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原標題:記者不得離開!我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1月23日上午10時,漢口站關閉,武警官兵在站前值守。

其實在22號深夜,長江日報攝影記者陳卓人在荊門,提前知道了武漢將會封城的消息。趕在封城前,他回到了武漢——只是他沒料到,這一待就是兩個多月。期間,他拍了幾萬張照片,見證了武漢戰疫的整個過程。他說,“真實,不渲染,這是我的拍攝宗旨”。

這是他的疫情日記。

攝影&講述/長江日報 陳卓

編輯/小為 匡匡

出品/騰訊新聞

我叫陳卓,供職於長江日報,在武漢生活20年了。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說“新冠病毒肯定人傳人”時,我忽然想起17年前,我在武漢上大學時,遭遇SARS的那個春天。

一種似曾相識的危機感,在我心裡湧動。武漢也隨即被不安籠罩,口罩、酒精、84消毒液被搶購一空,街上行人幾乎全部戴起了口罩。

那幾天,老婆不准我出門拍攝採訪,跟我吵了兩天架,說我會“害死一家人”。後來我決定,先把一家老小送回荊門老家再說。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1月23日下午4時,岱黃高速府河收費站關閉,交警正在疏導離漢車輛返回。

1月22號傍晚,我們一路向西,出發去荊門,沿途景象讓我不詳的預感更加強烈:

大量私家車正在加速出城;一輛接一輛救護車,拉著警報,往武漢方向疾馳——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從湖北各個地市州醫院調往武漢的醫護人員。

當時,武漢市各大醫院的門診已經人滿為患,急需大量醫療資源,那些人和車都是來救命的,他們是最早來馳援武漢的逆行者。

我把老丈人、丈母孃和娃送到荊門父母家安頓了下來。23日零時剛過,同事告訴我,武漢要封城,稿子已經來了,馬上要發。

緊接著,報社的調令下發,指示我們記者必須堅守崗位,不得離開武漢。

次日凌晨2時,封城令發佈了!雖然我提前知道消息,但那一刻,還是被震驚到了,一個千萬人口的城市突然中斷與外界所有交通,這是我想都沒敢想過的場景。

距離早上10點,正式封城還有8小時窗口期,我開始跟老婆做思想工作。最終,她同意和我一起回武漢,老人和孩子留在荊門。

23日一早,我和老婆開車返回武漢。這一待,就是76天。

以下是這段日子,我在武漢記錄下來的畫面和故事。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1月24日,中國農曆乙亥年除夕,火神山醫院開建,工人們在加油站裡吃上“年夜飯”。

我被安排在醫療報道組,主要參與醫療單位的採訪工作。

封城之初,武漢的忙亂、患者的無助、志願者的逆行、醫護人員堅守生命防線等等,是我鏡頭裡的主要內容。

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我拍了不下幾百張,除了驚歎“中國速度”,最讓我敬佩的還是參與救援的工人。來自中建三局、武漢市政集團、漢陽市政以及相關施工單位的數千名建設者,放棄了回家,選擇了危險,日夜不息,確保了醫院的建成投用。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1月25日,武漢市民湧向超市採購生活物資。

1月25日下午,武漢市宣佈,1月26日0時始,中心城區區域實行機動車禁行管理。通告發布後,市民駕車湧向超市採購生活必須物資,部分超市也開始管控入場人數。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1月26日,120護士張靜和司機老胡,駕車行駛在空蕩的鸚鵡洲長江大橋上。

武漢市普愛醫院的120護士張靜和司機老胡,是我早期採訪的醫務工作者。

40歲的張靜從業20年了,曾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來漢傷員的救治工作,和司機老胡是老搭檔。

兩人和他們的十餘位同事,幾乎就沒休息過,一直在一線。張靜有兩部手機,早八點到晚八點,每天至少300個電話,從開機打到自動關機。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1月28日晚,西橋社區的一個小區裡,社區安保員李國華拿著小喇叭喊話讓居民注意防疫。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1月29日,航拍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我用無人機拍下空蕩蕩的航站樓,停靠在廊橋邊的一架架客機,悽美的畫面令人震撼心痛。這樣的畫面,在當時並不多見,這幾天在整理照片時,我回想得到的幫助,依然心有感激。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1月30日,最早向疾控部門上報疫情信息的張繼先醫生。

隨著全國援漢醫療隊伍不斷進入,救治工作逐步走向正軌。

在醫護工作者捨生忘死的努力下,感染源和感染範圍得到了控制,實現了最終清零的目標。

在工作中,我採訪過湖北新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的張繼先主任。她是臨床一線的專家,也是最早將疫情上報給疾控部門的醫生。

整個疫情期間,她都堅守在病房,盡心盡責地救治患者。

那天的採訪講述中她曾數次落淚,為去世的患者,也為受感染的醫護。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1月31日,武漢市協和醫院,發熱門診門前排隊看病的市民。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2月4日,武漢方艙醫院準備工作緊張進行。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2月4日,武漢東西湖區徑河街道社區隔離點,疾控部門工作人員在對隔離的疑似患者進行核酸檢測採樣。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2月7日,燕佔飛家門口的一幕。

