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香菱:被拐賣的女孩,蒙塵明珠不自棄,始終善良溫如水

《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從小失去雙親,寄人籬下,多愁善感。若要論身世悲慘,還有一位比黛玉更慘十倍不止,她就是——香菱,是《紅樓夢》第一個出場的少女,居然從第一集活到了最後一集,而且讀完《紅樓夢》都沒有看見香菱有一句抱怨的話,不得不讓人歎服。

《紅樓夢》香菱:被拐賣的女孩,蒙塵明珠不自棄,始終善良溫如水

1

開始對香菱印象深刻,是周瑞家的在薛家遇見香菱。周瑞家的問香菱的過去,香菱一口不記得了回絕了她,再問只是搖頭,隻字不提。

香菱原本是甄士隱的女兒,原名叫甄英蓮,名副其實的幹金小姐。

在一個熱鬧喜慶的元宵佳節,繁華之下隱藏著世事無常的詭譎,幼小的香菱被拐子抱走,隨後甄家被一場大火燒燬,父母落魄。

本是家境殷實的甄家小姐,而且還是獨苗苗,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奈何就這樣漂泊流浪,從此與父母天涯相隔,生死未卜。

多年後香菱被拐子轉賣他鄉,兩家爭買鬧出人命。香菱有幸碰到曾經受過父親恩惠的地方官——賈雨村,即使他認出香菱是恩人的女兒,也並沒有救她於水火之中。而且賈雨村娶了香菱母親的丫頭作二房,他是知道香菱的母親尚在的。相反的,賈雨村把這樁案子當成討好巴結賈、薛兩家的契機,胡亂草草結案,做了順水人情。

人性在利益面前根本不堪一擊。有錢有勢真是好啊,出了人命官司,不費周折,就有人幫著了斷了。

命運由不得你喜不喜歡,願不願意。香菱最終被薛家強買,作了薛蟠的侍妾。

香菱看著呆憨木訥,實則聰慧。據說人會選擇性失憶,對自己以前的痛苦經歷選擇性遺忘,隱藏記憶,免得一回憶就戳痛了心靈。

見人就訴說自己的不幸與痛苦?像祥林嫂那樣嗎?別人未必真心同情,只怕是滿足他人的好奇心,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而自己的每一次訴說,每一次回憶,都是刺痛自己,撕開了傷口給別人看。

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去是不可觸摸的網,忘了,最好也不要再提,傷疤好了不要再去揭。

《紅樓夢》香菱:被拐賣的女孩,蒙塵明珠不自棄,始終善良溫如水

2

香菱在薛家,安守本分,努力去融入新的環境,性情溫柔安靜,贏得了婆婆和小姑的喜歡。本是買來的丫頭,薛姨媽為香菱給薛蟠作妾,鄭重其事地治了酒席。薛寶釵疼她,護她,知道她對大觀園嚮往已久,薛蟠出遠門,寶釵就讓香菱進大觀園與自己作伴。薛蟠雖不成器,但比起被拐子斥責打罵與奴役、流離失所,生活總算趨於穩定,平靜,但她從不恃寵而驕。

這裡面,其實也有香菱面對自己困境的無奈和出離,反正也很難向上跨一個臺階,就不想那麼遠了,所以就活在當下,且顧眼前,好好做好自己的本分,享受生活裡的小確幸。

香菱一進了大觀園,就像出籠的鳥,話也多了起來,人也活潑起來,長期被壓抑的性情在這裡放飛。她嚷嚷著立刻拜了黛玉為師,學習寫詩。雖然身份卑微,但她仍然敢仰望星空,大觀園人人寫詩,我也要寫詩,我也可以寫詩!

林黛玉交朋友可是很挑的,她喜歡香菱卻比接受寶釵來得更加爽快。香菱的聰慧靈氣和對生活的熱情使黛玉掏心掏肺地教香菱,鼓勵她大膽去寫詩。

寶釵不願教香菱學詩,也許是怕她覺悟,一個人不知道自己不幸福,也是一種幸福,清醒地活著比麻木地活著,也許更痛苦吧?

黛玉和香菱,一個謙虛好學,一個不厭其煩。香菱終於寫出一首吟月好詩,贏得了眾人的稱讚,連寶釵都心服口服,拿寶玉來作比:你要是有她這麼努力學習的勁頭,還有什麼學不成的?

《紅樓夢》香菱:被拐賣的女孩,蒙塵明珠不自棄,始終善良溫如水

3

詠月詩何嘗不是詠香菱自己?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香菱有多美貌?賈母常誇讚秦可卿是自己最得意的重孫媳婦,鳳姐恍若神仙妃子,秦可卿比她還美,賈府的人多次提到香菱像東府裡的秦可卿。

林黛玉的美貌賈鏈沒有稱讚過,撞見香菱就絕口稱讚她長得極標緻,引得鳳姐酸溜溜的調侃,要拿平兒去換。

本是家境殷實父母疼愛的嬌嬌小姐,哪知命運多舛,幼小被拐,人生從此換了人間,香菱也不知被拐子轉賣了幾手,被人打罵、奴役,跟人販子浪流四方,沒有一天安心的日子。

嫁了個不成器的紈絝子弟薛呆子,婚姻也沒有什麼情趣……唉!我本明珠,奈何蒙塵!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天地那麼大,心裡的委屈有誰可以訴說,心裡的苦楚有誰可以聆聽。父母不知生死,所有的委屈和傷痛,孤苦,默默埋在心底,獨自舔傷,蝺踽獨行。

博得嫦娥應借問,為何不使永團圓?若沒有被拐,是不是命運就會是另外一番樣子?在父母膝下平安長大,香菱也該是被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寶,嫁的人也該配得上她的美貌性情和人品……

4

香菱是蒙塵的明珠,被拐賣的薄命女,但她始終善良,不念過往,從不抱怨,不顧影自憐,不搬弄是非;她與世無爭,沒有像趙姨娘、秋桐那樣充滿戾氣;她安分守己,沒有像晴雯那樣恃寵而驕;她學習能力超強,努力融入新環境,贏得所有人的喜歡,是耐得住貧窮享得了富貴了的女子,這樣的人結局不會太差。

她最後被扶為正室,活到了最後一集,薛家上下所有人都敬重她。這也許是她善良最好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