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父母雙親

孔夫子的父母雙親

孔子為魯國人,遠祖是殷商王室,武王克殷後,他的祖先分封到宋國。

其十六世祖是殷商帝乙,十五世祖為宋國第二任國君宋公仲,十一世祖是宋前閔公,十世祖弗父何讓位給弟宋厲公,拜為宋國上卿。六世祖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左傳》稱宋殤公時國家陷於征戰,華父督看上了孔父嘉的妻子美貌,於是藉口國家的戰爭不絕,都是孔父嘉主導,殺了孔父嘉和宋殤公,奪了孔父嘉之妻。

五世祖木金父,為避難逃到魯國的鄒邑,從此木金父以父親的字為孔氏,在鄒邑定居,成了魯國人,作為魯國的大夫。

叔梁紇(前623年-前549年),子姓,孔氏,名紇,字叔梁,是伯夏的兒子,孟皮和孔子的父親。

前563年,晉國的荀罃、荀偃、士匄帶著諸侯聯軍進攻偪陽國。四月初九,聯軍包圍偪陽,不能攻克。孟孫氏的家臣秦堇父用人力拉了裝備車到達戰地,偪陽人打開城門,諸侯的將士乘機進攻。偪陽國內城的人突然把閘門放下,叔梁紇雙手舉門,把已經攻入城裡的將士放出來。孟獻子稱讚說:“這就是《詩經》所說的‘像老虎一樣有力氣’的人。”

叔梁紇與正妻施氏有九個女兒,沒有兒子,他的妾生了個兒子孔皮,人稱孟皮,或作伯皮,一字伯尼,孔皮因先天殘疾,按周代禮法制度失去爵位成為平民,爵位後來由孔子繼承。<孟皮之子名孔忠,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孟皮之女被孔丘嫁與其學生南宮适。>

叔梁紇欲三度娶妻,便向魯國顏氏求婚。顏氏有三個女兒,最小的叫顏徵在。顏父對三個女兒問道:“陬大夫叔梁紇的父祖輩雖然都只是士,但他卻是古代聖王的後裔。而且他身高十尺,武力絕倫,我非常希望能與他聯姻。雖然他年紀大且性情急躁,但這不值得猶豫不決,你們三個誰能夠嫁給他做妻子?”大女兒和二女兒都沒有回答,顏徵在上前對父親說:“聽從父親您的決斷,還有什麼好問的。”顏父說:“就是你能嫁給他了。”他便將十八歲的顏徵在嫁給七十二歲的叔梁紇。由於婚姻不合禮制,被史書稱為野合,

顏徵在嫁到叔梁紇家後第三個月行廟見之禮,正式成為孔家的媳婦。她因為叔梁紇年紀大,擔心不能及時有兒子,便私下至尼丘山向尼丘山神禱告,祈求生子,約在魯襄公廿二年(前551年)生下孔丘。因在尼丘山祭祀所得子,故取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去世,葬於魯國東部的防山。孔母未將墓的所在地告訴孔子。顏氏移居曲阜闕里,將其撫養成人。

孔子的母親在他17歲時去世,孔子希望將父母合葬。為了打聽父親葬處,他將母親棺殯停於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聽。後孔母的鄰居曼父之母,告訴孔子其父叔梁紇的墓處,孔子這才將父母合葬於防山。

【傳言孔子是水精子轉世。《太平廣記》:“周靈王二十一年,孔子生魯襄之代。夜有二神女,擎香露。沐浴徵在。天帝下奏鈞天樂,空中有言曰:‘天感生聖子,故降以和樂。’有五老。列徵在之庭中。五老者。蓋五星精也。夫子未生之前,麟吐玉書於闕里人家,文雲:‘水精子,繼衰周為素王。’徵在以繡紱系麟之角。相者雲:‘夫子殷湯之後,水德而為素王。’

雲笈七籤卷一百一.二記錄 :

《 元始天王化身成三清之後,繼又以大鈞之元氣,大淵之至精,化為五方五老 》

《太上無極混元真經》曰:

「 如三清五老。神超於六合。亙古而長存。似太乙金仙。歛氣於三界。歷劫而不壞 … 」。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三零六》曰:

「五老帝君皆天真之神,故曰元始五老,非後學而成真者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