因家中物資告急,火神山醫院駐點民警燕佔飛利用休息時間,給家裡買了菜,放到家門口,躲在牆角,害怕和兩歲的兒子接觸。

他的妻子鐵肖會,是重症隔離病房護士,也是一直工作在戰疫一線。

像他們這樣的年輕人,在武漢協和醫院接管江漢方艙醫院誓師大會上,我看到了太多,他們的臉龐稚嫩,又堅定。這些90後、00後的醫護,用年輕的臂膀,為別人扛起了生的希望。

那些犧牲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我希望能被大家記住。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2月13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南三樓隔離病區,張麗醫生主治的患者病情有了很大好轉,查房結束準備離開時,患者雙手合十向張麗表示感謝。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2月15日,武漢大雪,協和腫瘤醫院改為定點醫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風雪中,醫護、交警、公交及相關工作人員正在轉運患者。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2月15日,武漢風雪交加的香港路上,雕塑上的孩子被市民戴上了口罩。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2月16日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內,醫護夫妻塗盛錦和曹珊在自家車上睡下。他們在車上睡了30多天。

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塗錦盛和曹珊夫妻,是最早一批投入戰疫工作的醫護,因為工作繁忙,床位緊張,兩人在車上睡了30多天。

在金銀潭醫院,像塗錦盛和曹珊一樣,投入一線的醫護職工夫妻就有三十多對。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2月17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醫務科的鄧新財在搬運剛送到的氧氣瓶,最多的時候,他一天要將170瓶120斤重的氧氣瓶送往各隔離病區。

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採訪的半個月裡,我能最深入地接觸一線醫護和患者。

紅十字會醫院是一家二級醫院,規模不大,卻是最早的發熱定點醫院之一,來此援助的主要是四川省各個地市州的醫療救援隊伍。

四川大學附屬華西醫院和四川省人民醫院的醫療實力是全國有名的,兩院的專家及醫護同紅十字會的醫護人員,還有來自北京、上海、河北等省區市多家醫院的醫護人員一起,擔負起救治重任。

他們改造了醫院的ICU病房,將床位從9張拓展到37張,並調集來ECMO人工體外膜肺等高精尖醫療設備用於救治危重症患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2月18日,武漢第四醫院醫生孔嶽鋒和周敏,在感染新冠病毒康復並經過14天醫學觀察隔離期後,捐獻血漿救治其他重症患者。

在紅十字會醫院隔離病區呆久了,很多患者和醫護人員都和我成了朋友,每天隔著防護服和護目鏡相互問候。

許多患者不僅是身體受到創傷,也需要心理撫慰,在隔離病房裡,沒有親人照顧,又遭病痛折磨,整夜寢食難安。但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除了支持治療外,免疫力也非常重要。

紅十字會醫院還有一位心內科護士長蘇潔,在抗疫初期,她自己也疑似感染了新冠病毒,屬於輕症,隔離治療康復後又立即回到了一線工作。

很不幸的是,她獨自居住的父母不知什麼原因也感染了新冠病毒。

蘇潔母親屬於輕症,逐步康復,但是父親的病情卻愈發嚴重,被收治進入紅十字會醫院ICU病房,雖經各地醫療專家們的全力救治,還是沒能挽回父親的生命。在父親病重期間,蘇潔一直在一線工作救治患者,她只能每天提前兩個小時來,或是下班後再去陪伴一會父親。

父親去世的時候蘇潔正好當班,聽到同事告知她這個消息,她傷心大哭,來到父親的病房給父親深深的三鞠躬,一聲聲“爸爸,爸爸”的哭喊讓人心碎。送走父親的第二天,她又堅持回到了自己的崗位,她說:“我休息了,我的同事就會更累。我其實不敢休息,一個人待著,到處都是爸爸的身影,只有我在緊張工作的時候,我才能不去回憶這些事情,我相信爸爸如果活著,也一定是會支持我在一線救人的。”

對這位護士長,我的內心充滿了敬意,也滿懷著悲傷。我們都有父母,其實也很擔心遠在200公里外荊門老家的四位老人和孩子,萬一出什麼狀況我可能什麼忙都難幫上。我只有每天打電話監督他們隨時關注身體的狀況,如果有問題一定要想辦法去醫院,幸運的是隨著一個又一個14天過去,一切安好。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2月18日晚,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高三女孩黃玉婷堅持學習,備戰高考。

他們把患者當親人,特別是那些年輕的護士們,給患者吃飯喂水,擦洗身體,端屎端尿。在病人狀態好的時候,護士們守在床邊聊天說話,消除負面情緒,從心理上給予安慰和鼓勵。這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還有華西醫院的羅鳳鳴、尹萬紅、吳孝文,四川省人民醫院的黃曉波,廣元市中心醫院的王會明,上海德濟醫院的田定遠,以及許許多多我叫不上名字的醫生……許多患者康復轉往輕症病區或出院的時候,跪著給照顧過他們的醫生護士磕頭,拉著手久久不願鬆開。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2月20日,武漢市新華路協和醫院門前,道路空蕩,兩位給醫院送蔬菜的人正翻過護欄穿越馬路。

