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職場人,總捫心自問:乾的越多就一定升遷的更快嗎?


多数职场人,总扪心自问:干的越多就一定升迁的更快吗?

升职加薪的奋斗路上,压力和挑战是你的朋友,不服输的斗志是向上的动力,把工作当作展现自我价值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


就像少年时代我总结的那样,当你的目光不再只停留在钱上,也许才是你真的赚到钱的时候。


我表弟最近很郁闷,因为他在工作中遇到了特别棘手的难题。

他们公司新来的CEO(总经理)之前承诺过他,只要他完成年度业绩指标,就升他做副总监。

结果,刚过了年,CEO不知道什么原因,空降了一位总监到表弟的部门,而且这位总监还带了一位副总监来接手表弟的业务。

表弟很苦恼,一方面是他觉得领导言而无信,另外一方面更是为到手的职位飞了而懊恼不已。

我问他:

“你觉得CEO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去年的业绩你完成得不错,利润也达标,该不是因为完成得太容易,所以CEO决定自己要接手这块利润吧?


那你可要小心了。”

表弟露出一脸苦不堪言的表情说:

“这我哪知道,看来我今年升职加薪的梦要泡汤了,我都计划好了,等月薪到两万的时候我要怎么花呢,谁知道突然来了这么一出戏。”

我笑了笑说:

“别说我吓唬你,如果高薪那么好拿,那人人都是富翁了。


你最大的短板就是人际关系差,少了这一块木板,即便你升了职也未必守得住。”

多数职场人,总扪心自问:干的越多就一定升迁的更快吗?


01

我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会不会对月薪两万嗤之以鼻,这个数字在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无异于一辈子都拿不到的天文数字。

那时候如果听到谁月薪两万,我会本能地觉得对方了不起。

直到这几年,不知道是我落后了,还是物价飞涨了,回到老家听隔壁邻居说,某某家的孩子一个月做主播就赚好几万,我也看不懂这个世界了。

以前,每年春节回老家,遇到亲戚朋友问起一个月赚多少钱,我总是假装不经意地说,也就一万多块钱吧!


那种看似不经意的态度,却总是被忍不住上扬的嘴角所出卖。


我记得第一次月薪涨到9800元的时候,就是在老孙手下,当时我们俩在他办公室喝茶,旁边还有人力资源的负责人。他假装不经意地说:“公司有一个涨薪的名额,我报了你,集团批了。”

我也假装不经意地回答说:“那能涨多少钱哪?”

人力资源的负责人就在一旁回答说:“你原来是8400元,涨完是9800元,每个月应该还有一千多元的车费补助,其他吃饭补助和电话补助还是照旧。”

我故作镇定地拿起茶壶,给老孙和自己都倒了一杯说:“嗯,也还行。”

其实,那时候的我已经快要抑制不住自己咧到耳根子的微笑。

好不容易忍到下班,我第一时间给老妈打电话,告诉她,你儿子现在也是月薪一万的人啦!当然,月薪一万还是要加上补助什么的,这些我就没说。

那时候觉得自己可了不起了,当时我才来这家公司仅仅两年,而两年前我还只是一个月薪5000元,两年工资没涨过一毛钱,也没有存款的笨蛋。

我那时说下的豪言壮语是,哪个公司给我开到年薪十万,我就在那家公司干到死!

一年后,我月薪8000元,我对自己说,这个不算,这是税前工资。又过了一年,薪水过万了。


多数职场人,总扪心自问:干的越多就一定升迁的更快吗?


我关于工资上涨的记忆都停在了那一天。

我甚至都还记得,那天我特意去肯德基买了五盒鸡翅当作给自己的奖励。

从那一年起,我的银行卡里开始有了存款,也就是那一年春节回家,当别人问起我一个月赚多少钱的时候,我会假装平静但掩藏不住得意地说:“也就一万多块钱吧!”

那时候对我来说,两万块钱月薪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就是高薪了。

那之后我变得对工资涨幅无感,我开始关注净收入,关注我的等级排名。每个公司的职位都分等级,同样是经理,有的是经理1级,而有的是经理10级。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把每月的收入记录在案,年底汇总得出自己的年收入是多少。我的年薪从10万涨到12万,然后在15万停留了一下,后来卡在20万不动了。


薪水上涨的背后,带来的是压力,是更多的工作任务,是加班,是随时可能扑面而来的职场斗争,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难关。


多数职场人,总扪心自问:干的越多就一定升迁的更快吗?


02

我很想对表弟说,一个只懂做事的人,年薪可能停留在20万上下。因为如果你不关注人际关系的话,你没法掌握一定的团队管理技巧。

薪水超过两万之后,我开始不记得数字这件事。我被很多突如其来的任务追得团团转,不得不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管理。

每当打击让我自信全无,压力让我趴在地上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支撑我熬过来的,往往都不是工资上的那些数字,而是一句疑问:


你的本事,是不是就只能到这儿了?


