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沉寂了半年的文字古塔篇今天終於寫完了。此刻古道、古橋、古塔篇已經圓滿收官,喜歡的友友可以閱讀指導。

從古至今塔寺一直伴隨著中國歷史進程,這些是中國元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的塔寺追述起來,應源於佛教的興起,塔也是高僧圓寂後的埋葬屍骨的地方,後來經過中國本土的傳播和改良,終究成了具有中國本土文化特色的產物。但我對此並無過多的考究,所以不敢對塔的歷史細細道來。只能從這種建築本身的存在美學、力學、雕刻、外觀等僅僅做自我膚淺的欣賞。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登封少林寺塔林)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現在遺存分佈了兩千多座的古塔。可以說存世數字還是很可觀的,它們有些年代久遠千年之上,有些近代而建。分部遍及每一個省份,它們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我們的祖輩們創造過太多的歷史優秀建築,但是大多數的精美建築都會隨著戰爭、天災、政治因素(比如滅佛活動等)、人為破壞等等原因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此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畫面又會浮現在眼前。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鶴壁浚縣太極宮塔、八個方向有八卦符號)

有塔的地方必有寺廟,塔寺是相存相依的產物。但是我見過很多的塔都是以孤零零的身姿存在著,或許這取決於他們本身的建築形式和建築材料。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安陽老城區古佛寶塔)

寺廟的建築材料大多都是磚木結構,戰爭、火災和荒蕪對寺廟的破壞是巨大的,一把火都可以付之一炬,房屋的磚石周圍的百姓又可以拆掉重新利用,也許這就是寺廟的遺存不及塔的原因吧?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林州丈八佛塔)

反觀塔的建築材質基本是以磚、石、磚石結合為主,同時也有鐵塔、銅塔、琉璃塔、木塔等多種材質......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雲南通海胖富塔)

比如:遺存的鐵塔有鎮江北固山宋代鐵塔、聊城宋金時期的興隆寺鐵塔、濟寧造於北宋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的鐵塔寺鐵塔、泰安岱廟的明代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9年的泰安鐵塔、咸陽杜鎮千佛鐵塔、府谷縣的明代孤山鐵塔、當陽玉泉寺鐵塔。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林州黃華山密簷式唐塔)

遺存的銅塔有五臺山顯通寺銅塔、峨眉山上的華嚴銅塔等,銅材質的塔遺存並不多。

著名的琉璃塔當屬開封鐵塔。高55.88米,塔建於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又因通體成褐色琉璃磚所以稱為鐵塔。在900多年中,歷經了37次地震,18次大風,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以及洪洞縣霍山廣勝寺如五彩斑斕如雨後彩虹的飛虹塔等。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林州黃華山塔林)

著名的木塔當屬應縣木塔,自重約七千多噸,塔建於遼代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近千年。塔的底層直徑30.27米,高67.13米,五層六簷,平面為八邊形。整個木塔共用了54種不同形式的斗拱,成為中國古建築中斗拱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樓閣式佛塔。應縣木塔塔身高大,每層之間距離較大,塔身每層有木構的門、窗、枋和斗拱等。塔簷上有檁枋、椽子和飛頭等仿木構造。塔內每層有精美佛像塔外層層懸掛巨大的匾額,可通過樓梯登臨遠眺甚是壯觀。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玉溪紅塔)

磚石塔就多不盛舉了。

在生活中我們見到遺存最多的就是磚石塔了。因為磚石的材質具有很好穩定性。同時也和它們的建築型質有很大的關係,塔的都是垂直且高聳的,建造方式基本是搭木架增高或者堆土增高法。當然在沒有便捷的腳手架和起重設備出現以前,這種笨重的建造方式是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塔建造完畢後木架和堆土都會撤走。不管發生怎樣的情況,不怕火、不易拆的屬性註定磚石材質的塔會大量的遺留下來。破壞的只有塔身的浮雕及盜竊塔室地宮內的一些東西而已。

作為寺廟自古以來都是燒香拜佛之地,寺廟無存後自然人們都在塔門處放置佛龕佛胎,成為百姓燒香的寄託之處,所以越是農村或者偏遠的地方這種情況越是常見。所以人們對佛像之類的也還是充滿敬畏之情的。

從塔的建築類型上通常有以下幾大類:

密簷式塔、覆缽式、金剛座式、亭閣式、樓閣式等等。

密簷式的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面朝洱海背靠蒼山,三塔由一大二小組成成三足鼎立之勢。大塔又稱千尋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16級,為大理地區典型的密簷式空心四方形磚塔。南北小塔通高42.19米,均為十級八角形密簷式空心磚塔。三座塔如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可謂大理名塔。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大理崇聖寺三塔)

