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房產——智慧社區建設中的角色分工

地产商的角色分工

地产开发商的周期是以房子售出为终点,换句话说,地产开发商不为小区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设计、开发“智慧社区”,对地产开发商而言,不过是增加产品的“卖点”,提高售价的一种手段而已。其设计、开发“智慧社区”的落脚点在于客户的“买点”而非整个系统,必然有很多看起来很美的鸡肋掺杂其中。


对大部分社区居民而言,关心的并不是居住的小区使用了多少炫酷的黑科技,而是炫酷黑科技背后带来的安全感、便捷性和舒适性。如果这些智能化解决方案并不能给居民带来安全感、便捷性和舒适性,或者小区的居民的安全感、便捷性和舒适性各方面本身就很高,其实是不喜欢甚至抵触这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

基于更便捷高效的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以及其它综合性因素,政府(居委会)对于智慧社区建设热情高涨。从政府发文到投资建设智慧社区示范园区以及各种政策指引可见一斑,政府已经成为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但对于动辄上百万的智慧社区建设成本,政府能做的只是对一些老旧社区进行部分智慧化改造、建设示范性项目以及规范智慧社区建设市场等等,而非大规模投资,建设智慧社区。


科技与房产——智慧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分工


各大运营商的角色分工

包括电信运营商、第三方平台厂商、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在内的各类大大小小的解决方案厂商,为了快速推进其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落地,抢占市场份额,进行了惨烈的竞争。事实上,在智慧社区市场还未充分打开的情况下,解决方案厂商的竞争已成红海,各类解决方案商目前成为智慧社区建设的最大推动力。但因为数据安全和归属权的问题,解决方案商并不能拥有、使用甚至看到智能设备的运营状态数据。“智慧社区”对于解决方案商而言,同地产开发商一样,也是交付一个生命周期并不长,且不能持续运营的产品而已。


科技与房产——智慧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分工


物业公司的角色分工

物业管理公司肩负着小区日常运维、设施的管理以及服务小区居民的工作。同地产开发商、解决方案商这类交付项目或者产品的企业不同,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是一种持续的服务,是同政府(居委会)一起满足小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需求的提供者,只不过和政府(居委会)区别在于物业管理公司是营利性企业。


同其它营利性企业一样,物业管理公司也面临着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来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各类智慧化解决方案已在很多行业被证明在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来源等方面效果显著,很多居民小区也引进不少的智能化场景,典型的如小区智慧停车的出入口管理。

需求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成为智慧社区建设的第一推动力,或者说,当“智慧社区”成为物业管理公司的智慧社区的时候,智慧社区的市场才会被充分打开,其效果才能充分展示出来


科技与房产——智慧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分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