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老北京城最後一座磚塔

寫在前面

肥肥最近真的蠻喜歡到處瞎走瞎逛的,然後很多很多次陰差陽錯的來到了西四這邊~一般人來到磚塔衚衕這邊大概是先注意到高高的磚塔然後再注意到正陽書局的吧,我也說不出自己先被什麼所吸引,誤打誤撞的來到了這個安靜可愛的小院落裡。

院子中央高高矗立的是元萬松老人塔,周圍擺著很多的老物件,讓整個書局蒙上一層厚重的歷史氣息,不覺間會使人放慢腳步去細細品味,書局還養了一隻貪睡的小貓,據說是叫磚磚,磚磚非常溫順,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碰上她出來走動,店裡售賣的明信片就有很多都是磚磚~

在文章最後有一條西四附近的遊覽線路推薦,希望對你萌有幫助(⊙o⊙)哦~

元萬松老人塔

西城區西四南大街41號

始建於元代

元塔八角七級,用元代特有的薄磚疊砌而成。此塔即為後人紀念萬松老人而修建的墓塔。

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

重修時加高至九級,為八角九級密簷式,清塔中包著元塔,古樸典雅,玲瓏精緻。

北洋政府(1927)重修

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等人組成“萬松精舍”,籌資整修,並加築了圍牆和門樓。門樓上石額書“元萬松老人塔”,並託其附近的廣濟寺代為照看。

走近老北京城最後一座磚塔

”萬松老人”

萬松老人即萬松行秀禪師,自稱萬松野老。他是金元間著名的佛教大師, 15歲出家於荊州,受戒後雲遊天下,尋師訪友,參究禪宗修行之道。

據《五燈嚴統》本傳:行秀對諸子百家之學無不會通,對《華嚴經》下的功夫最多。他精通曹洞宗的禪說,又長於機辯,年輕時就聲名赫赫,同時深通儒家經典。

金章宗於明昌四年(1193年)召見他,詢問佛道,並賜贈錦綺大僧衣一件;承安二年(1197年)又下詔萬松行秀住燕京西郊仰山的棲隱寺,直到他81歲圓寂。

其名聲因當時的蒙古書令耶律楚材師事之而益彰。耶律楚材向之參學三年,僧以湛然居士目之,萬松老人曾語文正“以儒治國,以佛治心”,因而耶律楚材在元太宗任中書令(相當於宰相)時,推行其主張。

先有的or先有的已不得而知,but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先有的

萬松老人塔,後有的正陽書局

正陽書局原在大柵欄廊房二條76號院,這處只有十餘平方米的小屋裡曾常年出售各種有關北京歷史文化的舊書籍、地圖和老物件,開業六年來吸引了不少喜歡京味文化的人。

但由於近年來大柵欄廊房二條升級改造,正陽書局也因此摘牌停業。後西城區文化委員會將西四萬松老人塔的院子以免租金的方式給正陽書局使用,這也是書局老闆崔勇開的唯一分店。

走近老北京城最後一座磚塔

這大概就是最初的正陽書局啦(圖片來自網絡)

把小店和老城勾連起來的書店老闆崔勇是一個80後。2009年,他辭掉了自己外企白領的工作,開了這家小店。老闆是個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家中六代人都在北京生活,他坦言對於這座城市、對於這裡的文化他有著很深的感情。辦這書局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喜歡北京文化,想要傳承這文化。

你會發現,在正陽書局,不僅能看到書,像兔兒爺泥塑、門墩兒、老鐘錶這樣的老物件也被老闆淘到,並且“見縫插針”的陳列出來。可以說,這個原本不算大的小店,已經被書和各種老物件“塞”得滿滿當當了,與這座老城歷史相關的各色物件,不經意間就把人帶入了舊時的燕京風華中去。

走近老北京城最後一座磚塔

前文已經提到過啦,萬松老人塔是咱北京城僅存的一座磚塔,磚塔衚衕也因此而得名。

走近老北京城最後一座磚塔

正值國慶,家家戶戶都門口都掛著五星紅旗,走在街上的時候感覺深受感染。

走近老北京城最後一座磚塔

正陽書局原在大柵欄廊房二條,因近年來大柵欄附近改造而摘牌停業,現在位於西四南大街43號萬松老人塔院內的算是正陽書局唯一的一家分店,書局的古樸與磚塔的厚重相得益彰,吸引了許多來來往往的人們。

走近老北京城最後一座磚塔

從院內照去。

走近老北京城最後一座磚塔


從小院裡可以看到門框上“元萬松老人塔”的字樣。

走近老北京城最後一座磚塔


走近老北京城最後一座磚塔


走近老北京城最後一座磚塔

院內陳設。據說店裡最珍貴的寶貝是一部清康熙二十七年刊印的《日下舊聞》,這是第一部記述北京歷史的著作,在博物館都難找到。

無事可靜坐,閒情且讀書。

走近老北京城最後一座磚塔

傳說中的磚磚,真的是一天都在睡。

走近老北京城最後一座磚塔


萬松老人塔為金元時代風格的密簷八角九層磚塔,高約15.9米,是北京城區僅存的一座磚塔。此塔為後人紀念萬松行秀禪師而修建的墓塔。

·下面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西四遊玩攻略啦~推薦線路:阜內—西四—西安門大街—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東四 從阜成門內大街西段走到東邊,經過魯迅博物館(魯迅北京故居),歷代帝王廟,白塔寺(妙應寺),廣濟寺(中國佛教協會),中國地質博物館。 到西四路口,西北角新華書店有元大都下水道遺存。西四路口往南,有個丁字街。丁字街南邊是萬松老人塔,磚塔衚衕。丁字街向東過西皇城根北街,走到西什庫大街,可以看看西什庫天主堂(北堂)。 繼續向東,北邊可以看到國圖北海分館。再往東邊看到一片水域,還可以看到一島一白塔,便是北海公園了。南邊高牆大院,有哨兵站崗,這就是傳說中全國的權力中心,中和諧南和諧海。 文津街上,所謂燕京八景佔了兩處,分別是“
太液秋風”,“瓊島春蔭”。再往東,景山公園和紫禁城神武門(遊客只能從南門進,此門出)。景山公園有崇禎皇帝吊死的那棵樹(複製品,原樹已經掛了)。 過了景山前街,到五四大街,可以看到北京大學紅樓(北京大學舊址,1952年北大遷至燕京大學校園,之前北大的光輝歷史就在這裡發生)。再往東,中國美術館,文青聖地。最後到了東四,可以往北瞅瞅排列整齊的十四條衚衕,往南看看史家衚衕,裡面有個博物館。

怎麼樣~景點豐富而且集群,沒有故宮天安門的恢弘壯闊,卻也精緻細膩,體驗了高牆大院的金碧輝煌,偶爾迴歸市井生活卻也不錯哦。

而且據肥肥親測,如果想細緻的遊覽一下的話,一天是玩不完滴,畢竟對肥肥來說遊覽不僅僅是走馬觀花的瀏覽,更重要的是這些陳年老屋背後的文化積澱吸引著我。

此外還想說的是,大家如果想選擇這條線路,推薦騎行,因為咱們帝都的車不是一般的堵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停車貴不說車位還確實難找,騎車的話就方便很多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