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原著《遙遠的救世主》,六字標題揭示了全書的主旨

电视剧《天道》根据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看完电视剧之后,有些东西并不是很懂,于是又买了一本书来读。

读完之后全书的脉络逐渐清晰,作者豆豆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已在标题中说得清清楚楚,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每个人最大的救世主就是自己,外力只有依靠内力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全书陆续登场的人物,音乐发烧友叶晓明、刘冰、冯世杰,三位女性好友芮小丹、欧阳雪、肖亚文以及客串出场的沈楠,还有王庙村有名没名的人,他们的行为和命运都揭示了同样一个道理。

一、叶晓明等发烧友的有眼无珠

格律诗音响公司是丁元英一手策划出来的,此后发生的与乐圣的竞争、诉讼官司、刘冰的绝望等等,他都早已预料到。

与乐圣打官司也是他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通过乐圣这个知名品牌来提高格律诗的知名度,而官司的结局不出意外是格律诗获胜的,他也知道。

一无所知的是叶晓明他们,一想到官司失败可能产生的后果是自己的全部的投入血本无归,他们就害怕了、退缩了,急急忙忙就退出了。

《天道》原著《遥远的救世主》,六字标题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丁元英明知道诉讼的前景是光明的,却选择了没有提前告诉他们,很多人没有看明白,乐圣的林雨峰看得明白。

“扶不起来的硬扶,到头来会摔得更惨”。

格律诗这样临时组建起来的公司,想要长远发展下去,必然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头羊,欧阳雪作为公司的董事长,只关心她的餐馆,对别的都不在乎,更不可能带领格律诗发展下去。

那么最有机会的就是叶晓明三个人,如果他们有能力、有长远眼光,就会与格律诗患难与共,可惜的是他们自己抓不住机会。

丁元英并不想做那个救世主,这也不符合他对“天道”的理解,也违背他对文化属性的认知,他从头到尾都在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没有救世主。

如果他们行,那么自然可以抓住机会,走向事业的辉煌,如果他们不行,就算有人救,充其量扒着井沿往外看了看,最后还是会跌下来。

二、欧阳雪等自救者天救之

无论是作为重要配角的欧阳雪、肖亚文,还是戏份不多的沈楠,个个都是自救者。

欧阳雪从小父母离异,没有人要她,她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干过各种苦活累活,最终开了自己的餐馆,过上了经济和精神双重独立的生活。

她不贪,认准了一个理,只要她经营好餐馆,就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对于格律诗,她最后知道是个大蛋糕,但还是痛快地把控股权给了肖亚文。

她有自知之明,对人坦诚,也有魄力,所以得到丁元英的肯定和照顾,获得了股票收入和格律诗的股份,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天道》原著《遥远的救世主》,六字标题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肖亚文跟芮小丹是同学,却是最早认识丁元英的,她给丁元英当过助理,知道丁元英是什么样的人,也没想着往丁元英和他的朋友们身边凑。

她一直努力地打工,买了小公寓,一个人在北京打拼,遇到朋友要帮忙,她则尽心尽力。

格律诗股份转让是她人生的转折点,但她同样明白自己的处境和身份,没有在格律诗取胜之后才入股,而是在格律诗最困难的时候加入,一方面她相信丁元英和芮小丹的判断,另一方面她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打工一辈子。

这种格局和魄力让她抓住了机会,从而成为格律诗最大的赢家。

而沈楠,虽然希望能够出国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但她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也给自己设置了底线,超越底线的事她一概不去做。最后,要带她出国的男人身陷囹圄,她却能把自己择得一干二净。

这几个女人都有自己的原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够承担的是什么,超出自己能力和底线的即使再好她们也会拒绝,这样的女人,她们就是自己的救世主。

三、王庙村的村民从靠别人到靠自己

王庙村是个贫困村,没有致富的手段,村里有个教堂,村民们希望有救世主能够带领他们摆脱困境。

冯世杰是王庙村为数不多的通过自己努力过上不错生活的人,他也希望能够改变王庙村的状况,但一直没能实现,直到丁元英的出现。

丁元英从一开始就给他们定了一个调子,他们要想改变现状,就要依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累。

但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是个大问题,丁元英的办法是改变他们的打工思维,从为别人打工到为自己打工,多劳多得。

《天道》原著《遥远的救世主》,六字标题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他们干得好不但可以和格律诗合作,甚至可以跟任何公司合作,这就让他们有了动力。

这也是人性,人为自己的时候,潜力发挥得最大。

从头至尾,丁元英都在传达一种理念,人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只有自救,才能他救,而自己不从内心激发内在动力,外力再强也没用。

所谓“遥远的救世主”就是打破依靠救世主的观念,激发内生力量,依靠自己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与神对话》中说“你对自己的意愿也是神对你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努力,而不是依靠神去实现。

人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


文/下班后读书 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