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夜暴富的工作?

堅持到底4873


中國的高速增長已經成為過去,一夜暴富的際遇已經成為神話。

首先,“炒房暴富”時代已經落幕。

自2018年起,發改委不再公佈M2同比政府預期目標,並且對經濟增速的預期從具體數值變為區間值。“保增長”已經不再是主要的政策目標,中國經濟步入“存量時代”,對增長速度的追求讓位於發展質量,增速下行成為長期趨勢。作為週期之母,房地產已經不再負有推動經濟增長的使命。經濟增速下行伴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疊加高速增長的居民槓桿率,使得居民的購房意願將有所下滑。長期來看,中國新增人口較少、老齡化加劇的趨勢下,購房及換房需求相對前二十年有所下滑,同時前期城鎮化、棚改已提前透支部分需求,未來房地產行業整體出現暴漲行情的概率較小。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房價快速增長地區的限購、限價及部分地區銀行上調房貸利率等措施抑制了對住房的投機性需求,境外舉債、房地產信託等各種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收緊,限制定向寬鬆的貨幣再次流入房地產市場。

無論企業還是居民個人,靠房地產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終結。

投機性暴富也變得非常困難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逐漸開放,海外資金入市規模不斷加大,機構投資者佔比的持續增加促使資本市場投資行為趨向理性。由於我國IPO制度的特殊性,資本市場退市機制形同虛設,加上個人投資者佔比較高,市場很多時候被投機性情緒所驅動,估值波動相對較大。大部分人熱衷於“從波動中賺錢”使得市場的投機性較強。從流通市值佔比來看,2007年至2019年,個人投資者的佔比從76.7%降至40.9%,但個人投資者仍貢獻了高達80%以上的交易量,高換手率後面的情緒化交易給中國資本市場創造了一些“一夜暴富”的投機性機會。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逐漸開放,海外資金入市規模不斷加大,機構投資者佔比的持續增加將促使資本市場投資行為趨向理性,同時隨著註冊制的推廣,退市機制的逐漸完善,圍繞併購重組,買殼賣殼的投機性收益預期將會降低,能夠持續盈利的優質資產才能獲得資金青睞。“長期主義”將從投資理念轉變為投資實踐,“一夜暴富”的機會也將因此大幅減少。經濟增速換擋時代,降低收益預期,減少投機行為,無論個人理財還是機構資產配置都應該轉向“長期主義”,以穩定的長期收益作為資產管理的目標。

作為個人,如何找準自己的“雪到”,如何秉持“長期主義”?

從低垂之果到高垂之果

2013年之前,中國的高速增長來自兩種力量:“城鎮化”和“全球化下的工業化”。數億農民進城,城市快速擴容,撬動了巨大的基礎設施工程和房地產市場,以珠三角和長三角為核心的中國製造崛起,成為全球產業鏈上最關鍵的一環。事情在2012年到2013年悄悄起了變化。2012年,工業部門的就業人數佔全國就業人數的比例到達巔峰。此後,這個比例拐頭下滑。從全球經驗來看,這個拐點意味著工業社會的結束,之後人和資本會離開工業,流向服務業,完成一個結構性的轉型。2013年,下滑的工業部門的就業人數與其他幾項指標完成了交叉確認,這意味著我國的工業化基本完成,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需要從工業化驅動轉入服務業驅動的模式。

換言之,從2012年到2013年,中國財富累積的兩股驅動力都進入了過渡變化的時代——房產價值普漲的時代結束,分化分層漲跌波動將成為常態。收入的增長則不再僅依靠工業,而是會來自不同的行業和部門。2013年,充滿低垂果實的時代已經結束,以後,我們需要努力伸手去夠那些高垂之果。

職業選擇是一個普通人財富積累的重頭戲。

這個觀點大概會被市面上很多“財富大師”怒懟。很多人善於談論“錢生錢”的雞湯:一個人要致富,不能依靠工資(勞動性收入),而要依靠“睡後收入”,即躺著就有收益的金融資產。

