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做事怕這怕那,怎麼辦?

用戶7813678979541


自信就像是童話故事裡的那根魔法棒,只要孩子拿起了它,就能把自己的潛力和能量全部激發出來,擁有神奇的魔力。然而,這根魔法棒卻往往很難擁有。

孩子膽小怕事、覺得自己不如人是因為缺乏自信心。

小英是一個六歲的女孩,她在一家幼兒園讀大班,因為字寫得不好,常常被老師和媽媽批評,漸漸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也很少笑。她不敢嘗試新的事物,每次做事前總是瞻前顧後,非常膽小,覺得自己比別人差。

其實,小英的行為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而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小英經常被批評、被否定。一個經常被批評和否定的人,自然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並害怕犯錯,漸漸變得越來越膽小。

幸運的是,小英上小學後,遇到了一位非常懂得尊重和肯定孩子的老師,在老師的幫助和引導之下,小英變得越來越開朗和自信。我們來看看老師都用了哪些方法:

小英語言不通,老師就安排同學陪伴小英,帶著她吃飯、上廁所、做遊戲。

小英上課時不敢舉手發言,老師就努力挖掘她的長處,主動點名讓她發言,適時表揚她的進步。

小英字母寫得不好,老師就特意挑出一個寫得好點的字母給予表揚,鼓勵她繼續努力。

正是在老師一次次的肯定中,小英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長處,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開朗,到了學期末,她已經成為班裡最優秀的學生之一了。小英從不愛說話,到現在變得開朗活潑、積極優秀,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她的老師非常善於發掘孩子的長處和閃光點,會用肯定的語言和行為去幫助和鼓勵孩子。

從小英的轉變,我們可以看出,當一個孩子經常受到肯定和鼓勵,他們就會對自己的能力有更加清晰的認知,並擁有內在的能量,從而變得越來越自信。因此,我們家長要對孩子的長處和優點,經常進行肯定和鼓勵,幫助他們建立起自信心。

02、孩子不自信,源於早期沒有得到父母的接納和肯定。

有研究表明,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年,會被否定18萬次以上,而形成一個自信通常需要5000次的肯定。這些否定通常來自於父母、老師、親人和朋友。而父母是孩子最親密和最看重的人,他們的否定對於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

這些否定最終都會變成一個個標籤,被貼在孩子們的身上,讓他們在成年後依然不能認同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到更多的挫折,難以獲得幸福的人生。

最近在某綜藝節目中,演員姜文作為嘉賓談及自己的人生經歷時,說到他其實一直都不是個很自信的人,人生最失敗的地方就是和母親的關係。

姜文說,當年他考上中戲以後,非常興奮地將通知書拿給媽媽看。可是沒想到媽媽只是隨意看了一眼,就把通知書扔到了一旁,沒有給予姜文任何讚美和鼓勵的話語,只是告訴姜文他那一盆衣服還沒有洗。

姜文的內心非常難受,這麼多年來,無論他獲得多少影視事業的獎項和成功,都始終沒能得到過媽媽的一句肯定和讚揚。

其實,在中國還有很多這樣的父母,他們從不表揚自己的孩子,總是誇讚別人家的孩子。他們並不是不愛孩子,只是不懂得怎樣做才是真正愛孩子。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和關注,在孩子看來,父母的肯定和讚賞就是對他們的愛,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他們就會一直向外去尋找認同感。

所以,解決的辦法就是:

一、遇到事情,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少思考一會兒,不要猶豫不決,想得越多,就越害怕,越膽小。

二、多讀書、多學習、多積累,用知識武裝自己,增強自己的實力,有了實力,便有了自信的資本,資本多了,還怕什麼?

三、多看多聽一些人物傳記,多去嘗試一些事。看得多了,經歷得多了,就不會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大事了。既然都是小事,那還有什麼不敢的?

所以,解決的辦法就是:

現實一點,別把自己看得太重,你只是個小人物,沒人那麼在乎你。既然都入不了別人的眼,那還害怕什麼?如果有一點,真的有很多人關注你,那更不應該害怕了,因為這更說明你有很大的影響力,既然都那麼厲害了,你還害怕什麼?




丫丫小日記


其實沒有什麼可怕的,只是做事情時你比別人想的更多一些,考慮越多就越害怕。想要克服膽小、怕事的性格。

多出去走走,多與朋友交流,多看看書,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世界很小,沒有多少人在意你的,所以自己越害怕的事情,越要勇敢的去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面對現實,保持善意樂觀的心態,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走好自己的路,從小事做起,每天告訴自己我很勇敢。希望你以後的人生路會越走越好!



丁丁姐日記


用心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好了,能夠讓自己信心倍增,自然就不會怕這怕那了。所謂膽小,做事怕這怕那,是以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成功最能提振人的信心,努力吧!一次成功就會讓你成長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