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減產協議已達成,但原油期貨價格卻仍然下跌,主要原因有哪些?

財經領域觀察


資本市場是無情的,看似歷史最大協議達成了,但是沙特,美國,俄羅斯的三國殺還沒有結束。我們先來說說減產協議的一波三折吧。墨西哥為什麼不減產?因為近幾年gdp下滑嚴重,墨西哥總統近幾年的主要經濟指標是擴大石油生產,減產相當於要了他們老命,況且他們還買了石油價格的看跌期權,原油價格降了反到會獲得一筆金融收入。那沙特呢,個人認為還是收到了國際社會的壓力而減產,但是價格戰繼續,看他五月份的售價就知道,下調了歐洲和亞洲的價格,搶佔市場。美國呢想減產也是不容易的,特朗普沒有權利要求各油企減產。所以說雖然減產協議達成,一切都還是撲朔迷離。


cc381698406


自從4月9日歐佩克+緊急視頻會議召開以來,產油國減產協議的達成也是一波三折,雖然最終達成了被稱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產行動”,但原油市場依然持續下跌4天了。截止發稿時間,美油下跌3.28%,報盤19.43美元,新冠疫情以來首次跌破20美元關口。



國際原油減產協議達成,為什麼原油價格仍然在下跌?

依和尚觀察,主要原因為:

1、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已將全球經濟拖入了衰退,原油需求大幅萎縮

受疫情影響,許多國家都採取防控隔離等措施控制疫情擴散,這些措施對經濟正在產生嚴重影響。據IFM最新經濟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將萎縮3%衰退程度超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

經濟衰退必然引起原油需求市場大幅萎縮,這是最主要原因。國際能源署4月15日最新發布的月報指出,預計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較上年減少930萬桶/日。預計今年4月份全球石油需求較上年同期同比減少2900萬桶/日



2、達成的減產計劃,並非是提振市場需求,穩油價措施失敗

歐佩克+確認自2020年5月1日起進行為期兩個月的首輪減產,減產額度為970萬桶/日;2020年7月至12月期間減產800萬桶/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間減產600萬桶/日。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歐佩克+減產計劃,只是為了穩油價,而不是刺激油價上漲。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3月份沙特發起了“價格戰”,大幅增加原油產量導致原油價格進一步深度暴跌。減產計劃達成,只不過是在需求萎縮的市場背景下,糾正沙特這種不顧市場行情反而增產的行為。

同時,減產計劃方案與市場需求確實存在較大差距。目前,全球疫情並沒有出現拐點,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依然處在停頓狀態,在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下,減產計劃並非是提振市場需求,這在近幾天油價走勢已經得到證明。



總之,此次原油減產幅度雖然是歷史性的,但是,全球疫情拐點的出現,才是決定原油市場需求的關鍵

💕謝謝閱讀!


野馬和尚


首先國際原油減產協議達成本就是圖有虛表,雖然表面上歐佩克達成了減產1000萬桶的協議,但是這個協議是在沙特與俄羅斯共同認定的4月份基先生達成的,也就是說是在俄羅斯和沙特宣佈增產的基礎上再進行減產實際上減少的產量並不像大家看到的那麼多,其中有很多的虛頭。

以沙特為例,原有的產量大致是1000萬桶,沙特宣佈在4月份增產到1280萬桶,隨後在這個基礎上宣佈減產到870萬桶,從數字上看沙特承擔了400萬桶的減產份額,但實際上只減產了100萬桶左右。

這也是為什麼在歐佩克減產會議召開前,市場對於歐佩克減產的預期達到了2000萬桶,但是這個預期顯然沒有達成,因此即便是減產,對於原油市場的影響也沒那麼大。

其次,目前全球處於疫情的衝擊之下,經濟產生了明顯的衰退,按照計算,即便是減產協議達成,國際原油市場仍然有2000萬桶左右的多餘供應。如果沒有這個水平上的減產,任何減產協議對於油價的貢獻也是相對有限的。

不過如果真要進行這個程度的減產,俄羅斯顯然是無法接受的,因此這種減產只能是停留在大家的幻想中,在全球經濟復甦,原油需求回升之前,希望原油價格能夠回到正常水平顯然是不現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