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中國》:這樣玩轉絲綢之路?我看行

01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中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历史是很好的一门学科,可以从中学到许许多多有益的的知识。历史也是一个民族的伟大宝藏,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民族的文化及其丰富的内涵与底蕴,对我们更加深入的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有着伟大的意义。

《我想去中国》:这样玩转丝绸之路?我看行


但是,你还记不记得上历史课时候的昏昏欲睡之感?一脸严肃的历史老师带着同样凸显严肃的厚酒瓶底般的眼镜,在严肃的讲台上讲述着严肃的历史故事——丝绸之路。

你看,虽然丝绸之路的包含众多,也意义非凡,然而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它依旧是那个枯燥无味的历史,让人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说是儿童了。

即使在对丝绸之路这类历史的剖析中我们可以科学的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对今后历史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判,再进一步提出规划,或者从历史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指导我们做出正确的解决事情的方法;说不定以此建立一系列的对人类社会变革和进步起到了巨大作用的哲学体系。

《我想去中国》:这样玩转丝绸之路?我看行


可是,对孩子讲述丝绸之路的故事,遇上爱学习的好奇宝宝还好,勉强能够灌输一点知识进去,对上天生讨厌文字的娃,即便你讲得天花乱坠,那也是对牛弹琴啊!

最后的结果,不被神兽们气的心肌梗塞,就是一大幸事了。而本来一颗因为能够引导小可爱们对历史喜爱而激动无比的心,可以瞬间拔凉拔凉。

不过,当你遇到绘本《我想去中国》,就要另当别论了。

02

《我想去中国》是《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中的一册,全套共有3册,分别是《我想去中国》、《漫游古代中国》、《海上历险记》。

《我想去中国》:这样玩转丝绸之路?我看行


全套绘本以《马可·波罗游记》为基底绘成,从马可·波罗的视角出发,讲述他在古代丝绸之路和古代中国的所见所闻与亲身历险。

当你带着小读者或者自己一个人阅读的时候,可以跟着马可·波罗一起感受沿途各国(地区)的生活场景、商贸往来、文化和科技发展,在故事情境和大场景画面中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

《我想去中国》:这样玩转丝绸之路?我看行


绘本中炫丽的色彩,多彩的画面,配上文字叙述,可以带给你一场视觉盛宴。在这场视觉盛宴中,你甚至都想真的跳入书本,与马可·波罗亲身经历途中的一切事物。

《我想去中国》:这样玩转丝绸之路?我看行


想想都会令人兴奋不已:跟随着马可·波罗和父亲一起从威尼斯出发,历尽艰辛前往中国。在威尼斯,可以乘着像新月一样的贡多拉,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带着人们新奇的心情在这个奇妙水上之城穿越。这美妙的感觉,让人想起马克·吐温笔下《威尼斯的小艇》。

当然,途中也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遭遇强盗。这时候,你需要快马加鞭,躲过强盗们。

在翻越雪山时候,你还需要克服高原反应,只为完成忽必烈的使命。 在帕米尔高原,你会发现,食物煮不熟,明明看着水开了,可是食物还是生的。那是因为地处高原地带,压强跟地表不同导致的。如果你产生高原反应,如发烧,头晕的时候,想喝个正宗的“开水”,是不可能的了。

《我想去中国》:这样玩转丝绸之路?我看行


在穿越沙漠的时候,你可以骑着骆驼欣赏“长河落日圆”的美景,但是,你得小心流沙,如果你胆子小,可不要被鸣沙弄出的各种诡异声音吓破了胆!

在丝绸之路上,还会遇到更多奇闻异事,领略更多风土人情,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03

《我想去中国》为什么比单单一个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更引人入胜呢?这得得益于它将故事和科普知识结合,展现陆上丝绸之路沿线风俗民情、集市商贸、地貌交通、文化物产等。

《我想去中国》:这样玩转丝绸之路?我看行


在色彩上,用色鲜明大胆,引人注目。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对色彩亮丽的东西都会多一些关注。一幅画卷,跃然于纸上,印入眼帘,传入脑海,震撼的同时只会想赶紧翻开下一页,看看有什么样的惊喜。

《我想去中国》:这样玩转丝绸之路?我看行


图文并茂,更吸引人。单单的文字叙述,或者像课堂上一样一板一眼地讲解,别说孩子,大人都不一定听的下去。《我想去中国》就不一样了,绘本绘本,当然是在画中的海洋汲取知识啦!

而现在,中国的好的绘本图书类越来越多,绘本类图书比普通的故事书传递信息更直观更有趣,有心培养小可爱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的家长,可不要错过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