将)等职。


1921年,其弟刘文辉任川军旅长期间驻扎宜宾,任命刘文彩担任烟酒专卖局局长,同时兼任十几个公职。在此期间,刘文彩通过横征暴敛挣到大笔钱财,并多次镇压工农运动,杀害了不少中共党员。1932年从宜宾辞官回乡,投资土地并兴建公馆,既有种鸦片、卖毒品、走私军火的劣行,也为乡里办了不少善事。


1941年,刘文彩为扩张势力,成立袍哥组织“公益协进社”,并任副总社长。解放前这个组织镇压和杀害了不少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1949年刘文彩病死,葬于金井村,1958年被毁墓掘尸。


从公馆窥见百年前的民国风情


从1920年代到1940年代间,刘氏家族建成多座中西合璧、新颖豪华的公馆宅第,并保留至今。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几个最有特色的公馆建筑。


01

“川西第一的四合院”刘湘公馆

地址:成都市大邑县吉祥街1号


刘湘公馆的建筑风格,既运用了江南园林的表现手法,又继承了传统川西民居的建筑特色,同时融合了部分西方建筑符号,充分反映了近代川西民居建筑发展的变化。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公馆内部为不规则多边形封闭式院落,从上空俯视,成一个正规的“”字形;外部清幽僻静,古树掩映,是夏日避暑乘凉的好去处。公馆楼层之间的砖柱,处处装饰着橄榄叶图腾。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古时男女授受不亲,为限制少女的活动范围,旧时的公馆皆设“小姐楼”。刘湘公馆的小姐楼不仅处在花园掩映之处,还有颇为精巧的木质雕花,屋脊装饰祥云、蝙蝠、太阳等图案。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不过,威风一时的刘湘公馆,也随着主人的离去而风光不再。如今,它作为某机关单位的用地而不再对外开放,在时间的长河里逐渐沉寂。


02

“安仁最大的公馆”刘文辉公馆

地址:成都市安仁镇金桂街15号


刘文辉戎马一生,大半辈子都在外奔波,他的哥哥刘文彩心疼这个幺弟,于是花巨资在故乡安仁置建了一所庞大的公馆住宅。


公馆坐西向东,由南北两个独立的三进园林组成,所以有两扇大门。这是刘文辉公馆独有的特点。


其中一道7米多高的巴洛克柱式风格的大门,为刘文辉公馆延庆园的入口。大门上左右雕饰有喜鹊、孔雀、狮子、蝙蝠等吉祥图案。下方圆图形似朝阳,有旭日东升之意,巧合的是刘文辉公馆主体朝向坐西向东,与太阳东升之意暗合,还有一层寓意为紫气东来。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门墙上刻着或方或菱的几何图案,门匾上写着“履中蹈和”,出自《中庸》,意为实行中庸和善之道。门匾底下还镌刻一行藏文,译为“佛法永存”。


进入精致小巧的延庆园,人烟稀少,十分静谧。树影婆娑,鸟雀呼晴,轻灵婉转。偶然有松鼠身姿灵巧地跃到延庆门上,令人惊喜。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延庆门

公馆内还陈列着川剧戏服展。1950年代的川剧老戏服,独具匠心、绣艺精致,在黯淡悠长的时光里熠熠生辉,看尽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走出延庆园,不远处又有一道哥特式风格的大门,门匾上写着“进德修业”四字。大门上方以灰雕的形式饰以仙鹤、蝙蝠、花卉、卷草等传统吉祥图案,巧妙地体现了公馆主人的生活品味和美学意识。正门的立柱顶部塑有虎和鹿的石雕,寓意“福禄”。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大门顶雕饰——虎,谐音“福”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大门顶雕饰——鹿,谐音“禄”

庄园内采用的西式风格,在当时可谓是站在了时代潮流的前沿。1938年,刘家专门邀请当年设计成都华西坝和桑园机场的德国设计师参与设计,使公馆既具有川西地方的民俗风格,又吸收了西方城堡和教堂建筑的特色。标新立异的建筑设计,让这座公馆具备了独特的气质与特点。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刘文辉公馆的网球场


南北两院大门与前厅之间有一西式风格的通道,藤蔓葱茏,引人入胜。通道尽头,便是公馆二门。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悠长的通道


公馆二门为牌坊式,具有浓郁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两边柱子采用欧洲巴洛克柱式样,表面是水刷石抹面,这种工艺现在不足为奇,但在70多年前是非常新颖的建筑工艺。上方还有“集福”二字,寓意着公馆里充满了福运。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集福门


前厅的两道侧门是水刷石抹面工艺的西式门,具有西方教堂建筑风格。一边称“日门”,一边称“月门”,日月生辉,映衬了刘文辉的“辉”字。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日门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月门

北庭院的二、三进院落还修建有望月台、家庭戏台等中西结合的建筑。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望月台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家庭戏台

虽然刘文辉公馆有德国设计师参与设计,但是公馆内还是蕴含着典雅的中式古典园林风格。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南北两院的前厅、正堂、中堂采用抬梁式,装饰传统的天穹罩、落地罩等,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硬山顶、封火山墙、小青瓦屋面。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1942年,刘文辉专程回到家乡参加公馆落成仪式 并书写“沛远堂”“延辉堂”的门匾


刘文辉虽然坐拥着如此气派的公馆,却一天也没在里面住过。“解放前,刘文辉大部分时间都在康定和成都议事,他哥哥帮他修了这座公馆,他却没有时间回来居住。”现任刘文辉生平展览馆馆长的郑钢说。全国解放后,刘文辉将这座公馆交给国家,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如今这公馆虽不能居住,却成为了刘文辉生平展览的专属之地,也算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新生了。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安仁古镇:从老公馆中寻民国风情

李文辉生平展览


当很多古镇已经全被由外而入的商业包围,安仁,仍按照自己原有的方式维系。点一碗“游血旺”,饭后去老公馆溜达溜达,一窥百年前的民国风情。


参考文章:

《川行记:安仁古镇,川西坝子的“四川王”家族》

《小镇说书人|公馆聚落里的前生今世(一)——刘湘公馆》

《小镇说书人|公馆聚落里的前生今世(四)——刘文辉公馆》

《刘文辉旧居陈列馆》

《刘文辉公馆延庆园》


文:谢婉琳

编校:高美波

编审:赵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