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又火了,背後推手不是抖音,而是“快餐文化”

最近《驚雷》這首“歌”又雙叒叕火了!

其實在3月份,《驚雷》因為抖音平臺的推廣,已經火了一把,各路網紅相繼模仿,更有一些有才華的作者,將《驚雷》改編成自己身邊熟悉的事,或者換一種聲音進行演繹,可謂是把《驚雷》這首歌改編的淋漓盡致。

在3月27日我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驚雷》火的原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鏈接瞭解一下:為什麼“驚雷”突然火了?

大家都知道抖音裡火爆的視頻非常多,不定期推廣一類視頻,在這個“快餐文化”的背景下,從來都不缺少有意思的視頻,但是這樣的短視頻也很難被人們記住。

一般情況下會火3~6天,然後就會換一類視頻火。一個網紅或者一首歌曲火了之後,同一個作者或者其作品,很難像之前那樣火,好多人也漸漸地被觀眾們淡忘了。

而《驚雷》就是這一類作品。在火過之後,再刷抖音的時候,很少能刷到關於《驚雷》的視頻了。

“驚雷”又火了,背後推手不是抖音,而是“快餐文化”


但是就在最近,《驚雷》又火了一把,這是什麼原因呢?

最近,楊坤在抖音直播中,評價驚雷:“一聲驚雷把我劈醒了,真的是給了我一個驚雷啊!要歌沒歌,要旋律沒旋律,太難聽知道吧,神馬東西。”

“驚雷”又火了,背後推手不是抖音,而是“快餐文化”

而《驚雷》的原創作者(六道),隨即也發視頻進行回應:“你說驚雷不叫歌,你說很難聽、俗氣、噁心,沒有技術含量,你看驚雷現在多火,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在我這裡我想說音樂沒有高低之分,存在即合理。”

“驚雷”又火了,背後推手不是抖音,而是“快餐文化”

一評一回,將原本降溫的《驚雷》再次被點燃,同時點燃的還有網友們對這件事的熱議:

有支持楊坤的網友:

“驚雷”又火了,背後推手不是抖音,而是“快餐文化”

也有支持六道、支持喊麥的網友:

“驚雷”又火了,背後推手不是抖音,而是“快餐文化”

先不論誰對誰錯,通過這樣一來二去,炒熱了媒體平臺,捧紅了《驚雷》。

且不說《驚雷》是否算是一首歌,單說六道所說的:“你看驚雷現在多火,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我就覺得很奇怪。

《驚雷》為什麼會火?

早在10年前的YY直播時代就已經有喊麥了,那時沒有現在的鬥魚、虎牙、抖音等直播平臺,YY直播可以說是一家獨秀,在那時一些MC已經非常活躍了。2015年MC天佑的《一人我飲酒醉》又一次將喊麥推到了大眾的視野中。

而《驚雷》是2017年發佈的歌曲,在剛發佈的時候並不火,也沒有被大家熟知,為何在3年後火了呢?

這就要說到,《驚雷》的火併不是因為他的歌火,而是作為一個“梗”。

《驚雷》這首歌的時長是1分10秒,但是我們所熟知的《驚雷》僅僅只是這一句12秒的喊麥:“驚雷這通天修為天塌地陷紫金錘,紫電說玄真火焰九天懸劍驚天變。烏雲馳聘沙場呼嘯煙雨頓,多情自古空餘恨手持了彎月刃。”

我相信後面一分鐘的歌詞80%以上的人都沒聽過吧。

“驚雷”又火了,背後推手不是抖音,而是“快餐文化”

《驚雷》火的方式也不是原唱火的,而是在短視頻平臺上各種網紅作者,進行模仿、翻唱、改編,看得多了也就被大家熟知了。

在短視頻作品中,經常會有人問:“你會唱驚雷麼?”,漸漸地引起了人們的好奇,變成了一種潮流。

不會唱或者沒聽說過的人,反而會被大家認為是out了。這些人因為不想被時代所拋棄,開始去搜索、瞭解、學唱。

在這些人中,很少會有人去聽、唱《驚雷》的整首歌,也並不是真喜歡《驚雷》,而是害怕自己落伍。

作為“神曲推薦器”的抖音,經常會帶火一些歌曲,各種曲風、各種語種、老歌新歌都會推薦,效率堪比傳統的音樂軟件。被抖音帶火的《驚雷》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是最後一個。

在高速發展的當下,快手、抖音等一些列短視頻平臺深受大眾喜愛,15秒就可以看到搞笑、故事、風景、旅行、裝修等,各式各樣的短視頻,充分佔據了觀眾的“碎片化時間”,而這種娛樂形式,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驚雷”又火了,背後推手不是抖音,而是“快餐文化”

捧紅《驚雷》的是抖音麼?不,是當下的“快餐文化”。

什麼是快餐文化呢?

快餐文化指的是,那些追求速成、短期流行,不注重深厚積累和內在價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現象。

就好像抖音的短視頻那樣,十幾秒的視頻,配上最近火爆的背景音樂,吸引著各個年齡階段的觀眾。

在刷抖音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快速的獲得快樂和滿足,能迅速的抓住我們的注意力,準確地激發出大腦中的內啡肽。

久而久之,這種娛樂方式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迷戀上這種娛樂方式,依賴上短暫的快樂,只需要反射性的快樂,不需要思考了。

“驚雷”又火了,背後推手不是抖音,而是“快餐文化”

在這種“快餐文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看今日頭條,而不是新聞聯播;選擇看短視頻講解,而不是看書。

無論是短視頻平臺,還是廣告商,都會用吸引人眼球的標題、流行的背景音樂,來不擇手段地捕捉我們的注意力,為的就是賺取快餐文化所帶來的快收益,賺取流量和費用。

在快餐文化這片“沃土”上,不僅是短視頻瘋狂生長,在我們身邊更是有一些“速成品”吸引著我們。

《3分鐘讓你看懂一個人》、《1天學會演講》、《7節課學會編程》、《5天讓你和外國人交流無障礙》、《5節課學會游泳》。

這樣的課程比比皆是,其最終目的都是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放棄思考,快速變現。

“驚雷”又火了,背後推手不是抖音,而是“快餐文化”

在如今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工作的效率提高了、為生活帶來了便利、也豐富了我們的娛樂內容。

“快餐文化”固然會讓我們的娛樂方式多樣化,但是我們一不小心也會成為其傀儡,任由其擺佈。你喜歡的,只有平臺推薦的;你看到的,都是被廣告主們包裝好的;你聽的歌曲,都是被人傳唱的網絡神曲。

這樣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嗎?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不缺少信息,但是我們缺少搜索信息、選擇有效信息的能力。

我們不缺少知識資源,但是我們缺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我們不缺少“快”,但是在當下我們也要學會“慢”。

“驚雷”又火了,背後推手不是抖音,而是“快餐文化”

感謝你的觀看,如果你覺得有價值,歡迎評論、轉發、收藏。

關注我每天5分鐘,帶你看最新最熱的資訊。

文 | 柒安

編輯 | 柒安

微信公眾號同步更新

本文由 柒安 原創出品,抄襲必究/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