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革命人物系列故事:獻身革命李雲貴

龍巖革命人物系列故事


獻身革命李雲貴


  李雲貴,1902年出生在連城縣樂江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祖上世代農耕,至其父時開了一間豆腐店謀生,全家起早摸黑,歷盡艱辛,還是入不敷出,過著十分貧苦的生活。雲貴7歲入本鄉小學,1916年高小畢業後,因家庭貧困無法繼續上學,在家幫助父母做活。一年後,他的遠房堂兄李鑑元任莒溪小學教員。李鑑元見雲貴求知心切,徵得他父母同意,帶他到遠離家鄉60華里的莒溪小學補習功課,次年以優異成績考入縣立舊制中學。在中學期間,雲貴開始瞭解社會,與羅新如等貧苦農民子弟結交為友,他們面對黑暗社會,常常抨擊時政。
  1922年7月,雲貴中學畢業,得同村楊葆楨的資助赴榕考入4年制福建法政專科學校。他在學校結識了一些進步青年,與那些紈絝子弟進行各種方式的鬥爭,他們之間還互相借閱《新青年》《資本論》《政治經濟學》等進步書刊。就在這期間,李雲貴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未到畢業,他棄法從戎,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第六期。在軍校學習期間,他十分崇敬該校教育長鄧演達。


  從黃埔軍校畢業後,李雲貴在張發奎部下當連長,並又以共產黨員身份加入國民黨。不久,蔣介石公開叛變革命,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是年秋,張發奎部開往廣東梅縣一帶駐紮,並繼續大搞“清黨”,李雲貴對此滿腔義憤,經常譴責蔣介石背信棄義、誅滅異己的罪行。一次,李雲貴集合連隊進行訓話,他號召士兵站在革命立場上,為工農而戰!當他揮起右手號召士兵開展反蔣運動時,被一顆暗算他的子彈擊中掌心,他忍痛衝出軍營,然後遣散連隊,回到自己的家鄉,從事地方革命活動。
  李雲貴回到家鄉後,一方面治療手傷,一方面在群眾中進行革命活動。這時同村摯友楊葆楨在北京讀書回到故里,楊葆楨認為,為了更有利於開展革命鬥爭,李雲貴必須取得一個合法的職業,取得立足之地,一則可以解決本人生活出路;二則可以建立活動基地。於是,楊葆楨便介紹李雲貴到莒溪找他的親戚羅毓桐,通過羅毓桐與當時福建省代主席方聲濤聯繫,讓李雲貴以國民黨員的身份,任國民黨連城縣黨務指導委員會的宣傳委員。
  1929年3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揮戈入閩,在長汀的長嶺寨首戰告捷,一舉殲滅郭鳳鳴3000餘人。不久,李雲貴接到閩西特委發來的“時機已到,準備行動”的指示信,這給了李雲貴巨大的精神鼓舞。

  1929年5月22日,紅四軍再度入閩,路經新泉進駐廟前。第二天李雲貴帶領隊伍到連城與上杭交界的薴園豐年橋,接受毛澤東、朱德的檢閱,並跟隨紅四軍挺進龍巖,參加了攻打龍巖城的戰鬥。攻下龍巖城後,在第九中學雨蓋操場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從繳獲來的槍支中拿出三四十支,送給他們,李雲貴萬分激動地接過這些槍支,並表示一定要緊跟共產黨,用槍桿子打出新政權。
  6月10日,紅四軍二打龍巖後回師新泉,在新泉休整一個星期。這期間,毛澤東、朱德在望雲草室,接見了李雲貴、張瑞明等連城革命領導人,詳細地詢問了連城各方面情況,並指示他們要迅速建立紅色政權,擴大工農武裝,實行赤色割據。要他們選送優秀青年,參加到紅軍中去。不久,紅四軍在新泉竹背山召開軍人大會,宣佈成立紅四軍第四縱隊,把李雲貴帶領的農民武裝隊伍和新參加的戰士200多人,編入到第四縱隊七支隊十九大隊。李雲貴任七支隊黨代表,兼任十九大隊大隊長。在紅四軍的幫助下,新泉一帶已成立了連南區革命委員會。為了穩定革命形勢,防止敵人對紅色政權的襲擊,紅四軍留下李雲貴和十九大隊幫助連南區革命委員會組建區赤衛總隊,加強政權建設。這期間,李雲貴帶領紅軍戰士和地方武裝巧襲廟前民團江中嶽崗樓,然後轉入到各村幫助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毀債券、分浮財,組織農民赤衛隊。

  7月中旬,李雲貴和張瑞明、楊宏勳、官近玖到上杭蛟洋出席了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聆聽了毛澤東的親切教導,更加堅定了“堅決地領導群眾,為實現閩西工農政權的割據而鬥爭”的信心。會議期間,連城南部的工農,按照預定的計劃,順利地進行了十三鄉大暴動。暴動隊伍浩浩蕩蕩地在新泉、廟前、芷溪、楊家坊等大鄉鎮武裝示威,向土豪派槍派款。會後,李雲貴所帶領的十九大隊和暴動隊伍緊密配合,在各村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鬥爭。
  1930年初,土著軍閥馬鴻興和李七孜民團約六七百人,從南山壩進犯汀連交界的塗坊。我十支隊(原七支隊改編)正好從武平開到新泉,上級命令十支隊和汀南遊擊隊、連城赤衛總隊儘快奪回塗坊。戰鬥中,上級令李雲貴率領二十九大隊(原十九大隊改編)和連城赤衛總隊從南嶺方向進攻;羅化成帶領十支隊從茶樹下由南向北進攻,以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李雲貴接受任務後,率領二十九大隊星夜出發,翻越50多里山路,於黎明趕到塗坊附近與羅化成部緊密配合,迅速包圍了塗坊。敵方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倉惶應戰,我軍大顯神威,把大批敵軍和民團消滅在圩場闊地,打到中午,餘下的敵人眼看炮樓也保不住了,遂慌張突圍涉水過河,妄圖竄過對面山地逃往南山壩。李雲貴騎著他心愛的戰馬帶領二十九大隊乘勝追擊。他一馬當先追到山腳下,突然一顆流彈飛來,擊中他的頭部,使他翻身落馬。戰士們趕忙把他救起,立即抬回新泉醫治。但因流血過多,到離新泉5華里的下羅地,就停止了呼吸。為了解放窮苦勞動人民,李雲貴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是年27歲。 (林瑞榮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