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二戰之前的《慕尼黑協定》是英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泠儒讀史




慕尼黑是德國東南部的一座古老城市,一些國人會因著名的足球俱樂部拜仁慕尼黑而對這座城市有所耳聞。

1938年9月30日,就在這裡,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德國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簽訂了《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臺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簡稱《慕尼黑協定》。

該協定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強行把其領土蘇臺德等地區割給了德國,歷史上把此種行徑稱為“慕尼黑陰謀”。《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標誌著綏靖政策走向頂峰,對國際關係的發展與二戰的爆發影響深遠。



慕尼黑陰謀的誕生

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被迫接受《凡爾賽和約》並承擔了鉅額賠款,國力恢復緩慢,更雪上加霜的是1929年又爆發了泱及整個世界的經濟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1933年希特勒利用民族主義情緒上臺,隨後積極挽救經濟,提高了社會福利水平,成功舉辦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還提高了德國的國際地位,這些成就使納粹政府成功俘獲民心。同時,在1933年2月27日的“國會縱火案”後,希特勒逐步建立起法西斯獨裁統治,操控了整個國家的命運。

1933年納粹德國悍然退出裁軍會議和國聯,1935年重建空軍,恢復徵兵制,1936年出兵菜茵蘭非軍事區,干涉西班牙內戰,1938年又吞併了奧地利。德奧合併當然無法滿足希特勒的胃口,於是1937年就已被制定好的侵捷計劃“綠色方案”開始被付諸實施。



綠色方案

希特勒首先瞄準的是蘇臺德地區,他面指使該地區的納粹黨徒鼓動民眾要求“民族自治”,一面聲稱不能容忍德國境外的德意志族受強權“欺侮”,為其陳兵邊界創造輿論條件。

1938年9月12日希特勒威脅說,如果捷政府不給蘇臺德地區的德意志族以“公平待遇”,德國就要採取行動。捷政府自然不願任人宰割,於是開始局部動員,加強邊界駐軍的作戰兵力。由於一戰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保護下恢復主權,並與法國簽訂了互助條約,所以若德、捷交戰,依照相關的條約規定英、法會被捲入戰爭。於是

9月13日晚,張伯倫給德國發電錶示希望和希特勒見面,以求“和平解決”相關問題。

9月15日張伯倫飛往德國,並於會面結束後連夜趕回倫敦與法國一起向捷政府施壓,要求根據所謂的民族自決原則解決蘇臺德地區問題。



9月22日希特勒又提出新要求:包括蘇臺德地區在內的捷克斯洛伐克境內以德意志族為主要居民的所有地區,都必須由德國軍隊佔領,捷軍隊須於9月28日全部撤出蘇臺德地區。對此,捷政府不僅表示拒絕,還宣佈開始進行全國總動員。

9月27日,希特勒命令德軍7個師的軍力進入德、捷邊界前沿陣地,局勢由此變得愈發緊張。

9月29日,張伯倫無奈再次飛往德國,在慕尼黑參加了德意、英、法四國首腦會議,推動會議議決把蘇臺德地區和捷克斯洛伐克南部一塊土地“轉讓”給德國。

9月30日,捷政府表示拒絕承認《慕尼黑協定》,緊接著英、法威脅:如果捷政府繼續執迷不悟,那麼英、法就沒有義務協防捷克斯洛伐克。最終捷政府被迫妥協,同意割讓領土。



《慕尼黑協定》判了捷克斯洛伐克死刑

協定不但使這個國家喪失了近五分之一的領土、約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二分之一的重工業實力,還打亂了其鐵路公路運輸、電話電訊系統,並使之喪失了重要的邊境防衛屏障。不出半年,捷克斯洛伐克就和這個協定一起變得不復存在。

同時,英國出賣了它所謂的“遙遠的國家”、法國拋棄了自己的盟國,這使本來依附於英、法的歐洲中小國家,加劇了對控制國聯的英、法的離心傾向,使法國的同盟體系開始瓦解,這給納粹德國擴大侵略創造了又一有利條件。

