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優品,離開在中概股暴風夜

作者|Cuba Libre

長達四年的私有化之戰結束了,聚美優品如今還是在中概股風聲鶴唳之時,告別了紐交所。

今天(4月15日),聚美優品宣佈完成公司完成私有化交易,將從紐交所退市。聚美優品發佈公告稱,根據2020年2月25日達成的私有化方案,公司已經完成了與Super ROI Global Holding Limited(母公司)全資子公司聚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買方)的合併,不再是一家上市公司,成為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這筆私有化交易的價格為每股ADS 20美元。

而同樣在今天,另一中概股跟誰學再造做空。這意味著整個中概股還沒有走出眼前的黑暗時刻。

聚美優品不是瑞幸、好未來們的其中之一,眾所周知它的離開是陳歐的“蓄謀已久”,不過此時聚美優品的退市也映出了當下中概股的又一面。

接下來,怎麼繼續為自己代言?

2014年5月16日,聚美優品赴美上市,成為美妝電商第一股。彼時,開盤報27.25美元,較發行價22美元上漲23.86%,市值達38億美元。不過之後不久,走出了營銷廣告時代的聚美優品,又接連遭遇了供應商造假、“明星CEO”人設等危機,股價不斷下跌。

兩年後,陳歐第一次提出私有化,理由是聚美優品在美股市場被嚴重低估。陳歐在彼時發佈的內部郵件中稱,“雖然每一個私有化的公司都會強調自己被市場低估了,這看起來是陳詞濫調,但對於聚美來說,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

不過後來由於業績難看,提出的收購價也遠低於當時的發行價,2017年,聚美優品的第一次私有化之旅就在各種阻力中被陳歐撤回。此後的聚美優品就走入了自己默默無聞的“下半場”,2017年聚美優品出現了虧損,再看如今其市值較上市時已經蒸發大半,聚美優品這家公司也從風光無限,變得幾近消失。

業績蕭條的背景,也為陳歐再提私有化提供了條件。今年年初(1月12日),聚美優品稱董事會收到了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代理首席財務官陳歐及其關聯公司的私有化要約,擬用每ADS(美國存托股份)20美元的價格購買買方集團尚未持有的股份(該要約價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溢價15%)。

關於聚美優品私有化之後的去向,已經眾說紛紜,比如迴歸A股。

迴歸A股是從美國回來的中概股的普遍選擇,不過要知道,以聚美優品的聲譽和連續幾年的成績,想要再登上A股的大山,可能性並不大。

就在今年年初,聚美優品曾調整ADS與A類普通股之間的比率,由原來的1:1調整為1:10。這意味著,20美元/ADS的收購價格在比率調整後只是每A類普通股2美元,不僅低於2016年的7美元私有化價格,更遠低於其22美元的IPO發行價。

另一說為,陳歐這次的私有化操作是為了將來“以街電為核心再次上市”。

2017年,聚美優品曾用3億元收購了共享充電寶品牌“街電”的多數股權,彼時陳歐的這一動作還引來了王思聰的嘲諷。不過,後來的故事眾所周知,充電寶出其不意的成為無數破滅的共享經濟之外的存在。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初,街電累計用戶超過1個億,用戶份額佔據了行業的41%。如今的份額也基本保持了前三的位置。而經過後續的資本運作,截至2019年3月31日,聚美優品持有街電股權達82.07%。

“深響”文章中也說過,以電商概念上市的聚美優品,如今主要營收已經轉為共享充電寶業務,可以預見,聚美優品私有化完成後,公司在新業務的投入和企業決策上將更加靈活。

不過A股對於街電這樣業務較為單一的模式接受幾何,還需要未來時間和資本市場的檢驗。

總之,不管私有化能不能讓聚美優品重新開始,陳歐如今總算達成了自己的願望。

人人自危的中概股

人人自危的中概股中,一邊是聚美優品退市成功,另一邊,是跟誰學在今天再度被做空。

美國當地時間4月14日早間,做空機構香櫞研究(Citron Research)發佈做空報告,稱跟誰學虛構了高達70%的營收,應立即停止股票交易並進行內部調查。報告發出後,跟誰學一度跌超9%。

香櫞報告稱,跟誰學2020年第一季度K12收入為3.16億元人民幣,此數據與財報中19年第四季度的7.73億元收入相比差了60%。考慮到2019年四個季度中,跟誰學每個季度的收入幾乎均翻了一番,因此,香櫞推斷2019年的營收多報率可能高達70%。

而這也是跟誰學在一個月內第二次遭遇機構做空。

自瑞幸咖啡數據作假引發了中概股的信任風暴,已經席捲好未來、愛奇藝、跟誰學等等正如日中天的中概股企業。

其中好未來已經自曝,稱公司內部審核出公司懷疑有問題的員工有玉供應商的不當行為,比如偽造合同等文件,錯誤誇大“輕量級(Light Class)”的銷售數據。最終導致了,在截至2020年2月29日結束的2020財年中,被誇大的銷售達到2020財年總收入的3%到4%。另外,另一個主角愛奇藝還在堅持自己的“清白”。

顯然,從2016年就想要私有化的聚美優品,並不是這批“暴雷”企業的其中之一,但聚美優品如今的結局也已經不是秘密。其上市之時,頭上的光環比後來者們都亮了許多,儘管聚美優品的成績已經不足以再讓做空機構出具幾十頁的報告了,此時抽身成功的聚美優品,或許也可以看作某種意義上的“全身而退”。

不管怎麼樣,中概股公司的模式和管理方式中任何一環出了問題,都會有被做空機構盯上的“機會”,或者,親自走下美股神壇。聚美優品和瑞幸們,不論是因為什麼原因、用了多長時間走出了紐交所,未來的中概股企業的面前都將是一個更高的門檻,和更加嚴厲的審視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