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之鄉懷寧縣,孔雀東南飛的發生地,曾當了178年省會

戲曲之鄉懷寧縣,孔雀東南飛的發生地,曾當了178年省會;據《名勝志》:晉安帝以永嘉荒亂之後立縣,以懷寧茲土也;另據《資治通鑑》注:蓋以懷寧蠻左名也

戲曲之鄉懷寧縣,孔雀東南飛的發生地,曾當了178年省會

戲曲之鄉懷寧縣,孔雀東南飛的發生地,曾當了178年省會

長江北岸,大別山南麓。

這裡素有“襟江淮,控鄂贛”之譽,自東晉建縣以來,已有1600多年曆史,曾經府縣同城而治690餘年,曾經作為省會,省府縣同城178年,被稱為安徽的首府首縣。這裡是古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地(劉蘭芝的孃家小市鎮),作為戲曲之鄉,她是黃梅戲的發源地、京劇前身徽劇的發祥地。同時這裡可能是安徽省縣城遷移最頻繁的縣,據不完全統計共遷移過七次。


戲曲之鄉懷寧縣,孔雀東南飛的發生地,曾當了178年省會

懷寧縣地處安徽省西南部,她是安慶市所屬5個縣之一,曾經十一次躋身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境內有安慶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據《名勝志》:晉安帝以永嘉荒亂之後立縣,以懷寧茲土也;另據《資治通鑑》注:蓋以懷寧蠻左名也;四周分別與太湖縣、潛山市、桐城市、大觀區、宜秀區、銅陵市郊區、東至縣、望江縣相鄰。

下轄15個鎮、5個鄉:高河鎮、石牌鎮、月山鎮、臘樹鎮、黃龍鎮、三橋鎮、小市鎮、黃墩鎮、公嶺鎮、馬廟鎮、金拱鎮、茶嶺鎮、洪鋪鎮、江鎮鎮、平山鎮,雷埠鄉、清河鄉、秀山鄉、涼亭鄉、石鏡鄉,其中石牌鎮中國戲曲之鄉,縣人民政府駐地高河鎮政和路,總面積1276平方公里,人口70萬。


戲曲之鄉懷寧縣,孔雀東南飛的發生地,曾當了178年省會

夏商周境內屬揚州。春秋分屬皖國、桐國。戰國屬楚國、吳國。秦朝屬九江郡皖縣。西漢元狩元年(前122)屬廬江郡,元豐五年(前106)設樅陽郡,後改廬江郡,分屬皖縣、樅陽縣。東漢初屬廬江郡舒縣、皖縣。三國建安十九年(214)前屬曹魏,後屬東吳。西晉分屬廬江郡舒縣、皖縣、龍舒縣,後皖縣廢除。東晉義熙六年(410)平桓玄之亂,廬江郡析置晉熙郡及懷寧縣於皖縣故地,均治今潛山市梅城鎮。隋大業三年(607)屬同安郡。唐五年(622)懷寧縣分為皖城縣、梅城縣、皖陽縣、安樂縣,均屬舒州;七年(624)復為懷寧縣。

五代十國先屬吳,後屬南唐及後周。南宋嘉定十年(1217)遷治皖口(今大觀區山口鄉),端平三年(1236)遷治羅剎洲(今貴池市西六十里處),景定元年(1260)移治至宜城(今安慶市),為安慶府治。元朝為安慶路治,至治三年(1323)西境清朝鄉、玉照鄉析置潛山縣。明清均為安慶府治;清順治二年(1645)屬江南省安慶府;十八年(1661)屬江南左布政使司安慶府;康熙六年(1667)江南左布政使司更名安徽布政使司;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寧移治安慶府,懷寧縣兼為省城。

戲曲之鄉懷寧縣,孔雀東南飛的發生地,曾當了178年省會

1912年直屬安徽省;1914年屬安慶道治所。1928年8月直屬安徽省。1932年屬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區;1945年曾改屬安慶專區。1946年屬安徽省第一專區。1949年10月遷駐石牌嶺,安慶市併入改為懷寧縣城關區,屬皖北行署。1950年5月由石牌鎮遷駐安慶;同年10月恢復安慶市建制;12月縣城再次由安慶遷回石牌鎮。1952年7月屬安慶專區。1955年6月十里鄉、集賢鄉、肖坑鄉、谷橋鄉及安北鄉、聖埠鄉局部劃入安慶市。1956年1月,牛車鄉、同衛鄉以及吉慶鄉、局部劃入桐城縣,同年6月吉慶鄉、育兒鄉局部劃入潛山縣。1959年與望江縣合置懷望縣;同年1月廣壙區馬窩、老峰、柘山、聖埠、新洲5個公社分別劃歸安慶市和貴池縣。

1961年恢復望江、懷寧二縣。1963年6月廣圩區及安慶市郊區沈店、三義、葉祠等公社劃入。1968年改屬安慶地區。1979年4月,月山公社馬鞍、旗星、牧嶺3個大隊劃屬銅陵有色金屬公司安慶銅礦;同年12月新洲、長風、老峰、白澤湖等4個公社及總鋪公社局部劃入安慶市。1981年11月城關公社改設石牌鎮。1988年8月改屬地級安慶市至今。1998年9月縣城駐地獲批由石牌鎮遷至高河鎮/2004年10月皖河鄉併入石牌鎮;大窪鄉遷駐平山村並更名平山鎮;楓林鄉併入馬廟鎮。2005年5月海口鎮、山口鄉劃入大觀區,大龍山鎮、五橫鄉劃入宜秀區。


戲曲之鄉懷寧縣,孔雀東南飛的發生地,曾當了178年省會

縣域位於長江沿江平原與皖西大別山餘脈交匯處,地貌以低山丘陵和平原沙洲為主;有獨秀山、月形山、王居山、騰雲山等山峰,最高峰大龍山三縣尖海拔697米;長江過境,有大沙河、皖河、長河等河流以及七里湖、麻塘湖等湖泊;這裡屬於北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氣溫16.3℃,年降水量1294毫米。懷寧縣資源豐富,她是全國商品糧大縣,歷來被稱為江北魚米之鄉,有白雲石、重晶石、煤炭、硫鐵礦等礦產;有水稻、小麥、玉米、甘薯等農產,併產茶葉及柑橘等水果;魚、蟹、菱、藕等水產,近年來大力發展藍莓種植;有有貢畫、貢糕、高河大米、望春花等特產;其中江鎮鎮是中國饅頭之鄉。


戲曲之鄉懷寧縣,孔雀東南飛的發生地,曾當了178年省會

懷寧縣風光獨特,人文底蘊深厚,懷腔以及懷寧中醫骨傷療法入選安徽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海子故居、獨秀山、觀音洞、百子洞群、獨秀公園、有孔雀東南飛影視基地、普陀寺等景點;有黃龍鄉新石器及商代文化遺址、金雞戲神碑、王家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太平天國英王府、金雞牌、五猖神廟碑、鐵硯山房、鄧石如墓等名勝古蹟;其中金雞碑是戲神碑,是研究中國戲曲史的一項重要資料。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