在慕尼黑髮生的事情也給了蘇聯所倡導的集體安全政策以致命一擊,張伯倫對德國的綏靖使斯大林不得不更多地加戒備,於是在近一年後的1939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秘密訂立。



《幕尼黑協定》徹底暴露了英、法的虛弱,也大大增強了法西斯德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僅蘇臺德地區的一個斯柯達兵工廠就已是當時歐洲第二大軍火生產基地,其從1938年8月到1939年9月的生產量幾乎與同時期內英國各兵工廠的實際總產量相等。

1939年4月28日,希特勒對他的議員們驕傲地說道,他從捷克斯洛伐克這個中歐國際火藥庫中虜獲到的鉅額物資有:飛機1582架、高射炮501門、輕重大炮2175]、迫擊炮785門、裝甲車469輛、機關槍43875挺、手槍114000支、步槍1090000支、槍彈10億餘發和炮彈300餘萬發。

事與願違,張伯倫之流的努力不但沒有維護和平,反而現固了希特勒在德國的政治地位,造成了一種所謂“元首是位征服者、英雄式的人物”的形象,大大提高了戰爭狂人獨裁的權力和威望,最終加快了大戰的爆發。

回首歷史,《慕尼黑協定》確實是個短命的條約,也是英法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一個協定。


凡易文史觀


《慕尼黑協定》全稱《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臺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國、法國、納粹德國、意大利四國首腦張伯倫(首相)、達拉第(總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會議上籤訂的條約。英、法兩國為避免戰爭爆發,犧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將蘇臺德區割讓給納粹德國。《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標誌著英法綏靖政策的頂峰。協定使捷克斯洛伐克喪失了1.1萬平方英里的領土、360萬居民和1/2以上的經濟資源,喪失了捷作為邊境地區安全屏障的防禦要塞,破壞了英、法在東歐的同盟體系。

1929-1933年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英法德等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希特勒帶領極端組織納粹黨在德國上臺,隨後納粹黨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政策使得德國迅速走出了經濟危機,至二戰前德國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德國趁著英法削弱的時期大力擴軍備戰,並與意大利日本組成軸心國集團,戰爭的烏雲籠罩著歐洲,納粹德國中東歐邁開了侵略擴張的步伐。英法在自身實力遭到削弱的前提下,企圖將納粹德國這股禍水東引到蘇聯:戰爭思維還停留在一戰陣地戰的英法企圖利用堅固的馬其諾防線阻擋德軍西侵的企圖,而犧牲中東歐小國來換取蘇聯德國接壤後發生面對面的衝突。於是才會了犧牲捷克的《慕尼黑協定》和座視德國吞併奧地利,在1939年德軍入侵波蘭時出現英法只是口頭和外交上表達支持。

蘇聯對英法企圖將納粹禍水東引的意圖心知肚明,蘇聯將計就計:德國與蘇聯在1939年8月23日協定巜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納粹德國在吞併捷克與奧地利後在1939年9月進攻波蘭,吞併了波蘭後揮師西進西歐,隨之盧森堡比利時滅亡,法國北部被德國佔領,法國南部建立的維希政權向德國投降,英國本土也遭到了德國空軍大規模轟炸。英法對納粹採取綏靖政策犧牲中東歐小國來換取德國進攻蘇聯的意圖破產,自身反而深受納粹德國的禍害;英法在二戰前歐洲的做法完全就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雄鷹展翅長空


一戰以後英法對德國一直奉行“綏靖政策”,針對德國侵略擴張以及對《凡爾賽合約》的違反一直姑息退讓,為了“和平”,不在乎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對於這點,慕尼黑協定堪稱綏靖政策的登峰造極之作。1938年9月,英法德意在慕尼黑就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況下把捷克斯洛伐克瓜分了。這就讓野心勃勃的希特勒把英法的疲軟看透了,大大助長了法西斯氣焰,進一步也就全面爆發了二戰。此外英法肆意主宰其他小國的命運,讓其他國家的離心也更加突出,安全體系崩潰,更讓形勢有利於希特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