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做一個人人喊打的智者還是受人尊敬的蠢人呢?

臣願獨奏


答案是,我只願意做個蠢者,而不做智者!

願因是,在一個人的日常親朋交往中,蠢並不等於傻,智,過度的精明那結果只有一種,誰還敢和你交往?

自古道,十份的聰明自己用八分,留下兩分給子孫,這句俗句,既是對世人的警示,也是做人的標準。

文革中,在我們老家,與我家隔壁有一戶鄰居,他們家生了五個兒子,由於這老倆口精明的實在是過頭,生下的五個兒子,除一個外,全都是半瘋半傻,最後還全都打了光棍!

向我自己,一年四季常在工地幹活,平時為人處世,即使自己清楚對方工友的人品如何,但也不能從自己口中說出,而絕大多數時間,裝個半傻子,對人有利,對自己也是好處多多,如果我自已因為各種事情看不順眼,經常說三道四,那結果只有一種,走到那裡,咱自己也是不吃香的主,勝至,還的人見人不待見,真要是出現這種情況,說實話,這真是何苦?


李德才21


智者人人喊打?蠢才萬人尊敬?這是一個多麼扭曲的思想和理論。

許可謦,阿丘就是十足的蠢才,有多少人敬?馬雲,比爾蓋茨就是真正的智者,又有幾人喊打呢?社會再怎麼扭曲,都扭曲不到這個荒謬理論上去的。

我寧願做個無人問津的智者,也絕不會做一個人人戲耍蔑視的蠢才,這是做人的底線,也是一個正常人最基本的思維。人活著,如果失去了積極向上的動力,豈不與樹本無異。


董滿憲


做人的根本是什麼?

智者與蠢人是相對而言的,不是自封的,而是外界對這人的評價。先講個民間故事吧:過去,有個開米店的大老闆,老了因無子女,要選個義子做接班人。於是,親朋中推薦了很多年輕人。他見其中一個很聰明,對賬單能過目不忘,雙手能打算盤。於是先收為店裡夥計進行考察。考察什麼呢?

做生意誠信為先。人不可貪圖不義之財,老闆在夥計打掃衛生前,故意將錢扭成團丟在地上,看夥計拾後的做法;有次老闆回故鄉探親,店交夥計管理,盤點貨給他時,故意多給一千斤的中等米,少給上等米一千斤,看其會不會為了不“虧損”以次充好,不誠信。當然了,平日對夥計是否勤快也觀察,如故意把掃帚橫在過道上,夥計路過時能否把掃帚撿起來⋯⋯

最終這夥計通過兩年考察,才收為義子,成了米店接班人。有人不解地問老闆,為什麼?老闆答:越聰明的人,如不走正道,對社會危害越大。“勤”能制貪,貪能破誠信。我店賣米,如以次充好或在米里參砂,還有短斤少兩等,最終害人害巳。

智者是指絕頂聰明的人,如把聰明用在損人利己上,會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如果“愚人”,勤勞、善良,會得到人人尊重。

一句話:不論別人評價你“智者”或“愚人”,還是以德為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