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二季度經濟會繼續恢復 但經濟年內仍難恢復到常態

今日(4月17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下降6.8%。如何看待一季度中國經濟的表現?二季度中國經濟是否會有所恢復?新京報就這些問題採訪了社科院世經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

在張斌看來,一季度GDP增速沒有下降的更多,是因為從收入法來看最主要的支撐是居民名義可支配收入還沒有負增長,而這個部分在GDP中佔比達到六成。“二季度經濟還會繼續從疫情災害中恢復,但疫情所帶來的經濟傷害也不是年內就能彌補,今年年內經濟恢復到正常狀態非常困難。全年如果能實現2%-3%的經濟增速就很不錯了。”張斌說。

從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的表現看,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84145億元,同比下降16.1%。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9.7%。“維護接下來的經濟增長,保持合理的投資增長是必選項。基建投資這麼大的負增長遠遠偏離常態,有必要加大投資力度。”張斌建議。

從消費的表現看,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80億元,同比下降19.0%。在消費不振的情況下,應該發放消費券還是直接發錢?張斌表示,他贊同直接發錢,也贊同發消費券。“但是沒有投資和收入增長,消費穩定增長也難以保障。投資或者出口往往是火車頭,消費是車身。現在來看出口是靠不上了,投資還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重點。”

海外疫情蔓延,中國外向型企業承壓。國家統計局今日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出口33363億元,下降11.4%。不過,在張斌看來,國外疫情高發期和經濟停擺從3月份開始,對出口的影響還會進一步顯現出來,接下來出口情況不樂觀。“對於出口外向型企業需要一些臨時性的政策支持,包括對企業信貸方面的支持、稅費減免、儘可能地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幫助企業活下去。”張斌建議。

國內外疫情雙重衝擊,經濟承壓,失業問題引發關注。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在張斌看來,有些失業未必能充分反映在調查失業率數據裡面。“目前勞動力市場壓力主要是農民工就業、新畢業的大學生這兩個群體,解決就業壓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政府建設項目儘快開工可以直接帶動就業,同時政府開工的項目能帶動下游眾多行業的復工。”張斌表示。

焦點1:中國經濟整體表現

“二季度經濟會繼續恢復 全年實現2-3%的經濟增速就很不錯”

新京報:如何看待一季度中國經濟的表現?

張斌:新冠疫情不僅是人類健康災難,也是經濟災難,經濟被迫大幅度停擺,經濟負增長。3月份經濟指標顯著好於2月份,說明經濟正從疫情災害中走出來。中國1季度增速-6.8%,比我個人預期還要稍好一點。GDP沒有下降的更多,從收入法來看最主要的支撐是居民名義可支配收入還沒有負增長,這個部分在GDP中佔比達到六成,相對損失更大的是企業利潤和政府稅收。經濟負增長背後,不同群體承受的壓力有很大差異,喪失工作機會的主要集中在農民工群體,難以繼續經營下去的主要集中在小微企業,他們需要重點關注。

二季度經濟還會繼續從疫情災害中恢復。但是面臨的壓力還是很大,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是新冠疫情全球蔓延造成的外需劇烈下行,出口部門會受到前所未有的負面影響。二是前期經濟停擺對企業、居民和地方政府帶來了數以萬億計的現金流損失,這會影響到接下來的需求和復工;三是對新冠疫情仍存在普遍恐懼心理以及防止疫情死灰復燃的各種防控措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正常經濟活動。如果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內需和外需同時疲軟會遏制供給,供給收縮又會進一步降低收入和遏制需求。市場受到的破壞並未結束,距離正常經濟活動水平還有很大距離。

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對中國和全球經濟都帶來了重大災難。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絕不只是1季度和2季度,它所帶來的經濟傷害也不是年內就能彌補,今年年內經濟恢復到正常狀態非常困難。全年如果能實現2-3%的經濟增速就很不錯了。

焦點2:一季度“三駕馬車”表現

“保持合理的投資增長是必選項 有必要加大基建投資的力度 ”

新京報: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84145億元,同比下降16.1%。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9.7%,製造業投資下降25.2%,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7.7%。是否需要政策發力,通過投資拉動經濟的增長?

