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節你家裡面都有哪些不同?

微笑美一天ali


每年的清明節都是寄託哀思之時,但今年的清明節卻是別有傷痛,淚光點點,哀思漫卷,半天我都緩不過神。


上午十點整,祖國神州,呈現一片寂靜。廣場、道路、地鐵、盡皆肅然靜默,人們低頭沉思默哀,向那些犧牲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和殉職的工作人員,以及那些被疫情病毒奪走生命的人們,致以最沉痛的緬懷悼念!
大地悲慼,河水低吟。
為什麼,我的國,我的人民受到如此的災難?但中華民族是俊傑,不屈不撓,英勇抗疫。一批批醫護人員不計生死,慷慨赴義,做出驚天動地之壯舉。幸得有你們,山河才無恙。偉哉,我們的一線捨生忘死的英雄們;壯哉,我可親可愛的陌生人。
你不認識我,但我知道你是誰,為了誰。有多少醫護人員“欺騙”家人奔赴抗疫前線,他們已經做好了不能迴歸的準備,但你何曾看到他們畏懼的情緒?汗如水洗,累倒了爬起來再戰。女護士黃娟那雙震驚世間堅毅不屈的眼神,就是四萬餘名醫護人員集中寫照。
清明節,國之殤,獻君淚如血!
當看到央視特別節目,為犧牲和逝世的人默哀三分鐘,人們遍佈在祖國各個角落低頭肅然靜立,各種汽笛長鳴,我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撲簌而落,內心痛楚異常!
同樣是疫情爆發,我們能贏來向好,有的國家卻是呈現氾濫。因為我們有白衣天使,再艱險情況,何足論哉也!看,十九歲的劉家怡淚光盈盈說,我穿上防護服就不是孩子了。二十二歲的朱海秀淚光點點的說,我不哭,護目鏡哭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

這樣可歌可泣的事例舉不勝舉,每次看到這樣新聞與抖音,我都控制不住淚水的溢出。
今日清明節默哀之際,想想那些鮮活的生命,是父母,也是子女,有的妻子在懷孕,那孩子就是“夢生”啊!美如顫音的生活他們不能品享了,美景和鮮花他們沒有機會領略了。沒有一句訣別的話,沒有相送看那最後一眼,就這樣靜悄悄與我們訣別了,讓人如何能緬懷?讓人如何傷痛?
烈士們,那些逝世的人們,祖國深深緬懷你們。一路走好,但願那邊沒有病痛。
驕傲吧,我的國。
短短的篇什,我數度哽咽眼泛淚花,數度停下敲打鍵盤,平靜自己心情。雖然平時也有抱怨,但我愛國之心永不會改變,為我是一名中國人深深感到驕傲和自豪。
中國,我愛你!


北方雪花那個飄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清明展墓、禮敬先人,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無論是政府層面的公祭,還是民間自發的祭掃,都選擇在清明前後進行,追憶先人,緬懷先賢。

  “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中國是禮儀之邦,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明確提出了在禮儀特別是喪禮中,人們應有的精神面貌。自古以來,厚養薄葬一直被有識之士所倡導,而在當代社會,文明祭掃也一直被全社會所提倡。

  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高峰已經過去,但是疫情防控還不能疏忽大意。人群聚集容易被病毒乘虛而入,因此,清明前夕,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措施,或控制掃墓人流,或暫停現場祭掃,鼓勵網上祭掃。

  首重在誠,“祭如在”。無法來到墓前,寄託哀思,不能說沒有遺憾,但是,我們也要理解非常時期的非常之策。祭掃的本質是與先人進行精神上的交流,我們懷念先人的音容笑貌,傳頌先賢的豐功偉績,旨在讓他們再一次溫暖我們的心靈,振作我們的心緒。

  首重在誠,“能以精誠致魂魄”。這一魂魄可以是先人留下的民族精神,也可以是美德家風。它們是中華文明之所以能綿延五千年而綿延不絕,中華民族能歷經艱難險阻而卓然自立的力量源泉。

  誠於中必形於外。我們還要對先輩先賢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對一切為人民幸福、社會進步犧牲自己的逝者,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建設好共同的家園,以此告慰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