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秋燕是華縣人……

“梁秋燕”是咱華縣人

“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飯”。一部《梁秋燕》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興盛不衰,而因首演《梁秋燕》而一舉成名的李瑞芳今又怎樣?當年梁秋燕的生活原型梁梅葉今又何在?

1953年元旦,眉戶現代戲《梁秋燕》在西安長安大舞臺首演,轟動古城,一炮打響。從此以後,20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文革”前,“梁秋燕”蜚聲三秦,走向全國,得到其他劇種的普遍移植和推廣,演出數千場而經久不衰,甚至一度形成了“梁秋燕”表演藝術派系。

50多年過去了,當年因首演《梁秋燕》而一舉成名的李瑞芳,以及《梁秋燕》的原型——華縣高塘鎮朱張村的梁梅葉,都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兩位“梁秋燕”,如今又有著怎樣相同或不同的人生?

50年後兩位“梁秋燕”初相逢

2007年3月28日上午,在華縣高塘鎮,由華縣婦聯和高塘鎮政府聯合舉辦的一場特別的捐款儀式在這裡舉行。這場儀式有兩位特別的主角——

演“梁秋燕”的李瑞芳和“梁秋燕”的原型梁梅葉。

準確地說,這是兩位“梁秋燕”的第二次見面。第一次相見,是當年年初。省電視臺《周姐幫忙》欄目的編導在李瑞芳的家裡,給她看了一盤錄像帶。“錄像帶上,是一個長長的破敗的院子,一孔黑乎乎的窯洞,一位瘦小的老太太。這位老太太,我不認識,但她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態讓我吃驚。我沒有想到現在還有生活這麼艱難的人。可是,看到最後,編導告訴我,這就是我演了十幾年的《梁秋燕》的原型梁梅葉。在那一刻,我放聲大哭,我非常內疚,覺得自己沒有盡到責任。看完錄像,我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了。”在捐款儀式上,李瑞芳回憶起她與梁梅葉相識的過程,依然言語哽咽,淚眼蒙朧。

那次看完錄像後,李瑞芳趕緊召集還健在的《梁秋燕》劇組的其他演員,並很快與《周姐幫忙》欄目組的人一起趕到了梁梅葉的家。

為了這第一次相見,72歲的李瑞芳連夜為梁梅葉趕縫了一床緞面被子,因為她聽說,梁梅葉家裡連被子都不夠用。這次見面,李瑞芳和同去的人不但給梁梅葉帶去了一些錢物,還將她接到醫院為她檢查治療。

而此次專門為梁梅葉家召開的捐款儀式,是在縣上相關領導的關懷下,為了了卻梁梅葉老人的心願,為她家建一所新房。與周圍的鄰居們相比,梁梅葉家確實是非常困難。兩間年久失修的偏廈房,院子後面一孔狹小的窯洞,屋子裡,幾乎沒有一樣值錢的東西。瘦小的梁梅葉和她同樣瘦小的丈夫從窯洞裡出來迎接來客。李瑞芳一步上去,口裡叫著“秋燕”,緊緊握住了梁梅葉的手,關心地問她身體是否好了一些。她熱情地稱梁梅葉的丈夫“春生”(劇中男主角的姓名)。那一刻,兩位70多歲的“梁秋燕”老人在因《梁秋燕》而結緣的50多年後,又一次緊緊擁抱,使人一時竟然產生了恍惚的感覺。

這次共收到捐款6630元,距離蓋一所普通的新房還相差甚遠,但在場的華縣領導表示,將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幫助梁梅葉家儘快建成新房。