2月24日,湖北武漢動車基地,靜臥在軌道上的高鐵。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2月26日,志願者李文建駕車將孕婦及母親送達醫院。

英雄的城市,必然有英雄的人民。武漢封城後,許許多多的市民加入到志願服務的行列,和醫護人員一樣奮戰在抗疫一線。

1月25日,武漢市民王紫懿發現,部分留守武漢的臨產孕婦面臨無車及時送醫生產的難題,她通過朋友圈召集到李文建、王震和朱偉三位帶車司機,組成“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與需要車輛的臨產孕婦一對一服務。

這個四人小分隊已經安全接送了40位產孕婦去醫院生產,產婦和司機無一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因為這樣的義舉,他們被網友們譽為“新生命的擺渡人”。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3月3日,武漢市安居路,封閉小區裡的居民用吊籃領取團購物資。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3月7日,武漢協和醫院,陳嵐醫生為李清娥做了生產手術。嬰兒穿好衣服後就要與媽媽分開。送往武漢市兒童醫院前,助產士謝桂香讓媽媽再多看一眼自己的孩子。

三層手套會不會影響手指靈活度?護目鏡花了會不會影響傷口縫合?第一次進行新冠肺炎產婦剖宮產時,陳嵐醫生告訴我她心裡也沒底,甚至考慮,術後要不要只做皮外縫合。

但真的走進了手術室,所有的顧慮都忘了,“手術很順利,處理刀口也跟平時一樣,進行了皮下美容縫合,效果很好,只是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平時半個小時的手術用了一個半小時,平時一天能做6-8臺手術,現在最多能做3臺”。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3月20日,武漢澳門路湖邊坊社區,志願者冷冰霜和她的朋友們一起為該社區聯繫團購到10元每斤的愛心豬肉。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3月20日,武漢西北湖公園,市民路過盛開的櫻花樹,仰望春的色彩。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3月24日,武漢三德里社區,一位居民和自己的貓玩耍。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3月24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ICU護士長楊莉正在清理去世患者的手機,錢包,手錶,身份證等遺物,準備將這些遺物歸還給他們的親屬,“在那些手機裡一定還留存著他們一家人最珍貴的記憶”。

我們不該回避那些因病逝去的人,在這場與新冠病毒的戰役中,每一位失去生命的同胞都應被我們銘記。

在紅十字會醫院7樓ICU病區,每有患者去世,護士長楊莉都會將去世患者的手機及隨身的貴重物品收撿好並消毒處理,用塑料袋包裹後,寫上姓名存放在一個小箱子裡,如果她不在崗,也會交代當班護士去做這些事情。

楊莉說,“那些貴重物品和手機,特別是手機裡的信息和照片,對於家屬來說是都是最珍貴的記憶,我們盡力了,但沒能救活這些危重的患者,我們心裡是非常愧疚的,一定要把這些遺物保管好,等疫情結束的時候,還給他們的家屬。”

這些細節,無不體現出醫者仁心。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3月27日,武漢市花惠社區,志願者正在對一個樓棟走道消毒。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3月30日,湖北武漢,新冠產婦李清娥經過14天康復隔離後,與丈夫一起,將分開24天的寶寶“小企鵝”接回家中。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只能記錄這段日子裡力所能及的點滴故事,幸好還有我的同行們,那些不畏生死,從全國各地逆行而來的新聞記者,記錄下許許多多武漢抗疫的故事。

我流過了太多的淚,心酸的,悲傷的,感動的,都有。我自認為親歷過汶川地震之後我的心會更堅強一些,但我發現是錯誤的。人是群體性的動物,疫情初期不論白天黑夜,在去採訪或是回家的路上,空蕩蕭瑟的街道,零星走過的路人,呼嘯而至的救護車,都會讓你的內心覺得失落和無力。

那麼熟悉的城市,我生活了20年,無處不在的熱鬧與喧囂,就因為一個小到你根本看不見的病毒,瞬間他就病倒了。就好像路是城市的血管,那麼我們就是一個個的紅細胞,突然紅細胞們都不見了,只有我獨自遊蕩在大街小巷,想努力找到他們。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4月8日凌晨武漢解封,漢口火車站,即將運來客流。

記者說服妻子重返武漢,76天拍下數萬張照片

4月9日,武漢市二環線金立交上,車流漸多。

現在,他們又慢慢的回來了,整個城市都在復甦,讓人覺得是如此親切,只是每個人的臉上都多了一個暫時脫不下來的口罩。

我只希望能再快一些,回到每天一早起來,去家門口的早餐店,喊一聲“老闆,搞一碗熱乾麵,多把點芝麻醬”的日子,再也沒有口罩阻擋我好好聞一聞那碗麵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