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臺張春新對遵義醬香的思考,看國臺酒業與產區共創的行動

“唱響遵義好產區 精釀中國好醬酒”。昨天,貴州國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春新

在“紅色遵義·神秘醬香”——2020中國醬酒大會上發表了上述核心主題演講。

從國臺張春新對遵義醬香的思考,看國臺酒業與產區共創的行動

9月26日,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指導,遵義市新蒲新區管委會、遵義交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遵義市白酒行業商會主辦,遵義市鐵路建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 “紅色遵義·神秘醬香”——2020中國醬酒大會在遵義舉辦。

遵義作為中國白酒重要產區,2019年規模以上白酒產量24.62萬千升,實現營業收入1030.19億元,實現利潤590.72億元。茅臺鎮作為遵義地區醬酒核心產區,以“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和“正宗醬酒標籤”及茅臺的強勢引領,這些年獲得了快速發展。國臺酒業紮根茅臺鎮20年以來,認認真真學習茅臺,踏踏實實做好國臺,迎來了良好發展勢頭,展現出“醬香新領袖”的氣質和潛質。

本文摘錄了張春新在演講中關於行業、產區與共創美好發展的精彩觀點,以饗讀者,賦能行業。

堅信“白酒是個好行業”

庚子鼠年,風雲多變,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災,中美貿易衝突升級,保護主義盛行,逆全球化抬頭……世界銀行6月份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指出:2020年全球經濟將下滑5.2%,這將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環球同此涼熱,影響所及全球旅遊、餐飲、航空、酒店、會展、影院等行業受到重創。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看酒業,儘管上半年很艱難,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成果,消費市場漸漸恢復,白酒再次迎來發展的春天。今年貴州酒類博覽會上,省領導到國臺展廳巡館時,我彙報了兩句話:全球變暖,但有爽爽的貴陽;經濟變冷,但有火火的醬香,醬酒熱,給遵義產區帶來全新發展機遇。

從國臺張春新對遵義醬香的思考,看國臺酒業與產區共創的行動

▲貴州國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春新

醬香白酒為什麼持續火熱?重要原因是消費升級大趨勢。新時代的美好生活需求講究“吃得要安全、穿得要漂亮、住得要舒適、行得要方便、喝得要健康”。少喝酒、喝好酒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不缺酒、但長期缺好酒的現狀沒有改變,白酒屬於“太陽產業”的認知成為廣泛共識,這就是整個白酒行業持續的、長遠的發展機遇。

那麼什麼才是好酒?消費者的體驗才是檢驗好酒的唯一標準。簡單總結就是“不辣口、不刺喉、不口乾、不上頭”。在這樣的基礎上,消費者才逐步認識香型、清晰香型。

醬酒熱潮帶來競爭新生態

毫無疑問,在茅臺的引領下及骨幹醬酒企業的共同努力下, 醬酒成為這幾年比較火熱的品類。2019年,醬酒以佔全國白酒行業7%的產能,實現了21.3%的銷售收入和42.7%的利潤,醬香型白酒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產業”。所以,醬酒是個好品類,給行業發展尤其是遵義產區帶來重大機遇。

當然醬酒熱,必然導致競爭熱。以茅臺鎮為例,眾多大企業持續擴產、加大布局醬酒產業,導致赤水河流域的萬噸產能俱樂部不斷增加,未來隨著以上產能的逐步釋放,競爭勢必更加激烈。其次,除了貴州,其他省份這幾年也在力推醬香,爭搶品類紅利。但相對而言,基於貴州的醬酒釀造歷史和茅臺的引領及消費者的普遍認知,貴州醬酒特別是遵義醬酒受到更多歡迎,就像貴州省長在本屆酒博會上再次強調的:世界白酒看中國,中國白酒看貴州。

遵義作為貴州白酒產區中的重要力量,基於厚重的文化底蘊、獨有的釀造環境及流傳下來的匠心工藝,讓“賞貴州美景,品遵義美酒”成為一種生活新常態。

美美與共,創造未來

身處優勢產區,這是企業得天獨厚的發展機遇。因此,所有企業的責任和使命就是:為消費者釀一瓶好喝的酒,為經銷商做一瓶好賣的酒,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為經銷商創造財富,為員工創造未來,推動產區的發展,促進行業的繁榮。那麼,如何才能做到?

