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現在搶購大米和鹽的?都是什麼心態?

最務實的火龍果


可以理解的,哄搶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災難而是因為恐慌,很多人結合今年的疫情情況,各國禁止糧食出口等新聞來看,得出糧食會有危機的結論,這並不是完全是胡亂猜測。首先我認為,國家在糧食這個問題上面的重視程度來看,應該是不至於出現糧荒的。但是會不會出現影響價格這就不太好說了,全世界的疫情如果繼續蔓延,錯過新一季糧食收成,肯定會有明顯的漲價,所以我覺得長遠來看糧食價格鐵定會漲。退一萬步來講,囤糧囤油這些事,就算做錯了也不會有什麼壞處,你買幾包米麵放家裡又不會壞。


轉身小鹹魚


你怎麼看現在搶購大米和鹽的?都是什麼心態?

近些年來,國內還真的出現過不少搶購風潮,比如早幾年因為福島核輻射而搶購囤鹽,前一段搶雙黃連,包括最近的搶購大米麵粉等等。雖然這些商品嚴格上來說,都是單價不太高的,特別是米麵油食鹽等,都屬於日常生活必需品,花費的錢不能算多,頂不上買個金飾、名貴手錶啥的,但換個角度想想,在現如今的社會環境下搶購真的有必要嗎?

首先,最近這一波搶購大米和麵粉,並且帶動了米麵價格的小幅上漲,主要還是因為國外疫情發展導致一些國家出現了食品搶購、部分國家實行了農產品出口限制等,再加上乾旱、蝗蟲災害等炒作的國際糧食產量預期下降,使得國內很多人再次變得不淡定,出於對可能發生糧食危機的恐慌性擔憂,很多人走進商超、市場,買了很多大米麵粉,甚至還有囤積原糧的。

其次,從心態上來分析,糧小咖個人覺得很多人的出發點,是基於恐慌情緒,而埋植於這種情緒深處的原因,還是苦日子過怕了。擔憂不夠吃、不夠用,擔心緊缺,擔心囤貨居奇,帶著滿滿的不安全感。

再次,其實仔細想想,且不說我國糧食產量在近二十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農業生產基本穩定,糧食庫存較為充足,有著足夠的底氣和實力來應對可能會發生的糧食危機。只是從國家在宏觀調控的舉措和現如今的社會環境來看,沒有太大的自然災害,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也是階段性的,國家常年致力於保證米袋子和菜籃子的安全,可能局部地區在個別年份比如2010年西南大旱的時候因為搶購使得市場上大米等商品有了一段的緊張,但很快國家就通過國儲糧食的投放保證了的供應。

綜上所述,對於大米麵粉食鹽等生活必須品的市場供應來說,我國是有著多年來的經驗教訓的,當然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每年的假期、每次出現一些較大範圍的自然災害等,保供穩價、確保糧油市場穩定,都是重中之重。此次由國際傳導過來的恐慌,在國內竟然有如此的市場,也確實讓人驚詫!


糧小咖


一部份人受國外暫不出口的影響,自發儲備糧食,馬上夏天到了,生蟲了,不就浪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