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中國第一季度GDP為206504億元,同比下降6.8%?

吳文建


4月17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206504億元,與去年同比下降6.8%,發佈之後,股市應聲上漲,上證指數盤中上漲1.2%,說明公佈的數據比專家們預期的要好,之前大家普遍預期會下降10%左右。


初步核算,按產業劃分, 第一產業增加值10186億元,下降3.2%;第二產業增加值73638億元,下降9.6%;第三產業增加值122680億元,下降5.2%。

  • 如何看待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

疫情對我國一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武漢幾乎全程處於停滯狀態,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但公佈數據只下滑了6.8%,因此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第二季、第三季度總不會比現在情況更差了。

雖然這個數字對於習慣了我國曾經十多年兩位數增速以及近幾年6%的增速的情況來看,確實是大跌眼鏡,但與其他國家橫向比較,-6.8%其實是可以接受的,高盛近日也對美國一季度的GDP進行了預測,一季度美國將下降9%,而二季度將下降34%。,但是根據美國的實際的情況,我認為下降34%不可能實現。

  • 為儘快恢復經濟,報復性貸款來了

過年期間趕上疫情,本應是最好的消費時間,卻因為以前消費驟停,商家們期待的疫情過後出現報復性反彈,但從數據來看,並沒有實現,2020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去年下降了20.5%,但復工後的三月同比仍下降15.8%,雖然跌幅收窄,但仍遠低於去年同期,報復性消費無從談起。

消費乏力,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大大影響了大家出門消費的意願,能夠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就夠了,因此目前奢侈品、化妝品、線下零售等行業受挫較為嚴重,另一方面,經濟上可觀限制了消費,收入少了,很多人還面臨著失業的風險。

但有一項數據,卻高於同期,三月新增社會融資5.16萬億,歷史新高,同比增加2.2萬億,信貸的大規模投放,對實體經濟渡過困難時期有一定的幫助,國家也支持,但需要預防資金借貸後的流向問題, 最近多省市的樓市出去復甦跡象,不知是否又有信貸的資金湧入了房市。

中國M2 (2000-2020) 縱軸單位:十億

GDP不在是中國追求的唯一目標,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一點,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居民的就業,生活質量的改善,只有人人有活幹、每個人都能在合適的崗位上做出自己的貢獻,GDP自然上去,幸福指數也會跟著上去。

疫情期間,假如不是國家兜底,很多人都會面臨破產的風險。在經濟走弱的情況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謹慎對待,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感謝您的閱讀,你對我國一季度GDP數據有什麼看發呢,歡迎將您的觀點寫在留言下方。


登臺坐水閣


我對1季度經濟數據的主要看法,就一句話:做好較長時期經濟衰退的準備,加快啟動以“新基建”領銜的擴大消費投資內需的一攬子方案。

1、中國在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方面走在全球前面,勝利來之不易,代價沉重。1季度GDP增長-6.8%,三駕馬車均創歷史新低,遠超03年非典和08年國際金融危機。3月份數據加快恢復,部分原因是1-2月份基數太低。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較1-2月份收窄12.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32.13%。

2、做好較長時期經濟衰退的準備,現在面臨的情況類似於03年“非典”和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疊加。復工不等於復產,復工率達到了80%的行業很多復產率不到30%。金融脆弱性和經濟停擺,二季度經濟反彈很可能落空。現在歐美疫情仍然十分嚴峻,“長尾特徵”明顯,印度、巴西等仍然在爆發早期,世界主要經濟體全部中招,各國封國封城,全球經濟基本停擺。中國很難獨善其身,一季度出口同比下降11.4%。疫情何時結束,流行病專家有的認為夏季、有的認為跨年,不確定性很大,確定的是經濟將較長時期深度衰退。

3、民營中小企業及其就業現在是最困難的群體。在規模以上企業中,一季度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0%,私營企業下降11.3%,差距很大。規模以上企業還是最好的群體,是各種政策能夠照顧到的群體,但是大部分規模以下中小企業屬於政策的燈下黑,可能被迫選擇了短暫的蟄伏甚至永久的消失,根據近期對北京上海深圳的商戶的大數據統計,營業率才20%-30%,哪有什麼報復性消費,太慘烈了。統計上的環比暴增,那是因為基數太低。紓困企業和困難群眾是當務之急。 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疫情後日益強烈的報復性消費的需求,和口袋裡沒錢,之間的矛盾。

4、在抗擊疫情和百業蕭條的背景下,中國數字經濟再次展現出了強大競爭力。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在線辦公、在線會議、在線教育、新零售等保障人民群眾生活和生產運轉發揮了巨大作用。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0%,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只下降0.8%。3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增長8.9%,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9.9%,工業機器人和增長12.9%。展現了中國數字新基建的巨大優勢,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巨大前景,是少有的亮點,後疫情時代將極大催生數字經濟的繁榮發展,新基建、新經濟就是中國的未來,將引領新一輪產業革命和大國競爭。

5、在鞏固疫情控制成果的同時,兼顧復工復產和擴大內需,幫助企業在中國安心生產生活,成為全球疫情大流行的避風港。面對歐美疫情大流行、印度疫情快速爆發的混亂局面,只要中國做好自己的事情,相信全球企業會作出理性選擇。

6、不管大家怎麼去炒作中美脫鉤、去中國化,對企業而言是很理性現實的,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營商環境即可,包括數字新基建,讓企業成本降低、感到安全、賺到錢是硬道理。根據摩根斯坦利公司的調研,這次疫情讓全球跨國企業認識到下一階段的產業更依賴數字基建,中國恰巧在5G、數據中心等加大投入,商業基礎設施優勢進一步擴大而非削弱。

7、在抗擊疫情和全球經濟危機的各種競爭性方案中,以“新基建”領銜的擴大消費投資內需的一攬子方案最終勝出,中央政策明確,各地紛紛加碼,大辯論告一段落,後面關鍵是實施。別打嘴仗了,別異曲以為高,迴歸常識、尊重規律,儘快重啟經濟,讓經濟轉起來,循環起來,活下去,重燃希望。宏觀上是數據,微觀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歡離合。

歡迎關注小陸財經,11年金融行業經驗!為你保駕護航!


陸哥財經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下降6.8%,環比下降9.8% ,創下有季度統計以來最低水平。有機構稱,如果將這個數據與發達經濟體在經歷類似停工封鎖期後或將暴跌超過30%的預期相比,此次疫情給中國所造成的經濟災難小得太多。

從目前的情況看,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主要體現在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100%,中小企業復工率達到84%,說明中國經濟已經走出疫情陰霾,供給端得到修復。相比之下,需求端所受影響稍微大些。據海關總署發佈數據顯示,3月進出口數據出現邊際改善,出口同比下降6.6%,進口同比下降0.9%,順差199億元。儘管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但對中國進口影響並不大,一但海外疫情得到控制,進口高漲可期。

2020年第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5.8%,在疫情期,雖然有一個半月的經濟停滯,但對內需的影響並不大。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3.9%,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2.5%。雖然一季度全國調查失業率較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但全國城鎮仍然新增就業229萬人。充分說明消費內生動力強勁,消費結構總體升級勢不可檔,為以後的經濟的超高速增長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已經有25個省份公佈了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投資總額超50萬億,其中今年的投資規模超7萬億。隨著財政超高赤字率的實施,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的擴大以及寬鬆貨幣政策的刺激,中國經濟將實現V型反轉,全年GDP增長率可望達到7%以上。

(感覺自己說的這些連自己都不相信,權當博君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