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與不變的智慧:一個採煤標杆區隊的管理理念透視

一個“三大員”平均年齡只有31歲的採煤區隊,硬是在兼顧一個工作面生產的同時,抽調13人用時50天打造出一個被上級和公司認可的精品採煤工作面,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年輕有為敢擔當”。這支敢打硬仗、勇往直前的“採煤標杆區隊”就是山東能源棗礦集團付煤公司綜採二區。

變與不變的智慧:一個採煤標杆區隊的管理理念透視

變的是管理方式,不變的是保安全的理念

“過去,抓安全的重點在主要現場管控上,雖然能夠實現安全生產,但對職工的思想教育相對薄弱,管理措施也不夠細化……”時任該公司綜採二區區長、現任調度室主任的宋厚武回憶說。

“每次進班會,想得最多、強調最多的是安全。”該工區區長張鵬談及安全工作這樣說道。他們通過學習會等形式,重點對安全管理“紅線”及“重點”知識進行宣貫和解讀,讓每名職工對照各自專業,找準薄弱環節和易出錯的地方,不斷規範自身操作行為。

不僅如此,他們還專門成立了學習安全知識包保小組,由區長、黨支部書記及工長包保班組,並由技術員負責對每個班組學習情況進行抽查,對應抽查結果給予相應獎懲。此舉大大提升了職工學習安全知識的積極性。同時,為工作面制訂了嚴格的質量標準化細則,並將各崗位操作規程、崗位流程等內容製作成小卡片讓職工隨身攜帶,便於隨時對照標準和要求,指導職工上標準崗,幹標準活。

“我們要求工區每名管理人員每月至少在規範崗位操作方面進行三次現場專盯寫實記錄,對需要強化管理的工種、崗位操作流程的崗位進行現場實際操作監督,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記錄並指出,並在規定時間將所有的隱患全部整改結束。”張鵬表示,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工作面安全狀況持續提升,安全生產進入良性循環。

變與不變的智慧:一個採煤標杆區隊的管理理念透視

變的是生產環境,不變的是打硬仗的決心

“3下1007工作面是關係到公司2020年能否穩定產能的重點工程,我們必須克服一切困難,全力以赴完成。” 張鵬說,今年1月底,該工區接到3下1007工作面安裝調試任務。

“1007工作面安裝調試初期,我們遇到了調採機尾、工作面支架狀態差等難題。”該工區技術員徐濤生介紹。為此,該工區成立了由1名“三大員”、1名機電技術員、1名專職工長組成的“特殊班組”,對1007工作面安裝調試工作進行包保,並對頂板管理、支護質量、設備管理等12項具體工作進行了分解,制定每項工作的具體標準和完成時間,保障了工作面安裝試運轉工作的順利推進。

“我們還積極協同生產科室多次召開生產協調會,幫助找問題出主意,並制訂了特殊的激勵政策,進一步激發職工幹勁。”徐濤說,在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他們還結合工作現場實際,將原有的32項安全規章制度根據作業現場實際情況細化完善到46項,確保了安全質量標準不因生產任務重而降低。

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產措施及質量標準化建設工作,3月初,該公司3下1007工作面順利通過集團公司驗收,並被該公司評為精品工程。

變與不變的智慧:一個採煤標杆區隊的管理理念透視

變得是考核手段,不變的是人性化的宗旨

取得驕人業績,有該工區幹部職工苦幹加巧幹的辛勤努力,更有一系列的考核變革的“功勞”。取消夜班、統一輪休等人性化制度的實施,不僅提高了出勤率,更使人均小時工效明顯提高。3月份,他們出勤率達83.5%,安全產煤10萬噸以上。

“制度改革的‘民主化’是我們在新制推行上‘一帆風順’的‘制勝法寶’。”該工區黨支部書記王振說,他們把區隊建設的各種制度向全體職工進行徵集討論,然後把各班組討論意見進行彙總,在職工大會上進行表決。因為制度是職工大家自己制訂、通過、認可的,執行起來就更加順利,在賞罰分明的過程中,職工也心服口服。

“例如,在目前實施的承包管理過程中,我們讓區隊管理人員吃分到班組,形成區隊管理人員與班組長‘相互監督、相互考核’的管理模式,有效調動了管理人員工作主動性,提高了班組現場問題處置能力。”王振說,為實現區隊考核公開透明,他們打破以往考核手段,把管理人員考核放入班組,班組長可根據管理人員當班工作表現給予工分,管理人員對班組的安全狀況與工程質量進行考核。區隊管理人員由原來單純的“管理員”轉變為“管理員兼崗位工”,打破了工資分配特權,使分配製度更加公平合理。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左豐岐 通訊員 白濤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