但現實的數據告訴我們,直到2019年,全球普通人財富的主要來源仍然是勞動所得。以美國家庭為例:美國普通家庭收人的74.3%來自勞動性收入;即使最富有的那10%的美國家庭,其工資收入也佔總收入的一半左右(47%)。對於更多的普通人來說,工資等勞動性收入更是佔到總收入的80%。2018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中73%來自勞動性收入,包括工資收入(56.1%)和個體店、企業主的經營收入(17.2%)。雞湯是鮮美的,現實卻有著無從抗拒的苦澀。

在現代社會,人力資本的積累最重要的來源就是職業。職業選擇不僅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的長度和高度,更決定了其財富水平甚至家庭財富的代際傳承。

但職業選擇從來不是一個容易的命題。巴菲特有句著名的論斷:“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對職業選擇來說,這是條亙古不破的真理:找到既能穩定快速成長又可以積累長期人力資本的職業,就像找到那條鋪滿溼雪的長坡,財富人生的雪球會越滾越大,越滾越遠。

但在行業和職業震盪裂變的現實世界中,很多人卻總是匆匆忙忙,“越勤奮越貧窮”。他們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每次努力將一塊巨石推上陡峭的山頂後,石頭又會重新滾落,西西弗斯要永遠重複這個毫無意義的動作。

對於絕大多數無法拼爹,也無法祈求運氣的普通人來說,職業上“滾雪球”抑或“推石頭”的選擇,幾乎是決定一生命運的事情。

到底哪些是“滾雪球型”的職業,哪些是“推石頭型”的職業?更重要的是,站在2020年的門前,我們會面臨特殊的選擇嗎?

金融視角下的“滾雪球型”職業和“推石頭型”職業。

每個人都可以被看作一個資產。這個資產的“基本價值”,就是其未來創造的所有價值的總和。如果一個資產未來每年創造的價值的增速很高,折舊率又很低,這個資產的基本價值自然就會高。

所以,職場上的年齡歧視本質上是對生理性折舊的自然反應。

但“技能型人力資本”不一樣。比如個人知識、技能的累積速度超過更新的速度,這類人力資本不但不會隨歲月產生折舊耗損,人力資本生理性折舊率很低,反而可能增值。這就是醫生、律師、教師這些職業會“越老越吃香”的原因。所以,對抗人力資本生理性折舊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大技能型人力資本的積累。這種可以減少人力資本折舊的職業,就是我們要尋找的“滾雪球型”職業。而像在收費站收費那種重複性的工作,幾乎沒有人力資本增長的空間,人力資本折舊的速度極快,30多歲就可能折得不剩什麼殘值了。

更重要的是,“滾雪球”並不僅僅是針對高學歷而言的。比如不需要多麼高學歷的流水線工人與健身教練。健身教練需要有運動生理學、營養學等多方面的理論基礎,需要針對學員需求設計健身計劃和課程。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專業技能和訓練經驗可以進行“滾雪球式”的積累。所以,健身教練不僅是一碗“體力飯”,也是一碗“技能飯”,屬於“滾雪球型”職業的範疇。而工廠流水線普通工人日復一日地做著相同的動作,幾乎沒有人力資本積累的空間,屬於“推石頭型”職業。2019年,健身教練的平均招聘薪資為8636元,是工廠流水線普通工人的1.7倍。這種差距還在繼續擴大。

另外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技術變革會使具有重複性勞動特徵的職業快速貶值為“推石頭型職業”,這是需要每個人在選擇職業時警惕的。


爬到井口看天下


1.買彩票,目前已經有成千上萬的人通過買彩票發家致富,成為了千萬億萬富翁。你先慢慢的買著,祝你發大財?

2。搶銀行,成功了你是百萬富翁,不成功炮打頭!

3。挖礦,挖到一個30公斤的鑽石你就發了!

4。做夢,做夢夢到你已經變成了百萬富翁。。。千萬別醒了,繼續!

5。找一個億萬富翁的孤寡老頭老太太結婚。。就是等。。

。。。。。。。

多了去了!自己先玩著,老索就不陪你了!



白日做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