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梯隊漸顯

這兩年隨著工業4.0,特別是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後,華夏大地上“工業互聯網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一超多強”的格局是否已經形成?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的梯隊如何?都需隨著群雄在技術、模式、資金、市場、管理乃至耐心上的逐鹿,答案將會逐漸清晰起來。

在當下,我們探討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行業的關係,所能參照的指南應是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AII)組織編寫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2017年11月版)(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附錄了“工業互聯網平臺介紹及案例”,提到的21個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及其案例,就成為我們研究的標本。

考慮到公正性,我們只以白皮書中出現的21個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及其案例覆蓋的行業描述為準(有的平臺企業提到的行業應用如智慧農業、智慧家庭等,並不屬於工業行業的範疇,故沒有采用;另外也沒有采用各家平臺企業網站或宣傳材料中的內容),然後提取其行業覆蓋與工業行業大類之間的對應關係,得到表1。

研究: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梯隊漸顯

在工業41個行業大類中,21家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進入最多的行業依次是通用設備製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各有11家次;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有9家次;專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各有6家次;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各有4家;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各有3家;煤炭開採和洗選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傢俱製造業,醫藥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金屬製品業各有1家。

41個大類中,有20個大類,已有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進入;21個大類,還沒有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進入,基本是五五開。即使已進入的工業行業大類,其涵蓋的中類、小類絕大部分也還沒有引入工業互聯網平臺。

21家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已進入的工業行業最多的企業是用友和東方國信各有7個(次)大類(數量相同的平臺企業按白皮書中出現的順序排列,下同),航天雲網、和利時、阿里巴巴各有6個(次)大類,樹根互聯、海爾、寶信各有5個(次)大類,華為、索為、中國移動、浪潮、美雲智數、機智雲各有3個大類,石化盈科有2個大類,中國電信、中船工業、寄雲、普奧、智能雲科、富士康各有1個大類。

在“哪些地區、哪些領域是工業互聯網先行先試的優先領域?”一文中,已論述過工業行業的41個大類,在中國各城市的分佈是不同的,所佔的權重也是不同的。

若根據41個工業行業大類在333個城市分佈的排名,按排名最後的工業行業大類得1分,依次加1,得到其他的工業行業大類的權重排名得分(表2)。

研究: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梯隊漸顯

研究: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梯隊漸顯

若將工業行業大類的權重引入,就會發現21家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已進入的工業行業不但數量不同,而且質量也是不同的(表3)。

研究: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梯隊漸顯

21家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對其已進入的工業行業大類引入行業權重進行計算,得出的排位是用友、東方國信、阿里巴巴、寶信、和利時、航天雲網、海爾、樹根互聯、機智雲、浪潮、華為、中國移動、美雲智數、石化盈科、索為、普奧、寄雲、富士康、智能雲科、中國電信、中船工業。

研究: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梯隊漸顯

這個排位更多是反映了平臺企業進入行業的質量,而前面的排位主要反映的是平臺企業進入行業的數量。

作為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是否應追求進入行業的數量越多、質量越高就越好哪?其實未必。俗話說“有多大頭就戴多大帽”,當平臺企業能力不足時,盲目追求進入更多的工業行業或更好的工業行業,只會是事倍功半。另外,也需考察平臺企業的趨同性。而趨同性恰是互聯網企業競爭生存的趨勢,就是必須要“快”。

好的選擇是看“進入行業數量排位”減“進入行業權重排位”(表4)。差越接近“0”,表示該平臺企業已進入的行業的適合度就越好;差是正值,表示該平臺企業進入的行業質量不錯,但數量過少;差是負值,表示該平臺企業進入的行業數量不少,但質量欠佳。

按此,21家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的排位是用友、東方國信、阿里巴巴、寶信、和利時、航天雲網、海爾、樹根互聯、機智雲、浪潮、華為、中國移動、美雲智數、石化盈科、普奧、索為、寄雲、富士康、智能雲科、中國電信、中船工業。

最後,根據201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公佈的“2018 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擬支持項目名單”中任務五(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驗測試)(表5),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組織申報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通知》,工信部發布“2019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清單公示”(表6)。

研究: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梯隊漸顯

在兩次共有10家入選國家支持的企業中,除“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不在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AII)編寫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提到的21個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外,其餘9家中,除富士康外的8家企業都在表4所列的前十一位中。說明本分析與國家的選擇和平臺能力是相符的,結果是可信的。

同時,也可看出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一超多強”的格局並沒有形成,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的梯隊還在逐漸形成過程中。

(文 | 威海市經信委原副主任 馬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