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兒童訓練方案:練習,不斷地突破極限

​手記:對於忙忙碌碌的我們來說,在“疫情”肆虐、居家隔離的日子,我們的生活突然慢了下來,而對於一個琴童來說,他的生活節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每天早上起床、練琴,下午英語、數學作業,晚上則可以一家人在一起讀書、聽音樂、下棋。與世界遠了,離開了朋友和外界的喧囂,但我們的心卻靜了下來,也有了時間去聆聽彼此和感受萬籟的寂靜。


<script>/<script>

巴山演奏|巴赫鋼琴曲


對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每對父母都有不同的設想。

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同的個體大致有著相同的心靈印跡。因為這是關乎個人如何找尋深層自我的故事,它也是關於記憶、原生家庭、性格形成的一幅心靈地圖。


有的人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自己的命定,歷史上也有為數不多的先知、偉人,他們甚至在母腹中就被呼召,他們也活出了激情和使命的一生。相反,大多數人卻差不多要用半生或者大半生的時間去苦苦尋找,並在不斷試錯、調整和再次“確認”後,才能明確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和人生的意義。還有更多不幸的人,他們一生根本就找不到人生的意義而活在虛無中,慵懶度日,他們的聰明才智、心靈能量幾乎都被消耗在偏見、憤怒、失敗等負面情緒中。


我就屬於大多數這一類,用了很長的時間找尋自我。我的父親卻是屬於不幸的人。他生在1949年,與新中國同一天生日——“新中國之子”,從小就被認為是最幸運的人,也是他所在年代為數不多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但他大半生卻活在“失敗”的人生經歷中。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讓我不要重蹈他的路,而我也自認我不會走他們所走過的路。以至於我們一直就生活在兩種觀念對峙之中,很難有所交集。


天才兒童訓練方案:練習,不斷地突破極限

很早我就離開家過寄讀生活,從小縣城、到省城然後到北京,一次次遠離都認為是斬斷與母腹的臍帶,但直到孩子出生,我發現我與原生家庭並沒有走遠,我依然會用他們的方式吼叫孩子。


我們這一代多是在“批評式教育”中成長,害怕“失敗”、喜歡比較,不懂得讚美與欣賞差異,夫妻關係甚至也多是“競爭關係”。然後我們也像眾多父母在成為父母后,希望把我們的人生經驗複製給孩子,讓他們避開我們的人生彎路。


這種責任和壓力讓親子關係衝突不斷,從而讓我們陷入焦慮中,我們自認為愛孩子但孩子卻感受不到父母的愛,這種重複性的權力摩擦不時會上演,這也促使我去尋找更符合孩子天性發展的教育模式而又不至於滑入“自由放任”中,這樣的尋找,也是重新開啟自己生命成長的過程。


孩子的變化,讓我們多了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因為陪伴孩子的過程,差不多等同於讓我們“把童年再過一次”,由此讓我們看到原生家庭所帶給我們的情感反應模式、愛的匱乏和傷害。

天才兒童訓練方案:練習,不斷地突破極限

巴山音樂學院演出

這個過程,也是治癒我們原生家庭情感的方式,因為成長不是停留在原點而是有力量與過去和解並重新開始,讓我們那個長期被壓縮在潛意識中、不被滿足的“內在小孩”走出來。不然,我們時常會陷在沒來由的情緒風暴中,發脾氣或者自怨自艾,這不僅會影響夫妻情感、親子關係,也會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


這些尋找、掙扎包括我們婚姻關係中的爭戰、親子關係中的衝突、成長與新生,都是探索我們心靈世界與孩童教育的一把鑰匙。


轉眼間,孩子從一個小小的嬰兒已經變成了一個小小少年。


有一天,他宣告說,“那畢竟是你的路,我有我自己要走的路”,聽到這句話我是喜憂參半!一方面說明他內在的那個小孩已經長大了,一方面也意味著他要掙脫大人的手要獨自走他的人生路。每個媽媽都會心有不捨,恨不得一輩子都是孩子的庇護所。


“難道你不想讓媽媽陪你一起走?”

“你在路口看著我就好了!”


雖是一句玩笑的話,但我心裡還是有些酸楚,當孩子長大,真正考驗的其實是父母願不願意放手“退出”,就像龍應臺寫的《目送》。


2月9日,是孩子12歲生日,看著他自信的臉龐與昔日那個內向、有點自閉,甚至在鄰居媽媽看來有點“暴力傾向”的小小孩已變成性格開朗,自信、幽默的少年,這就像幼鳥破殼,一個嶄新的、鮮活的生命就在眼前!

天才兒童訓練方案:練習,不斷地突破極限

小曼創意寫作課堂

他每天帶給我們的是不同的驚喜、變化還有愛。也讓我們得以重新體驗成長中的不同情緒學會捨己之愛,雖然有點步履蹣跚但也興趣盎然。


因而,我不希望這本書只是一本琴童的學習指南、育兒手記或者說是一本純個人性的教育體驗,它更是探討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和情感誤區,如何以更明智的方式把我們的孩子從目前的“成功學”、“應試教育”等抑制孩子“天性”的功利性教育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符合本性發展的人格化教育。讓孩子的心智、同理心及情感品行都能得到提升而不只是偏重於智力開發的單向發展。


回顧兒子巴山的成長過程,探索其“內在生命”的變化,以及對於他個人鋼琴興趣的發現、堅固,最後到他期望鋼琴成為一項熱愛的職業,這裡面所經歷過的艱辛、眼淚還有不放棄的堅持,這些都是培養孩子“堅毅”品格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任何一項成功都離不開在時間上的投入。很多人羨慕郎朗等鋼琴家在舞臺上的高超技術,但他們背後所付出的艱辛以及日復一日的重複練習安全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其實,這也適宜於其他技藝方面的學習,從各項嘗試中找到個人真正感興趣的愛好,輔以曠日持久的練習,直至變成一種學習習慣。在前期,父母適宜的激勵和引導也極其重要。當孩子從不斷的練習中獲得動力,也意味著他們從突破一個個難關中所獲得的快樂補償正在抵償他們所付出的辛苦,而這種經歷自己勞動所獲得的快樂是與玩樂中的快樂不可同日而語的,這種快樂有助於他們建立自信心,讓孩子體驗到更寬廣的心靈世界,從而激發出他們內在的生命激情。

選自正在寫作中的《成為——巴山的鋼琴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