覆缽式的林州崇善寺塔,青石砌成,坐北朝南,高十六點八米。塔基平面六角,高三點一三米,為石砌雙層束腰須彌座,雕仰覆蓮、卷草花卉、託塔力士等圖案。下層須彌座有圭腳、下枋、下梟、束腰、上枋組成。束腰部分各面雕一奔龍,各角均雕一柱,柱下為覆蓮柱礎,柱上有立鼓形石及仰覆蓮瓣等雕飾。束腰上、下各部雕飾懸幔、二方連續捲雲紋、纏枝牡丹花卉等圖案。上層須彌座分下梟、束腰、上梟、上枋等部分。束腰部分各面均為淺浮雕“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圖案,且配有詩句。各角均有一螺發袒胸力士。梟枋上分別飾仰覆蓮、連續花卉和梵文字母等圖案。兩層須彌座上又有一仰覆蓮束腰須彌座,平面呈圓形,上承覆缽式塔身。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林州崇善寺塔)

崇善寺塔南面壁門,門左右各一袒胸力士,身披飄帶,腰束短裙,手貫環釧,下執寶杵,肌肉隆起,西側力士面部已殘。門上高浮雕二雲龍,龍頭向外。雲龍上正中雕一隻迦樓羅金翅鳥神。其下兩側各一個蛇尾人身,向兩外側奔,蛇尾被鳥神用爪緊緊抓住,十分有趣。門額上為尖拱楣,下為方形,內雕四個門簪,兩頭為方形,東側刻一“無”字,西面刻一“塔”字。中間二枚圓形,面毀。門洞高一點一六米,寬九十五釐米。東門框外側刻有“功22德主李福金同室李妙真”題記。門下坎向內呈弧形。門東還有一個石門,上飾門釘五行,每行五枚,中飾鋪首街環。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林州崇善寺塔、伽樓羅金翅鳥神及力士)

覆缽式的還有安陽老城內建於元代喇嘛形石塔。建塔石頭呈白色,因此人們稱其為小白塔。喇嘛形塔大約是元代時才開始進入中原,此塔有可能是中原最早一批喇嘛形古塔建築。小白塔高12米,外形小巧玲瓏,宛如一個寶瓶。它矗立於八角形的基座上,分為兩層,每面寬2米,均以石浮雕裝飾。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安陽老城小白塔)

此塔中部造有一龕,龕內置一尊佛像。佛盤腿坐於蓮花座上,頭戴摺扇帽子,神態安然自得,栩栩如生。

四面有多幅浮雕圖像,內容有“二龍戲珠”“觀音送子”、“繁榮爭豔”等。每個轉角刻有金剛力士像雙目環睜,雙手用力向上奮託之勢,維紗維肖。塔身用長方形條石交錯綴壓築成,腹徑最寬處卻在塔身之上半部。

樓閣式的唐代大雁塔位於西安市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是玄奘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為樓閣式的代表之作。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西安大雁塔)

金剛座式塔著名的有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的五塔寺後院的金剛座舍利寶塔,始建於清朝雍正年間。舍利寶塔是一個在金剛寶座上建有5個玲瓏舍利小塔的建築,人們統稱為五塔。寶塔建築精美,結構佈局精巧,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亭閣式的有位於安陽縣磊口鄉清涼山村西側修定寺塔,現寺廢塔存。此塔原名"三生寶塔",修建於1300年前的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之間,故稱"唐塔"。又因塔身遍塗紅桔色,俗稱"紅塔"。該塔全部由119種不同圖案和造型的雕磚嵌砌而成,造型華麗別緻,飾面花紋精美獨特,是佛塔之冠,為我國所獨有,被考古學家譽為"真正的中國第一華塔",具有極高的歷史、建築、藝術價值。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安陽縣修定寺唐塔)

塔單層,原通高約20米,現塔頂已毀,塔身高9.3米,每面寬8.3米,四面滿飾雕磚,共計3775塊。塔身似帳形,四面嵌雕磚,上下13層。上起6層方形或長方形雕磚以獸面、力士、蓮花、 綵帶、華纓、彩鈴、垂穗等圖案組成帳幔。第 6層以下均為菱形磚,各面以獸面銜團花繫帶6道分為5段;中段居中1道5塊菱形磚,雕團窠海石榴(狀似法輪)圖案,兩側4道分別雕舞樂、飛天、童子;其左右兩段各3道,分別雕馬、象、兵、蓮花寶珠和玉女、居士;再向外左右兩段各3道,分別雕天王、力士和獅、龍等護法。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安陽縣修定寺唐塔浮雕)

