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深化“放管服”改革 91項服務事項“一網通辦”

青海省人社廳積極推進“互聯網+人社”系統建設,截至今年9月,通過七項舉措,91項公共服務事項在青海政務服務網實現“一網通辦”。

抓主業(責),明確職能定位。由“管理型”向“服務型”機關的角色轉變,制定細化政策時,充分考慮群眾意見,聽取群眾聲音,積極向群眾宣傳人社工作發展措施的執行和進展。推動工作落實時,勇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努力讓辦事群眾滿意、舒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幸福指數。

強領導,壓實工作責任。成立由主要負責人牽頭、相關處室密切配合的“一網通辦”工作專班。及時制定印發《全省人社系統行風建設和“放管服”改革若干重點工作分工方案》《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的通知》等文件,統籌推進人社服務網上辦理。同時,堅持每週開展工作調度、跟蹤督辦,細化責任分工,倒排工期,層層壓緊壓實責任,有力有序推進各項重點工作。截至目前,規範30餘項標準化實施規則,專項督導20餘項標準化工作。

清事項,優化服務流程。按照服務事項清單“四統一”標準,對全省人社系統的8項行政許可事項、193項公共服務事項,省本級的6項行政許可事項、145項公共服務事項全面摸底梳理,逐項制定標準化辦事指南,明確細化了事項辦理條件、辦理渠道、辦理時限、反饋方式、監督渠道等23項指南內容,推動服務事項規範化、標準化。

減材料,減輕群眾負擔。進一步梳理證明事項材料,通過數據共享、書面承諾代替證明、精簡不必要的業務環節等方式,深入推進“能減盡減”,著力減輕企業、群眾“證明負擔”。截至目前,取消證明材料110項,通過承諾制辦理養老保險關係轉移待遇終止等業務991件。

壓時限,提高辦事效率。大力推進人社服務快辦行動,聚焦高頻服務事項,對56項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等服務事項進行快辦,辦理時間有效縮短,效率提升50%以上。公佈了“不見面”事項清單、“一次辦”事項清單、取消證明材料清單、告知承諾清單和需提供證明材料5張人社業務標準化清單,推進提速辦理。持續開展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看得懂、算得清”政策解讀工作,13.3萬人線上測算待遇,網絡下載相關資料2000次,企業和辦事群眾的獲得感更強。

促協作,推進信息銜接。主動聯繫省政務服務監督管理局、省審改辦,將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部錄入省政務服務監管系統,推送省政務服務大廳。協調各有關單位打通信息核對、電子印章、電子檔案、數據共享等若干“堵點”,積極推進人社服務系統與省政務服務系統對接,努力聯通信息孤島,推進數據共享。

重實效,強化為民服務。將涉及工程建設項目辦理工傷保險參保登記、失業登記、個人創業擔保貸款申請、高校畢業生社保補貼申領等政務服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青海政務服務網),企業和群眾線下“只進一扇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著力破解困擾企業群眾的“環節多、資料多、辦事繁”問題。此外,在人社廳官網官微、“青海人社通”APP、12333服務熱線以及省級政務服務大廳人社窗口全力開展線上線下服務“好差評”工作,三個月來人社線上線下業務評價量月均達到1萬餘件次。人社系統窗口單位“好差評”獎懲制度同步印發,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效能。

為打造企業和群眾滿意的人社政務服務,省人社廳從釐清政務服務事項、暢通政務服務評價渠道、歸集政務服務評價數據、強化政務服務差評核查整改、開展實體大廳服務情況實時監測調度、加強評價數據結果運用六個方面著手,力爭2020年底前,全省人社系統全面推行線上線下人社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實現服務事項全覆蓋、評價對象全覆蓋、服務渠道全覆蓋,確保每個企業、每名群眾都能自願自主、真實評價對人社服務的感受和訴求,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孫玉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