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情緒正在成為別人賺錢的工具

焦慮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情緒,當人的能力與願望不對等時,當“得不到”和“已失去”發生時,焦慮就會產生。

焦慮多來自於比較,大多來源於自己內心的比較;和別人刻意的引導。“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典型的例子可以說是很多人從小的惡夢。


小心,你的情緒正在成為別人賺錢的工具

很多焦慮的販賣者就是利用你們的這種情緒,人為的放大它,讓你產生焦慮,尋求慰藉。他們無時不刻地圍在你身邊,告訴你:你落伍了,你掉隊了,你跟不上時代了。焦慮販賣者們能讓一個人,從生到死都活在焦慮當中,然後再告訴你:不想焦慮的話,來吧,我能幫你!只是要你給錢!


當一個小生命還在娘肚子裡的時候,焦慮販子就開始洗腦:


《寶媽沒做基因檢測,產出唐氏兒痛苦一生》:他們放大唐氏兒風險,讓很多正常產婦多花幾千元去做這個買心理慰藉。

《人生的起跑線從要從胎教開始》:他們告訴你,不做胎教的寶寶還沒出生就會輸在起跑線上,為了下一代,那就花錢買課程吧。

還有做產婦瑜伽的,放大你的產後身材變形的焦慮,讓你去報課程;有育兒專家專門放大產婦心理焦慮,讓你對產後憂鬱產生焦慮,花錢上輔導。孩子還沒出生,就已經收割了一波。

這些人群有兩類,一類是為了吸引目光賣貨的人,他們放大你的焦慮來達到他們成交的目的。一類是一些所謂的大V,他們為的是曝光率,是流量,他們不在乎放大你的焦慮。如果大V賣東西的話,那更是一呼百應,盡情收割了。

等到孩子出生,又有人告訴你國產奶粉不安全的;那些做海外代購的人群。相反另一部分人又說海外代購假貨多的人;他們要來推銷自家的產品。所以很多寶媽在給孩子選擇奶粉上真是焦頭爛額,完全不知道應該聽誰的。

還有那些做早教的,做產後恢復的,他們用的最順手的往往都是放大你的焦慮,讓你為自己的焦慮買單而已。

到了孩子要上幼兒園了,他們又會跟給你說:如果沒給孩子上雙語的;沒有外教的;就會跟不上節奏,就會輸在起跑線上。沒上幾個興趣班,簡直是活在石器時代,你就把錢準備好吧。


小學要補課,還要一對一,要不然就是:

《你來,我們培養你的孩子;你不來,我們培養你孩子的競爭對手。》

到了中學又開始了:

你沒做的題,會有人替你做;你沒讀完的書,會有人替你讀;你考不上的大學,也自然就有人替你上了。》


小心,你的情緒正在成為別人賺錢的工具


好不容易熬到大學,以為可以輕鬆一點。可焦慮販子早就等著你了,什麼大學畢業等於失業之類。你信吧;拼命地去學習所謂靠近社會,忙這忙那的,各種各樣的收割等著你呢。一批搞網貸的就專門盯著大學生們,讓你們靠近社會的消費觀,沒錢我就借你。

你認命混吃等死;當屌絲吧。他也不會放過你,屌絲沒談過戀愛吧,簡直對不起自己的大學生活。不會追女孩子,沒關係,我教你。也許你想像不到,早期賣個小小的戀愛教程的人,那賺得可不少。


開始工作了,那名目更加多了。什麼《畢業幾年,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什麼《年輕CEO套現多少億離場!》;什麼《九零後畢業幾年賺了多少多少錢!》總之一句話,別人賺錢都是多麼容易,對比一下你自己,感覺時差幾千年了。


最近很流行的一張所謂的:多少歲應該多少存款,開什麼車,住什麼房子,孩子多大的表格,你對比一下自己,感覺自己永遠在赤貧線下徘徊。


特別是現在的網絡信息發達,無限地放大了這種焦慮。隨便一個標題,只是說什麼半年賺個幾十萬,做點什麼多久買車又買房之類,大把的人湧進來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又焦慮了。


前面借了錢的那批人,當你看到,《某某負債幾十萬,幾百萬,半年翻身上岸之類》的。你是不是想知道別人是怎麼做到的?

那些做微商,做直銷的,天天發雞湯,曬收入,曬買車買樓買火箭。這些浮躁的信息天天在你的腦海裡影響你,不知不覺中就會放大你的焦慮感。讓你不知不覺地走進他們佈下的天網。


小心,你的情緒正在成為別人賺錢的工具


毫不否認,做任何行業都有做得好,做成功的人。販賣焦慮的這群人往往就是喜歡包裝這樣的“成功人士”。讓你覺得成功是可以批量生產的,你不去做就落伍了。

還有很多販賣“成功學”

的人,他們往往先打壓你,摧毀你的自尊,摧毀你的自信。讓你覺得不去學習他們,你就永遠一無是處。


人到中年,他們又放大你對健康的焦慮,好來推銷他們的保健品。還有什麼房價都是丈母孃炒高的,沒房沒車沒錢孤獨一生之類。他們放大你能想像到的所有焦慮,製造緊張感,再不跟緊,永不翻身

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焦慮感,這些焦慮販子往往最懂人性,他們把你的焦慮在顯微鏡下放大一萬倍,讓你不知不覺中就走進他們畫下的牢籠。


從生到死,你的一切都在他們的算計中,無法逃脫。


我不厭其煩地講這麼多,也僅僅只是講出其中的一部分。這些人已經壟斷了你的一切焦慮感知,連我們自媒體上寫點東西,拍個視頻,他們都見縫插針來告訴你:

我做自媒體是如何月賺多少萬,要告訴你如何才能成為大V。想學嗎?來吧,交錢!

你的一切所感所想所做,他們都能找到你的焦慮所在,放大它,包裝它,能後告訴你,想要不同凡想,來吧,只想某多錢,包你走上成功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自己不同的人生路。人的一生,關鍵的是:你曾走過,無悔足矣!


我們不要“刻意”拿自己去跟“特意”包裝出來的“成功人士”相比較。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你不可能事事都能爭先,焦慮有時候並不能把每一個人逼成一個“牛逼人士”,反而大有可能先把你變成一個“傻逼”。


能力和期望無法匹配,焦慮就產生了。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憤怒!人們往往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變得更加出色,但是過度的期望,暴露的往往是對自己的無知。


焦慮是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當你過度焦慮,過於自責的時候。要麼就是懷疑人生,接受別人觀念,人云亦云,失去自我。要麼是消極避世,自責不已,以至一蹶不振,自暴自棄。


面對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認識自己,合理地規劃自己的人生:什麼人生階段應該做什麼樣的事情,規劃好自己的階段目標,心無旁騖地把它做好就夠了。


人生只要做到不焦不燥不虛度,這樣的一生,你曾走過,無悔足矣。


你嚮往羅馬,有人卻生在羅馬,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不盡相同。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是跟自己的每一次進步相比,而不是和“特意塑造出來的成功人士”

比,不要讓販賣焦慮的人影響你的生活節奏!


活出自己的風采,就是對自己人生最好的交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