從國臺張春新對遵義醬香的思考,看國臺酒業與產區共創的行動

1、各表其美

各表其美的前提是做好自己。如何做好自己?簡單地說就是兩句話:一是把酒做好,二是把好酒說好;做好就是品質,說好就是品牌。好比人的兩條腿,都得修煉成鐵腿,哪條腿有問題,都站不起來、也富不起來、更強不起來。茅臺的成功,就是基於品質的品牌引領行業的領袖企業,都是這個邏輯,概莫能外。

把酒做好,不是說來的,是做出來的。不是一代人做出來的,而是以孝心發酵、良心釀造,世代傳承下來的,是千萬個工匠撐起質量的這片天,這是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原因。國臺到茅臺鎮20年,始終高舉的旗幟就是“學習茅臺、做好國臺”。學什麼?第一的、最根本的就是學習茅臺對質量的重視、堅守和探索。這些年,國臺持續推進視質量為生命的全員信仰和行動,倡導“相信質量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從質量要服從到盲從的程度”。

基於品質、打造品牌,這兩點抓住,各表其美就有了基礎。其次還要在創新、文化、生態、共享上下功夫,各表其美才能行穩致遠。國臺酒業堅持“秉承傳統不泥古,系統創新不離宗”,用天士力做藥的理念、技術和標準,賦予每一瓶國臺酒更健康的品質基因。

另外,品牌文化要向文化品牌轉型升級,行業要由不夠持續的自然生態、不夠規範的商業生態、不夠正向的社會生態向產業新生態提升變革。

2、美人之美

治大國如烹小鮮,國家之間如此,產區之間如此,企業之間同樣如此,甚至一個企業的整個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都是如此。 廠、商、消費者都要贏才是真贏,誰不贏都不能長久,所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這些年,在行業協會、領袖企業、地方政府的主導推動下,行業生態在變化,美人之美的多了,醜人之美的少了,大家走動的多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少了,互相說好話的多了,互相說壞話的少了。美人之美才能成人之美,成人才能達己 說好話不吃虧。

3、美美與共

產區內的美美與共可以按照這樣的邏輯來推進:領袖企業+產區品牌+企業集群+區域特色,沒有領袖企業就形不成產區,沒有產區品牌就形不成合力。關鍵是形成共識、唱響做亮、企業自強、行業引領、政府推動、久久為功。

另外還要加強頂層設計、針對性扶持、強化梯隊建設。茅臺是航母,總得有一些拿得出手的護衛艦、甚至補給艦追隨,才是個戰隊。酒業集團、酒廠、酒莊、酒坊、酒堡,定標準、分層級、錯位發展,才能集群競爭,才有產區的厚度、寬度和亮度。再加上酒旅融合,突出區域特色,產區可能才更好地提升發展。

產區間的美美與共,本身就不是問題。老時候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現在科技再怎麼發展,但喝酒都力推自己家鄉的酒。立足於自己的產區,先把產區內搞成美美與共,這叫百花齊放。放眼兄弟產區,多走動,形成機制,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這叫百家爭鳴。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是各表其美、美人之美,不斷推動中國白酒行業美美與共的更好發展。

國臺願與大家共同努力,打造現代健康白酒,創新現代飲酒文化,以“秉承傳統不泥古 系統創新不離宗”為方法論和實踐論,努力推動中國白酒由傳統的食品釀造產業走向現代生物產業,由重體力、高耗能、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型的傳統工業,走向以人為本、資源集約、環境友好的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工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