從《梁秋燕》開始

生命與藝術緊密相連

1952年,16歲的李瑞芳從天水的部隊文工團轉業到西北戲曲實驗學校做演員。

當年,取材於華縣當地真實生活的《梁秋燕》開排了。被選中演梁秋燕的李瑞芳忐忑不安:一沒有舞臺經驗,二沒有藝術修養,三沒有起碼的基本功,僅僅是語言這一關就很難過,要將滿嘴的天水話在短短時間內改成標準的陝西話,確實很不容易。然而,在黃俊耀等老師們的精心指導下,李瑞芳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9個月後終於使《梁秋燕》在首演中一炮打響,並且很快走向全國。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梁秋燕”成了一代人衝破封建牢籠,尋找自由愛情的偶像。而李瑞芳,則成了“梁秋燕”的化身。很多在婚姻生活中遇到困難的青年男女,紛紛給李瑞芳寫信,向她傾訴感情的痛苦經歷。李瑞芳還清楚地記得,有一個寶雞的“二妹子”,寫信給她訴說自己的痛苦:“今年春節我再次聽到你演唱的《梁秋燕》,感動得又落淚,你們哪裡是在演戲,簡直是在訴說我的身世和我的愛情遭遇啊!”李瑞芳給這個“二妹子”回信,鼓勵她努力說服父母,大膽追求自己的幸福。後來“二妹子”終於得到了自己的幸福,高興地給李瑞芳回信報喜。這樣的事情,在《梁秋燕》上演的五十多年裡,還有很多很多。

從《梁秋燕》開始,李瑞芳的藝術生涯逐步走向輝煌。她1956年在碗碗腔從皮影戲搬上舞臺的第一齣戲《借水贈釵》中擔任主演,後又演《紅燈記》、《杏花村》、《愛與恨》、《楊貴妃》、《真的,真的》等,李瑞芳在藝術事業上攀上了一個高峰,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目和經典唱段。

李瑞芳晚年為藝術和生活

快樂忙碌

1997年李瑞芳從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副院長的職位上退休,但她依然為秦腔藝術的發揚光大而努力。除過各種各樣的邀請演出,在培養新人方面,她是不遺餘力,悉心指導。去年,幾位大學生戲迷參加陝西電視臺“戲迷大叫板”活動,請李瑞芳老師為他們排戲。李瑞芳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古老的秦腔藝術有大學生的參加,就意味著有新鮮的血液注入。年輕的一代,是我們秦腔藝術能夠傳承的希望啊。”李瑞芳激動地說。

李瑞芳笑言她的晚年生活是文武兼備。文是指她酷愛畫畫和書法,閒暇時經常會閉門畫畫,享受生活中難得的清淨;武是指她雖然已經72歲高齡,卻依然堅持練功和打太極拳。“今年是我們敬愛的老院長馬健翎100週年誕辰,我想,就拿藝術創新來紀念老院長。我打算將我演過的碗碗腔《貴妃醉酒》這出戏進行一些創新,把碗碗腔傳承自皮影戲的過程展現出來。因此我要去拜師學藝,學學挑籤子怎麼一個挑法?”一個72歲的老人依然在考慮著藝術的創新和學習新的藝術技藝,不能不讓我們佩服和敬重。

不能不提的還有一件事,2006年5月,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為馬健翎先生塑像時,李瑞芳拿出了她2萬元的積蓄。“沒有馬健翎,就沒有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也就沒有我李瑞芳。”這是一個懂得感恩的老人,懂得對藝術和人生的尊重。

梁秋燕原型梁梅葉命運艱難

與李瑞芳相比,作為“梁秋燕”原型而在當地聞名的梁梅葉的一生,可以用平淡而艱辛來概括。當年70歲的梁梅葉,因為農活勞作的艱辛,已經完全失去了生命的光華。

她身材矮小瘦弱,牙齒幾乎已經掉光,佝僂著背。生活給這個昔日敢於向封建傳統的婚姻制度挑戰、勇於追求自己愛情的農村婦女一個嚴酷的現實。她的丈夫今年75歲,身體也是瘦弱多病。他們有6個孩子,3個兒子3個女兒。可是兒女們都過得很不如意。大兒子今年已經47歲,媳婦嫌家窮跑了,只好帶著一個16歲的女兒獨自過活。二兒子結婚後也因為家窮離婚,三兒子已經30多歲至今未婚。得知大家要捐款給她家蓋房子,梁梅葉和她的老伴很高興。他們希望能早日住上寬敞明亮的大瓦房,能給兒子們娶上媳婦。

正如張愛玲所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人生總是有各種各樣的不如意。就如李瑞芳因為對秦腔藝術事業的全心付出而對兒子心存遺憾和愧疚;也如梁梅葉一生為了追求幸福卻始終有著種種的不如意。但生命仍然是美好的,值得珍惜和嚮往的。

“梁秋燕”是咱華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