張斌:從支出法來看,投資是GDP當中波動最大的部分,從支出角度看GDP負增長的主要來源是投資負增長。維護接下來的經濟增長,保持合理的投資增長是必選項。當前市場預期不確定性大,市場自發投資的力量很弱,需要政府投資帶動其他行業的生產和投資,帶動整體經濟恢復。基建投資這麼大的負增長遠遠偏離常態,有必要加大投資力度。基建投資保證效率的關鍵是投資項目跟著人流走,跟著產業走,都市圈的基建還有很大空間。

新京報: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80億元,同比下降19.0%。劉世錦主任認為,目前穩增長的關鍵在於穩消費。最近經濟學界熱議,是通過發放消費券還是直接發錢,來刺激消費。你怎麼看?

張斌:我贊同直接發錢,也贊同發消費券。現在有大量低收入群體喪失了工作機會,或者非充分就業,收入受到很大影響,需要紓困。針對困難群體的臨時性紓困制度安排和政策設計是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在這方面需要進一步學習和完善。疫情危機提供了寶貴的學習和練兵機會。發達國家的一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直接發錢和發消費券能起到增加消費的目的,但是對於全社會消費的穩定增長還不夠。全社會消費穩定增長需要全社會經濟穩定正常的運行,沒有投資和收入增長,消費穩定增長也難以保障。從走出經濟低迷的經驗來看,投資或者出口往往是火車頭,消費是車身。現在來看出口是靠不上了,投資還是重點。

新京報:一季度,出口33363億元,下降11.4%;進口32380億元,下降0.7%。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983億元。您如何看待一季度出口的表現?對於外向型出口企業,是否需要政策加碼給予救助?

張斌:出口主要取決於外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世界經濟是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經濟下行,下行幅度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對出口部門也是前所未有的考驗。一季度出口下降有國內經濟停擺的原因,也有外需下降的原因。

接下來出口情況也不樂觀。國外疫情高發期和經濟停擺從3月份開始,對出口的影響還會進一步顯現出來。對於出口外向型企業需要多方面的關注,需要一些臨時性的政策支持,包括對企業信貸方面的支持、稅費減免、儘可能地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幫助企業活下去。

焦點3:失業問題

解決就業壓力 政府建設項目儘快開工、提高公共管理服務的就業崗位

新京報: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29萬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失業問題不但是經濟問題,也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對於破解這一問題,你的建議是什麼?

張斌:經濟運行偏離常態,接下來的失業壓力還會很大。有些失業未必能充分反映在調查失業率數據裡面,比如大量的非充分就業,還有一些難以納入統計的臨時性就業。勞動力市場壓力主要是兩個群體,一是農民工就業,主要體現在勞動力市場存量上的壓力;二是新畢業的大學生,主要體現在勞動力市場增量上的壓力。出口企業的失業也會是很大的挑戰。

解決就業壓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政府建設項目儘快開工。一方面是直接帶動就業,另一方面是政府開工的項目能帶動下游眾多行業的復工。二,放寬服務業行業准入標準,部分新設立企業享受1-2年的稅收和房屋租金政策優惠。未來居民部門消費升級的主要內容是教育、健康、體育文娛等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產業升級的關鍵依託是科學研究、教育、商業服務等等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與高收入國家類似發展階段相比,我國在上述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就業,在全部就業中的佔比顯著偏低,是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補上的短板。新冠疫情帶來了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改革機遇,切實降低這些行業的准入標準同時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不僅為未來新畢業大學生就業開了一扇大門,也是未來消費擴張和升級的保障。三,提高公共管理服務的就業崗位。我國的人口流動與公共管理服務不匹配。有些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區,由於編制限制公共管理人員和服務跟不上發展需要。需要結合現有的統計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紮實掌握每個地區的常住人口數量、人口年齡結構、人口流動規律,以此為基礎匹配相應的公共管理服務人員安排。新增的公共管理服務人員不能設置當地戶籍限制以及學歷限制,應有較大比例留給農民工群體。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編輯 陳莉 校對 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