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積第二小的縣級市,河南唯一取消農村建制的縣市,義馬時光

中國面積第二小的縣級市,河南唯一取消農村建制的縣市,義馬時光

中國面積第二小的縣級市,河南唯一取消農村建制的縣市,義馬時光

澗河之濱。

這裡北仰韶峰、南眺洛伊,她地處崤函古道,在古都洛陽與工業城市三門峽市之間,有一座新興的能源工業城市以及移民城市;這裡是沿黃河經濟帶和豫晉陝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的重要組織部分,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她因全部實現城市化戶籍管理,而成為河南省唯一取消農村建制的縣市,也是河南省面積最小、中國面積第二小的縣級市。


中國面積第二小的縣級市,河南唯一取消農村建制的縣市,義馬時光

義馬市居於河南省西部三門峽市東部, 四周分別與澠池縣、新安縣、宜陽縣相鄰;市名因義馬村得名,據《中國地名辭源》:本名驛馬,訛為益馬後,又慣寫為今名;或雲唐秦瓊曾在此飲馬,後飲演變為義,遂得今名;另說義馬村原名藝麻村,因村東地種麻甚多稱東麻地,村因麻而得名;據傳唐代澗河氾濫,有神馬降臨退水救民;為感念神馬義舉,遂建義馬廟,由此而得名。

下轄7個街道:千秋路街道、朝陽路街道、新義街街道、新區街道、東區街道、常村路街道、泰山路街道;有隴海鐵路、鄭西高鐵過境,有人民路、珠江路、千秋路、銀杏路、鴻慶路等主幹街道;全市總面積112平方千米,是河南省面積最小的市,人口17萬,市人民政府駐千秋路街道東距洛陽50公里、鄭州180公里,西距三門峽60公里、西安290公里。


中國面積第二小的縣級市,河南唯一取消農村建制的縣市,義馬時光

市域歷史悠久,秦設新安縣屬三川郡,治於義馬市石河村;據《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到新安,“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即此經兩漢、魏晉、南北朝至隋朝。西漢以前境內形成村落,名為藝麻村。大業元年(605)西新安縣劃入澠池縣,澠池縣遷駐新安故城;十二年(616)再移治大塢城,新安故城稱為新安驛。唐貞觀二年(628)澠池縣更名天池縣,五代十國時期及宋代複名澠池縣,至元明清各代,市境均屬澠池縣。1913年2月設豫西道,1914年6月更名河洛道,隨澠池縣屬之 。1927年直屬於河南省。1932年4月屬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區澠池第三區、第四區。1942年分屬澠池縣常村鄉和千秋鎮。新中國成立後分屬澠池縣第三區和第四區。

1951年澠池縣增設第七區,隨屬。1956年屬澠池縣千秋鎮、洪陽中心鄉。1963年屬千秋人民公社,同年12月劃出義馬、常村、三十里鋪等三個大隊設立義馬鎮。1968年千秋公社與義馬鎮合併為義馬公社。1970年1月設義馬礦區屬洛陽地區,義澠池縣義馬公社為行政區域,並分設義馬鎮、千秋公社、常村公社。1981年4月義馬礦區改設縣級義馬市屬於洛陽地區;下設常村鄉、千秋鄉以及新義街、朝陽路、常村路、千秋路等4個辦事處。1982年在千秋鄉裴村、馬嶺建新市區。1986年1月屬地級市三門峽市至今。1995年千秋鄉撤鄉設鎮。1996年常村鄉撤鄉設鎮1999年增設泰山路街道。2005年千秋鎮、常村鎮改設相應的街道。


中國面積第二小的縣級市,河南唯一取消農村建制的縣市,義馬時光

市內地處豫西丘陵地區,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有澗河、白龍澗水、峪口小河等河流;有雁眉山、南屏山、蒿梨山、鍾靈山等山峰。這裡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降水666.9毫米,年均氣溫12.4℃,年均日照時數2252.4小時。義馬位於義馬煤田腹地,素有豫西百里煤城之稱,是我國的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境內煤炭資源豐富,煤田保有儲量約9億噸,可開採儲量約5億噸;有鋁土 、礁岩、重晶石、硫鐵礦等礦產,其中鋁土礦探明儲量佔河南省的50%以上。這裡有柴胡、黃芩、血參、地丁等野生藥材;有小麥、玉米、豆類等農產;有刺槐、泡桐、楝樹等樹種;有糟蛋、灣子村凱特杏、石子饃、水花佛手糖糕等特產。


中國面積第二小的縣級市,河南唯一取消農村建制的縣市,義馬時光

義馬市風光獨特,名勝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因近年考古發現的義馬銀杏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銀杏化石而被稱為銀杏之鄉。主要有鴻慶寺、項羽坑殺20萬秦卒的楚坑、慈禧行宮、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等古文化遺址;有秦新安故城、石佛村、清風山自然風景區等景點;其中石佛村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河口村是河南省第三批特色景觀旅遊名村;清風山位於東區街道河口村之北,其北面山頂相傳為古驛道,相傳秦王點將臺在此,宋家山與屈家山形成山谷,據說當年王莽追趕劉秀時,曾在該山谷中休息;有山神廟、奶奶廟、雷爺廟等19處景點。


轉載須註明出處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