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看深有體會-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楊伯峻: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一定的去處。”

錢穆:先生說:“父母在時,不作遠行。若不得已有遠行,也該有一定的方位。”

李澤厚: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不遠走高飛。如果走,也要有一定的方向。”

詳解:三人都把“方”解釋成“方向、方位、處所”之類,但這裡的“方”通假“謗”,這在《論語》中並不是孤例,例如“子貢方人”這句也是這個意思; “遠”,不是指距離遠,而是指偏遠險惡之地;“遊”,這裡指的是“遊學”。

該句意思是,當父母還健在時,即使像“遊學”這樣有意義的事情,如果要以身赴險,孔子也是不贊成的,如果一定要去,那麼就會有“謗”,也就是被詛咒的意思。這裡的詛咒,可能是旁人的,也可能是命運的,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這也是一種詛咒。

孔子在這裡說得很平實,對於一個家庭,家族的傳承是很重要的,別以為這是封建思想,試想,所有人都斷子絕孫,那人類還存在嗎?唯一需要糾正的,就是家族傳承並不一定以男性為基礎,女性也一樣。而古代人的壽命都比較短,父母在,對於家族來說,最重要的是抓緊時間延續其香火,任何以身赴險的事情,必不可取。即使香火已延續,一旦以身赴險使得白髮送黑髮,那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不孝了。這點,對男性女性都是一樣的。

纏中說禪白話直譯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說:“當父母健在時,即使是遊學也不能到偏遠險惡之地,否則一定招致旁人或命運的詛咒。”


現在的社會人的流動性大大增強,但是人還是有自然規律需要遵循。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成家、立業。

這個還真是要有順序,有節奏。在什麼樣的年齡做什麼樣的事情。不然就是亂七八糟了。

不然走的路都是踉踉蹌蹌。

時至今日,只能是亡羊補牢,調整節奏。讓我等螻蟻命能夠順天應時,最後得到一個“無疾而終”那真是人生大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