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李隆基誰更厲害?李隆基的開元比李世民的貞觀強嗎?

二談典故


KingKing歷史漫談認為從兩位君主對比而言,唐太宗是千古一帝,而且文治武功,歷史上少見,李隆基雖然也很優秀,對比唐太宗李世民還是略有差距。至於開元是否比貞觀強?對比兩個不同時期情況主要需要考察三個方面的標準,即從經濟、文化、軍事三個維度來考量,下面我們展開談談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 唐太宗VS唐高宗

唐太宗李世民於公元617年鼓動唐高祖李淵晉陽起兵反隋,618年隋朝覆滅,李淵改國號為唐,李世民進封秦王。建立大唐後,李世民四處征戰,消滅各割據勢力,被封為“天策上將”,開設天策府,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禪位李世民,經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初唐社會安定、經濟逐漸恢復並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震懾番外。

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在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一個皇帝。他是唐朝中興之君,是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之子,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一起發動“唐隆政變”殲滅韋后集團力挽狂瀾。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 ,後賜死太平公主,最終掌握大權。唐玄宗前期勤於朝政,政治上很有作為,勵精圖治,撥亂反正,善於用人,任用名相姚崇、宋璟,開創了唐朝著名的“開元盛世”。但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國政失誤,寵愛楊貴妃,任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又重用安祿山才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由此可以看出,與唐太宗相比唐玄宗早期比較有作為,有太宗遺風。晚期昏聵,聽信讒言,任用奸臣,錯信安祿山,以致使強大的唐王朝逐漸由繁盛到衰敗。若唐太宗還在世,看到這樣的子孫,估計想打的心都有吧!所以唐玄宗與太宗並沒有可以性,非要比一下的話,會被太宗各方面超越完虐。

二、 開元與貞觀的經濟情況

太宗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太宗在經濟上特別關注農業生產,下令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生息。實行均田制與租庸調製用以獎勵墾荒,“去奢省費,輕徭薄賦” 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中國作為農業大國,過去主要的經濟來源還是來自於農業。在官場上整頓吏治,使得唐中期朝政穩定。太宗一朝,湧現了一大批名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魏徵,一個是歷史上著名的諫臣,一個是歷史上著名的明君,這一對君臣互相成就,讓後世傳為一段佳話,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 由於唐太宗胸懷大志,從諫如流,勵精圖治,加強對西域民族的管轄與亞洲各國友好往來,對待少數民族“愛之如一”,制訂新的經濟措施,大力發展農業,財政收入增加,國力逐漸增強。打擊豪門士族,逐漸減輕人民負擔,人口逐漸增加,至公元652年人口達到三百八十萬戶,奠定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這就是著名的“貞觀之治 ”。

唐玄宗時期,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鬥至十三文,青齊谷鬥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鬥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東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今陝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涼府(即涼州,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裡,不持寸刃 ”可見當時社會繁榮到什麼程度。開元期間商業繁榮,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交通暢通,社會安定,至開元二十年,全國有民戶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時逾千萬),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戶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三、 開元與貞觀的文化情況

唐太宗非常注重文人的價值,即位前已開設文學館,其中就有十八學士,即位後更在京設弘文館,徵集圖書二萬餘卷,同時重建地方州縣學校,擴充京師國子監,聘請名儒出任教學官,國子監生員達到萬人之多,而且唐王朝博大包容,接受新羅、吐蕃、日本等的君長派子弟來華求學,正是由於當時文教生員背景多元化,正是由於唐文化的包容並蓄,才讓唐朝文化繁榮成為可能。

唐玄宗時期提倡文教,詩賦的能力成為進士科主要考察內容,為選拔人才親自主持殿試,社會經濟的繁榮必然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唐詩最為後世稱道,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等著名詩人都生活在這個時代,其它音樂﹑繪畫﹑雕刻﹑塑造等藝術也無不有顯著成就。

四、 開元與貞觀的軍事情況

在貞觀628年,朔方人梁洛仁殺掉夏州割據勢力首領梁師都後歸降唐朝,唐朝統一全國。630年唐軍在唐朝大將軍“戰神”李靖的指揮下,攻滅東突厥汗國,李世民因此被西域各國尊為“天可汗”。

由於開元時期府兵制被均田制破壞,導致農民逃亡影響了軍隊的兵源。開元十一年(723),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建立僱傭兵,就是“長從宿衛”,也叫做“長征健兒”,這種僱傭兵還為集中訓練、提高戰鬥力提供了保證。

綜上所述,唐太宗與唐玄宗單從個人能力上來說,唐太宗的綜合能力肯定要強於唐玄宗,特別是唐玄宗晚期昏聵,將唐王朝引向衰敗的趨勢。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從經濟、文化、軍事幾個方面比較的話,開元盛世在人口,經濟文華方面要優於貞觀之治,是唐朝的鼎盛時期,但是也正是有個之前唐太宗這一代人勵精圖治,打造出貞觀之治有了基礎,才能有後來鼎盛時間的開元盛世,是一個遞進的過程,文化是經濟的反映,只有經濟發展了,文化才會百花齊放,所以在開元盛世湧現了大批知名的唐朝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等都在這個時代湧現出來,但是從軍事上來說,貞觀時代的軍隊都是經歷多年戰爭磨鍊出來的軍隊,應該略強於開元時代的軍事力量,總之,唐朝是我國最值得驕傲的朝代之一,現在唐朝對世界的影響尤在,比如美國的“唐人街”、日本的唐風,不管是貞觀之治還是開元盛世,她們的文化深沉、包容,她們的美好為當時世界的人們嚮往,都是我們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獻給世界的璀璨明珠。


豆包文史燴


李世民對於李治和武則天來講,都是父輩。

而李隆基是孫子,玄孫子。


聞鍾居士


開元盛世的成就超過貞觀之治,唐玄宗開元年間的成績,功勞不能算在李隆基一個人頭上,他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有唐太宗李世民打基礎,武則天留下人才,唐玄宗是在這個基礎上,在開元年間進行了成功的改革,化解了武則天統治後期的兩大政治隱患,即皇室內部爭權奪位的鬥爭和武則天遺留的機構臃腫及佛教膨脹,迎來了盛世,“貞觀之風,一朝復振”。

同時,唐玄宗也是中興既禍、前明後昏的皇帝,盛極而衰。到天寶年間,陶醉於已經取得的成績,已經變成了既驕且奢的昏君,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他後期的統治加深了社會危機,促成了安史之亂。

唐玄宗後期的腐朽統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任用奸相,天寶年間的宰相是李林甫和楊國忠,這兩個都是奸臣,是造成動亂的宰相。

2、寵愛楊貴妃。楊氏原來是李隆基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唐玄宗先讓楊氏離開壽王,送到道觀當道姑,然後悄悄的接到宮中立為貴妃。楊貴妃進宮後,唐玄宗就荒政了,不再上朝。當然這不是楊貴妃的錯。

3、揮霍耗費嚴重,造成財政緊張,加緊收刮,造成社會矛盾尖銳,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真實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