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藝術》:《慶餘年》裡的範閒才是名副其實的溝通高手

要論2019年最火的兩部電視劇,一部是《陳情令》,另一部就是《慶餘年》了,除去服化道略有槽點之外,劇情、演員、演技全都可圈可點。

《溝通的藝術》:《慶餘年》裡的範閒才是名副其實的溝通高手
/
/
/

張若昀飾演的範閒一角,還被網友調侃是“哈士奇”。縱觀範閒的種種表現,確實與哈士奇無異,但卻是一隻非常擅長溝通、能靈活應對各種人際衝突的高端“哈士奇”。

《溝通的藝術》:《慶餘年》裡的範閒才是名副其實的溝通高手
/
/
/

這本《溝通的藝術》將會為你一一解開範閒的溝通方法論。

01

古往今來,溝通能力都是人才所必備的能力,對於競爭壓力巨大的現代社會,溝通能力更是衡量人才的重要因素。

《慶餘年》中範閒不僅文武雙全、人緣頗佳,溝通能力也是一流,不得不說編劇實在太偏心。

比如,在跟雞腿少女林婉兒的溝通中,範閒就運用了“自我袒露”這一招。當然了,他也是發乎於情,不是刻意要用套路的。

《溝通的藝術》:《慶餘年》裡的範閒才是名副其實的溝通高手
/
/
/

範閒在京都四面楚歌,處處防備,但只對林婉兒毫無保留。通常,我們評價關係親密與否的一個方法是依據我們和對方分享了多少信息來決定的,“我們之間沒有秘密”這樣的開誠佈公確實很重要。

但自我袒露也有注意事項,比如:這個人對你重要嗎?袒露的量與方式合適嗎?袒露的風險如何?範閒不僅熟練掌握自我袒露這個利器,連自我袒露可能會入的坑也成功避開。

《溝通的藝術》:《慶餘年》裡的範閒才是名副其實的溝通高手
/
/
/

林婉兒的二哥林珙被範閒的親人五竹殺死,五竹殺林珙自然是為了範閒。二人早就約定好了,不能有秘密和謊言。但如果告訴林婉兒你二哥的死與自己有關,那不僅傷害了婉兒,二人的戀情也就此告吹。

但如果不告訴婉兒,難免有欺騙的嫌疑。關鍵時刻,範閒沒犯傻,林婉兒逼問:“是不是你殺了我二哥?”範閒一句:“不是”成功解圍,準確把握了自我袒露應該掌握的量和方式,並且他也確實沒有親手殺林珙,雖然“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但有時善意的謊言遠比真相更暖心。


02

溝通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文化、情緒、知覺、方法……太多了,但最重要的莫過於以下四點:知覺檢核、同理心、認知複雜度和自我監控,有了這四項法寶加持,你的溝通一定愈加順暢。

知覺檢核——你所認為的不一定是對的

知覺,也就是我們對現實世界信息的篩選、組織、解讀和反饋的過程,如果從一開始就錯了,那後面的溝通勢必南轅北轍。

就像大多數人一樣,你可能也不喜歡別人對你行為的原因草草下結論,比如:“你為什麼對我生氣?”“你怎麼回事?”“你為什麼不理我?”

因此我們必須時時對自己的知覺進行檢核。

知覺檢核包含三個部分:

描述你注意到的行為

列出關於此行為至少兩種可能的詮釋

請求對方對行為詮釋作澄清

比如:“當你用力跺腳走出房間並大力關上房門時,(行為)

我不確定你是否在生我的氣,(第一種詮釋)

或者你只是比較匆忙。(第二種詮釋)

所以,為什麼你會那樣做呢?”(請求澄清)

再比如:“你說你喜歡我所從事的工作。(行為)

但是你說這句話的語調,讓我覺得你可能並不是真的喜歡,(第一種詮釋)

雖然這可能只是我的猜測,(第二種詮釋)

你可以告訴我你真正的想法嗎?”(請求澄清)

有時知覺檢核並不需要囊括前面所列的所有部分,比如:“你最近很久沒來坐坐了,發生什麼事了嗎?”(單一的詮釋加上請求澄清)

“你說我吝嗇,我無法分辨你是開玩笑還是當真。你在生我的氣嗎?”(行為加上詮釋)