塔身正(南)面開拱券門,門額石雕三世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門券上磚雕獸面、龍首、力士,兩側磚雕龍、虎、四臂明王。塔的上層磚雕帳幔,裝飾繁密華麗,層次分明。以下的各種人物、動物以及團花、卷草、綵帶等,無不成功地運用了寫實的浮雕手法,真切動人,更因雕磚製作採用泥塑翻模的方法,同一圖案成列構成了很強的裝飾效果,使磚塔遠看莊嚴穩重,近看富麗壯觀,體現了唐代浮雕和裝飾藝術的高度成就。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安陽縣修定寺塔正門)

樓閣式塔的建築形式來源於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樓閣。樓閣是我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種古建築類型,早在佛教傳入之前,中國的樓閣建築已經相當普遍。而所謂樓閣式塔則模仿樓閣的造型,將塔建成多層樓閣,內部設有樓梯和樓層,可以攀登,每一層外部設塔門和塔窗,相鄰兩層之間外部設腰簷,有的還有平座和欄杆,供人行走。樓閣式的精品有應縣木塔。

樓閣式塔是中國塔的發展主流,多見於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北方相對少些。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湯陰寶蓮寺普同寶塔)

其它比較有特點的塔有安陽文峰塔,大多數的塔都是由下而上的逐漸縮小,而文峰塔獨特之處在於其就一反常態的塔身上大而下小,呈傘狀,為國內外所罕見。

文峰塔通高38.65米,塔基周長43.2米,壁厚2.5米。磚身木簷,塔身有五層重簷,八角形的塔身立於圓形蓮花座上,蓮瓣共7層,上下交錯,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護塔基,把塔裝飾得更為美麗壯觀。從下往上逐級增大。塔內壁有72級臺級,可旋轉登上塔頂。塔剎屬藏式喇嘛塔,為清代砌築。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安陽五代後周952年的文峰塔)

其它的還有現存最早的安陽市靈泉寺兩座東西並立的小石塔。西塔正面(南向)有"大齊河清二年三月十七日"、"寶山寺大論師憑法師燒身塔"題銘二道;東塔無題銘,但體量、形式皆與西塔基本相同。故世人一直以"北齊雙石塔"相稱。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安陽縣靈泉寺北齊雙石塔)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安陽縣靈泉寺金剛塔)

還有位於安陽市區西南25公里的寶山之麓靈泉寺附近的萬佛溝。建造年代為東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至北宋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素有小龍門之稱的全國最大的高浮雕塔林,今留有石窟247個,塔(殿宇)龕245個,佛、僧雕像數百尊,高僧銘記百餘篇。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安陽縣靈泉寺浮雕塔林)

按塔的排列位置的樣態來區分,有孤立式塔、對立式塔、排立式塔、方立式塔等。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鄭州二七紀念塔/連體雙塔)

按性質分還有喇嘛塔(藏傳佛塔) 、文峰塔 、多寶塔 、寶篋印塔 、金剛寶座塔、無縫塔(“中國窣屠婆式”塔)。

按形制分類:樓閣式塔、異形塔、密簷式塔、內部樓閣外部密簷式塔、造像塔、幢式塔。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趙縣陀羅尼經幢)

我們看一座塔,不能單純地看它的外形,單純追求形式,應當從內部構造與外部式樣兩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湯陰文筆塔)

實際上,我國的塔不全是高層建築,也就是說不全是樓閣式塔,樓閣式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國大量的塔是用磚造的,是磚塔。又比如,遼代大部分的塔是不能登上去的,只是一種象徵性的塔。情況多種多樣,不可一概而論。

我國內地的塔數量很多,式樣都不相同,塔的性質與佛教的宗派劃分也有很大關係。

喜歡古塔不僅僅塔在以前代表了一個一個地方的高度,清幽的寺院可以唸佛,高聳的寶塔戰時也可以用作觀測敵情。九九重陽日也可以登高遠望賞景抒懷。

喜歡古塔不但是它們悠久的歷史很傳說故事,也喜歡它們的直衝雲霄更近天空,喜歡他們的層簷翹角,喜歡他們的風鈴脆響。站在塔上心情會很舒暢,這與登高的眼界有很大的關係吧。正所謂“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古塔

(睢縣無憂寺塔)

鐘意古塔在它那磚雕石刻的精美與奢華、或古樸簡約明瞭、或層遞錯落有序、或形制造型特別、或蒼老歲月的刻畫,一個個都像耄耋的老人飽受世事的滄桑,冷眼觀世事的變遷唯美而古意。

《旅行看中國》原創文字

2020.6.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