心底则有一个声音在回答,像所有的拳击手被打得面目全非,趴在拳击台上被裁判问,你是否认输时一样,我都会出于本能地回答一句:


不!我觉得我还能行,我还能再站起来。


多数职场人,总扪心自问:干的越多就一定升迁的更快吗?


03

许多年后,当我在选择一项业余体育爱好的时候,我选择了拳击。

很多认识我的人都很诧异,而我只有自己知道,这个赛场的舞台,我已经站在这里很多年了。

每当我脚步沉重,目光模糊的时候,最刺激我的不是“加油”,而是那句反问:


就到这里了吗?你认输了吗?


不,我想我还能行。

不,我还想再试试。

我的存款超过十万元的时候其实是一次意外发现。

那时候我还去银行打印存折,之前每次去自动取款机上存钱的小票我都留着,有一段时间是固定的3000元,有一段时间是固定的5000元,然后每年夏天,我会打印一下存折,看一下总的存款数字。

看到十万的时候,我晃了一下神。

我想起许多年前那个来北京赚钱的少年,背负着十万块的外债。

他每晚都睡不踏实,他怕极了。

他怕被公司开除,他怕自己在这个城市碌碌无为,他拼了命地做了那么多兼职,马不停蹄地换工作,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赚到大钱。

我想起当年组建漫画工作室被骗了,我坐着公交车跑到特别远的地方去要债,被对方各种言语羞辱,各种推搡,最后丢给我400块钱。我捏着钱哭了一路,然后下一周还硬着头皮再继续来要钱。


命运往往会跟你开玩笑,当你越盯着钱看的时候,越赚不到钱。


当我放宽了眼光,开始懂得要赚钱,先要学会拒绝;

要找工作,先要结交朋友的时候,因为一个意外的机会,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十万元。

那笔钱只是让我卸掉了压在心上的大石头而已,其他什么都不能证明,不能证明有能力,也不能证明有才华。

此后我陷入一段漫长的迷茫且缺乏动力的时期,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赚钱,也不知道赚钱的机会在哪里。

之后又是一个意外,被朋友推着去了广告公司面试,误打误撞地通过了面试。

我待了两年,依旧战战兢兢,好不容易遇到老大跳槽带着我,才算是我人生第一次参与了有关自己未来的选择,为自己争取到了高一点的薪水。

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在为了保住这份薪水而活,我所有的成长都是被迫的,都是不断遇到危机,不断去解决问题,然后一层一层地扒皮蜕变,最后走到了今天。

后来,我的年薪突破30万元。这对自己是一场极大的考验,它逼迫你去正视自己的短板,然后去尝试修补;


它逼迫你直面自己的瓶颈期,然后找所有的助力去突破;


它逼迫你必须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不被他人替代的理由;


它逼迫你必须自信,不然你凭什么承担之后的风险?


年薪30万以后,你会变得有目标感,开始留意自己的逻辑表达。

年薪50万以后,你的抗风险能力会变强,你不会惧怕浮动薪资,你会把挑战当作机会。

我差不多是在年薪50万左右的时候,可以坦然面对职场高管的薪资调整,也就是我们说的浮动工资。

我们公司把高管的年薪按照不同的比例,分成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以及奖金包等不同部分。

这几年许多地产公司采用了三七开或者四六开的形式,一来是把核心高管层的个人收入和企业的情况挂钩,二来我猜想是不是也为了预防高管辞职?

毕竟,如果你离职的话,你可能要考虑的不止是一个月的工资,还有年薪的20%可能会泡汤。


多数职场人,总扪心自问:干的越多就一定升迁的更快吗?


04

这件事让我学会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去看待自己的薪水浮动,包括我会对比每个季度的绩效分数,我会关注公司的财务报表、每月的经营快报和公司目前的产业结构。

甚至出去面试的时候,我都不仅仅是关注薪资数字,而是关注企业目前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板块划分体系。

公司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决定了公司乐意花多大的代价来请你,从而决定了你的起步工资范围。

部门的板块划分决定了你未来的汇报对象以及职级范围,你的直属领导的思维决定了你在试用期的表现。

举个例子,如果品牌部归市场营销部管理,那么品牌部就要服务于营销工作,和销售回款挂钩。

那么你就需要有短平快、见效果的点子;如果品牌部的汇报对象是董事长,那么你就需要有大局观,你要负责的是全体的推进和整体的把控,你要变成制定游戏规则的那个人。

高薪酬则意味着机会更少,竞争更激烈,判断需要更精准,提问要更到位,抗压性要更好。

以前我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出门求职,胆敢报价年薪一百万元。可随着我年薪的增高,随着我从关注事到关注人,再到关注全局的时候,我逐渐清楚了每一个数字背后的隐性要求。

我老妈都知道,老板不会白给你开那么多钱。

表弟目前还陷在“我干得多,我就应该赚得多”的阶段,可老妈和表弟都不知道,那加薪的台阶,每走一步都是一次蜕变。

升职加薪的奋斗路上,压力和挑战是你的朋友,不服输的斗志是向上的动力,把工作当作展现自我价值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


就像少年时代我总结的那样,当你的目光不再只停留在钱上,也许才是你真的赚到钱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