對此,可以看出演員孫儷情商很高,在《甄嬛傳》裡面,華妃蔣欣有一句臺詞是說孫儷扮演的甄嬛:賤人就是矯情。

《溝通的藝術》:《慶餘年》裡的範閒才是名副其實的溝通高手
/
/
/

在一次採訪中,孫儷說道:在片場內外,華妃經常對我說這句賤人就是矯情,但是我分不清真假。

《溝通的藝術》:《慶餘年》裡的範閒才是名副其實的溝通高手
/
/
/

這就是典型的行為+詮釋,但這種詮釋不是封閉式詮釋,其中也包含要求澄清的意味。既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又沒有下定論,成功避免了人際衝突和輿論壓力。

由此可見,用好知覺檢核這個法寶,你可以避免許多人際衝突。

同理心——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

如同對方那樣去感受與經驗對方的處境,就叫同理心。這個能力實在太重要了,以至於有些學者認為擁有同理心是最重要的溝通能力。

同理心包含三個面向:觀點採擇、情感和關心。

觀點採擇就是放下自己的觀點,試著理解對方;情感就是更貼近地去體驗別人的感受;關心,不僅跟他們有一樣的想法和感受,還真心關心他們。

範閒在審問司理理時展現出了驚人的同理心,不用嚴刑拷打便可以讓司理理開口交待。只因為他看穿了司理理還擁有希望,即使身處地牢、朝不保夕,頭髮卻絲毫不亂,可見是每日整理過的。

《溝通的藝術》:《慶餘年》裡的範閒才是名副其實的溝通高手
/
/
/

一個如此在意自己著裝的女子,根本就不想死,不僅不想死,她還想出去享受生活。範閒便揪住了她的死穴,威脅她如果不說出來,便會在地牢下面再建一層地牢,將她永遠囚禁於此,永遠失去生的希望,並最後保證如果她說出真相,一定保她性命,有了性命便有了希望。

《溝通的藝術》:《慶餘年》裡的範閒才是名副其實的溝通高手
/
/
/

靠著極強的同理心,司理理將真相告訴了範閒。


03

認知複雜度——你能想到的所有角度

社會科學家將人們看待事物時,能夠組織其架構的技巧,稱為認知複雜度。

比如:有個老朋友最近對你有點不滿,你覺得原因可能是你做的某件事冒犯到他了;或是因為他最近的生活不是很順利導致他有點心煩;當然也有可能是你想太多了,其實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像這樣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一個問題,可以讓你避免反應過度或者發生誤解,而且增加了有建設性地解決這個問題的概率。

認知複雜度和同理心有聯繫,如果你能用更多的方式去理解並解釋他人的行為,你就更有可能從他們的視角來看待世界。

如何提升自己的認知複雜度呢?枕頭法是個不錯的選擇。

枕頭法,是一群日本小學生髮明的,因為問題就像枕頭一樣有四個邊和一箇中心,這就相當於五個立場。立場一是我對你錯,立場二是你對我錯,立場三是雙方都對,雙方都錯,立場四是這個議題不重要,中間的立場五是四個立場都有道理。

從前往後依次分析每個立場,最後就是認識到每一個立場都有它的優點,你便會有一些新的洞見。

自我監控——用上帝視角看待自己

認知複雜度和同理心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瞭解他人,而自我監控可以使你更好地瞭解自己。

心理學家們將觀察自身的行為並藉此調整自身行動的過程稱為自我監控。

自我監控者能將自己的意識部分地抽離出來,並以一種超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所作所為,對自己的溝通能力和行為有較為客觀的評價,並能夠及時調整。

如果真的能做到抽離出一部分意識來時刻監控自己,你就會發現有太多地方,你都可以做的更好。


04

我們每一個人都經驗著一個不同的現實,而我們對他人觀點的誤解可能造成彼此實際上和關係上的雙重問題。不過,知覺差異在干擾關係的同時也能增進人際關係。

通過他人的眼睛看世界,你可以得到不同的領悟,這通常要比個人經驗的理解更有價值。

除了嘗試站在他人的立場看問題以外,還要時時檢核自己的想法,實時監控自我,即使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和方法,這樣才能避免人際衝突,達到溝通效果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