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檯球,夠準遠遠不夠,你需要對這些技術有更為透徹的理解

大家可能都會使用杆法,每個人對杆法的理解和運用都不一

樣,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的介紹和分析一下使用各類杆法對

母球運動情況的影響。

打檯球,夠準遠遠不夠,你需要對這些技術有更為透徹的理解

斯蒂芬-李

首先是基礎理論。當母球與目標球相撞的瞬間,如下圖所示

母球有縱向前旋轉時 分離角 < 90°

母球無縱向旋轉時 分離角 = 90°

母球有縱向逆旋轉時 分離角 > 90°

打檯球,夠準遠遠不夠,你需要對這些技術有更為透徹的理解

所以,使用高杆杆法時,由於母球始終有縱向前旋轉,所以分離角一定會小於 90°

使用中杆杆法時:

1.母球在滑動過程中碰到目標球,此時母球無縱向旋轉,分離角= 90°

2.母球由滑動轉化為向前滾動後碰到目標球,此時分離角 < 90°

使用低杆杆法時:

1.母球在縱向逆旋轉時碰到目標球,表現為拉桿效果,分離角 > 90°

2.母球由縱向逆旋轉轉化為滑動時碰到目標球,此時母球無縱向旋轉,分離角 = 90°

3.母球由縱向逆旋轉轉化為滑動,繼而轉化為縱向前旋轉時碰到目標球,分離角 < 90°

 注:以上的2和3既是登杆和低杆剎車球的實現原理。

以上是不加塞的情況,如果加塞,那麼分離角以及母球的運動的軌跡會發生怎樣

的變化呢?

我們同樣以高杆,中杆,低杆為例分別進行分析。

首先是中杆杆法。加左右塞時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打檯球,夠準遠遠不夠,你需要對這些技術有更為透徹的理解

打檯球,夠準遠遠不夠,你需要對這些技術有更為透徹的理解

打檯球,夠準遠遠不夠,你需要對這些技術有更為透徹的理解

從上圖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即使施加了母球的橫向旋轉,初始分離角是相同的。

但是由於橫向旋轉與縱向運動的共同作用,加塞的杆法會讓母球以弧線行進,尤其是圖示的順塞杆法時,弧線會更為明顯。由於弧線的作用,第一庫的撞點已經各不相同。

而在碰庫之後,由於旋轉的關係,母球的行進路線變化更大,向施加旋轉的同側方向有了更大的偏移。

下來是高杆時各種旋轉的情況。

打檯球,夠準遠遠不夠,你需要對這些技術有更為透徹的理解

打檯球,夠準遠遠不夠,你需要對這些技術有更為透徹的理解

打檯球,夠準遠遠不夠,你需要對這些技術有更為透徹的理解

如圖所示,母球在縱向前旋轉,橫向旋轉,以及縱向運動的共同作用力下,初始分離角已經有所不同,而由於旋轉方向的不同,母球行進路線所走的弧線也有了比較大的不同,導致第一庫的撞點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吃庫後,同樣由於塞的作用力,母球的運動軌跡也會產生更大的變化。

最後是低杆杆法。

打檯球,夠準遠遠不夠,你需要對這些技術有更為透徹的理解

打檯球,夠準遠遠不夠,你需要對這些技術有更為透徹的理解

打檯球,夠準遠遠不夠,你需要對這些技術有更為透徹的理解

如圖所示,低杆時,母球出現的弧線效果是最強烈的。而在低杆左塞和低杆右塞的情況下,母球的第一入庫點已經有了三個星點的位差。這對於要求精確走位的檯球,是不容忽略的距離。

通過這些組圖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即使是不吃庫,加塞與不加塞母球的分離角,運動軌跡都會出現比較明顯的變化。而如果第一庫的撞點比較遠,那麼這個變化會被放大的很明顯。

在斯諾克球檯上,由於球檯面積大球又小,並且塞的應用不是很多,所以對塞的分離角可以要求的不那麼細緻。但是在9球球檯或者16綵球臺上,球檯小,球大,球又相對密集,對於走位的細膩度就有更高的要求。計算出現偏差,就很有可能出現走位失當甚至做成障礙球的情況。

好了,大概就是以上這些,若大家還需要補充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下節將會講到能夠熟練使用杆法後,對力道的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