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在泛意識論中,寫實就是“像”,更多人會說中國畫是意像,暫且不論,當我們把這些“像”的放在一起時,看看,宋元和明代後也大致不一個樣!有唐人論:人大於山水不容泛,今天呢?)

明代的曾鯨曾波臣,擅長把西方寫實技法融入中國繪畫,甚至當時出現了以寫實為特點的“波臣派”。

在凸顯人物氣質的時候絲毫沒有遮掩人物面貌的實際情況: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雖然,有的“情況”可能太“實際”了一點: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我故意挑了那一撥紅衣明代官吏肖像中最醜的幾個,就是想表現當時這種畫“寫實”的程度——上面兩位大人的相貌,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中國人物畫沒有發展出根深蒂固的寫實流派,可能寫實的畫家都活不長

在明代之前,非常寫實的人物形象也不是沒有,北宋李公麟《維摩演教圖》之類,我舉一個局部作例子: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胡人與馬,都是寫實的。還有我很喜歡的這幅,元代畫家王繹和倪瓚合畫的《楊竹西小像》: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人物是王繹畫的,景物是倪瓚畫的。人物的用線沉靜幹練,景物的用線虯勁見肌理,整體構圖也很好。再看人物細節: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面部寥寥幾筆,不僅顯示瞭解剖結構,也表現了悠然的神情,鬍子用線雖多卻紋絲不亂,彷彿多一筆多餘少一筆缺失,而且把臉圍起來,更突出楊竹西先生的神態。

這個人物的臉部非常精彩,讓我想起了達芬奇的那張自畫像,雖然王繹比達芬奇早了一百多年。可以比較一下,異同之處: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再回到明代,說說兩樣東西。

一個是壁畫,位於北京石景山區的法海寺,保留到今天還這麼好真不容易,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上圖仕女的臉還是傳統畫法,就像西方中世紀和文藝復興之初的那種千人一面的傳統畫法,但是她的手,已經在傳統的基礎上開始結合透視法了,尤其是舉著花盆的那隻手。

上上圖的童子,整個人基本都是符合透視的,也比較寫實。

明代的第二個事,還是回到曾鯨。他曾經試圖把歐洲的光線明暗關係轉移到中國畫裡,比如這個“觀音菩薩”。我們很少見到這樣的觀音菩薩,其實這是基督教聖母和觀音菩薩觀念的結合: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當然,以這幅畫論,這種“融合”是失敗的,臉和手的框架過於傳統,對光影明暗的理解也欠深刻。

但在這個失敗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中西繪畫的很多東西,在思維和工具和方法上,不僅有天然的不同,在歷史上也有求同的努力。每種嘗試都是可貴的,因為傳統需要不斷髮展,固守不變並不一定值得驕傲。後來更成功的融合發生在20世紀更大規模的西學東漸過程之中,延續到了今天,這個就不論了。

人物畫不很懂,只能說這麼多。最後補幾張寫實的動物吧:

1.河蟹,元代 衛九鼎所繪: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2.宋代 黃荃的《寫生珍禽圖》:絲光椋鳥、鶺鴒、北紅尾鴝、黃緣盒龜、中華烏龜等,宛如活物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3.宋代,無款,《落花游魚圖卷》:鯉魚、鯽魚、鰟鮍、黃顙魚、河豚,生物特徵都非常明顯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4.宋代,毛松《猿圖》,寫實的一隻獼猴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5.元代,陳琳,《溪鳧圖軸》,就是隻公的綠頭鴨,畫得非常逼真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7.宋代,李迪,《雉雞楓鷹圖軸》局部,相比蒼鷹,這個雉雞更寫實

且看古代寫實繪畫

嘮叨半天想說什麼呢?

我們的繪畫傳統是複雜的,存在著多個面向,多種可能性,多種風格和手法,可能看到的越多,越難以概括。

最好的辦法就是拋去陳見,一心看看畫而已。感慨至此,寫下幾句,就不更加妄談了。新浪網

聲明:本平臺是用於學術交流與討論,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