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音樂不是必修,也沒阻止這方面的人才,為何外國人的英語卻成了我們的必修?

飛龍在天9783


美術和音樂,屬於藝術類的,入門容易,要靠這個吃飯,難!中國在美術和音樂領域沒什麼人才的,就拿音樂來說,你瞭解一下日本的音樂,你就會知道,一箇中島美雪養活了半個華語樂壇。人工智能翻譯是代替不了人工翻譯的,你看看我們國家的對外例會,都是人工翻譯的,你在看看各類美劇、遊戲的漢化,機翻是非常可怕的存在,更不要說對外貿易、科研資料的收集分析,合同上錯一個地方,可能就會讓你傾家蕩產!你的問題,不是英語的問題,說句不好聽的,你連用英語的資格都不具備,我勸你好好讀讀書,到了上層建築,再來討論這些問題!這些事,國家智庫自有考量!對於種地的農民、流水線的工人,英語完全沒有必要,但是生物技術研究、流水線六軸機床研發等等,都需要參考借鑑國外先進的技術資料,你的孩子一生下來就註定將來去流水線打工?你不希望自己孩子像鍾南山、張文宏這樣?你打聽打聽人家英語什麼水平!


YourWordsNotMine


你說到了核心事例。英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為了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集中力量在短時間內培養一大批英語人才是有必要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必要性越來越弱化,其帶來的負面效應卻越來越大。時過境遷,英語的地位應該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不能再讓英語浪費大量學生的時間。因此,英語成為選修課就越來越覺得更合理,讓需要的市場來調節學生的選擇。


老樹書法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要求。所以通常選定的必修課是建立在社會需求的基礎上。顯然美術音樂類不屬於社會受眾需求非常廣泛的行業。學校教學有主次之分,它必須把最重要的放在相對核心的位置。外語其實可以不是必修課,因為很多人生活中並沒有用到,但我想對教育目標有要求的人,一定知道到了一定層次,掌握一門世界通用語言的重要性。而學校也有開設美術音樂課,但一般僅停留在鑑賞的層面,因為他們更偏向於技能型,需要大量實操才能掌握。一般學校既沒有這樣的場地也沒有設備或者教師。相反語數外的授課更簡單便捷經濟。其實要感謝學校開設了英語課,否則你要出去花更多錢學習。因為層次越高的家長,對教育的要求越高。越希望孩子儘可能掌握更多知識。而鼓吹英語無用的人,他在學校學到其他知識一般對他也沒有用。按照實用主義觀點,直接去藍翔更適合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