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學習不好的學生會受到一些老師的偏見和不公平對待呢?

97085


我是一個在教育戰線上耕耘了三十多年的中學教師,在這期間曾經擔任過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現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並順便談談我的感受。

老師都喜歡學習好的學生,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在學校裡,老師們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往往都是看他們的學習成績。學習好的學生身上有很多優點,他們普遍自律性比較強。遵守紀律,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學習努力刻苦,學習目標明確。這樣的學生,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因此,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的事基本與他們無緣。

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是班級的嬌子,是老師手心裡的寶貝。特別是在當前分分是命根兒,應試教育占主導地位的大環境裡,學習好的學生能為班級爭光,更能為老師添彩,喜歡那是肯定的。他們偶爾也會犯錯誤,但老師都會手下留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看不見,有時甚至還覺得他們犯的錯誤有點小可愛。班級同學們也很有意思,他們對學習好的學生犯錯會感到難得新奇和“幸災樂禍”。每到這時候,他們都會笑嘻嘻的、用充滿期待的眼神望著我,潛臺詞是:嗨嗨,這事看你咋處理吧!

學習不好的學生,並不是本質有多不好,他們往往是自律性較差,管不住自己,學習會受到影響。平時總是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老師批評了就改,改了再犯,千錘百煉。所以,老師對他們的批評也是家常便飯。

但是,實踐證明:老師當年百般寵愛的、學習好的學生,畢業後和老師的感情比較淡漠。往往是那些經常被批評、被訓斥的,所謂的老師眼中的“差生”,畢業後和老師感情深厚,走在街上老遠就打招呼,有的畢業後每年都會回到學校看望老師,他們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退休後,我對我過去的班主任工作進行了回顧和反思。那時候的班主任工作雖然小有成就,但也有遺憾和不足。雖然我從來不打罵學生,但當時對那些學習不太好的學生批評、管教的過於嚴厲,現在想想很後悔。

我想對我的這些學生們說:孩子們!當年老師對你們過於嚴厲,都是為你們好,有時候真的是恨鐵不成鋼。老師多麼希望你們將來都能有出息,都能有好的歸宿,都能過上好的生活,都能一生幸福!

孩子們!你們現在都好吧!老師一直在牽掛著你們!

也請接受老師遲來的道歉!


52303746270


現在,我結合我的教育經歷,對你提出的這個問題談些看法:

一、教師僅僅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差而歧視學生的做法是不對的。這種教師應該是不懂得教育教學的教師。

醫生治病講究“對症下藥”,不問“病症”胡亂給病人下藥,後果那是可怕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存在差異教師要從學生自身的主客觀因素和外部環境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教師簡單地因為學生成績差就歧視學生,這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極為不利。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不同學情,合理對待,正確引導,讓自己的學生健康成長。

1、由於學生自身的客觀因素,諸如先天智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造成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差距。教師就要特別有包容心,充分理解這些學生,“因材施教”,讓他們的成績逐漸有所提高。

2、學生因為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對,基礎知識不紮實,造成學習成績不好,教師就應當耐心地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尋找好的方法,進行個別輔導,扶助學生跟上教學進度,提高學習成績。

3、那種思想上有偏差,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問題學生。教師有批評教育他們的責任,甚至採取必要的合法的懲戒措施,督促他們“迷途知返”,珍惜大好時光,努力學習。

4、學生自身以外的因素,諸如家庭貧困、天災人禍等,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影響。這時,教師要有愛心,要給學生溫暖,積極協助學生爭取受教育的權利。

二、教師僅僅看到學生的成績低,看不到學生的進步從而歧視學生的做法極不明智。這種教師缺乏智慧沒有教育眼光。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要有發展的眼光從事教育,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簡單地以學生成績的高低論英雄,要看到學生的每一次進步。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在前面跑的自行車,被後面的摩托車超越,拋在後面,原因就是摩托車比自行車速度快。譬如原來只有十幾分通過努力上升到五十幾分的學生,比起那些從六十幾分上升到七十幾分,或者從九十幾分下降到七十幾分的學生,雖然成績低,沒及格,但進步快。教師更應該表揚進步快的,而不是成績高的,因為這些部分學生更有潛力些。所以,作為一個教育者,要有智慧,不能僅僅因為學生成績暫時差點,就去歧視學生。教師要肯定學生的每一次進步,讓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揚起理想的風帆。

三、因為學生成績差而歧視學生的“唯分數論”的教師不是好教師。這種教師的教育思想存在嚴重偏差。

教育應該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學生,切實提高國民素質。那些存在“唯分數論”思想的教師,片面追求學生的升學率,極端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僅以“分數”為標尺衡量學生,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這無形之中在誤導學生,讓學生成為分數的奴隸。萬般皆下品,唯有“分數”高。學生只要成績好,什麼都不重要,甚至可以去違法犯罪。“一美遮百醜”,學生成績好,就是教師的“寵兒”,“花朵”。成績差的學生,在教師心目中什麼都不是,甚至被貶為“垃圾”。這種教師對教育有“私心”,看重幾個成績好的學生給他撐起的虛榮“門面”,以及帶來的相關利益。這樣的教師不是在培養學生的素質,而是在毒害學生的靈魂。這種教學態度,表面上看起來是非常敬業忠於教育的,其實它對教育的褻瀆更隱敝,破壞性更大,必須警惕。教師僅僅以分數高低來決定自己對學生的好惡,歧視那些成績暫時差點的學生的做法。哪能真正教好學生,提高國民素質?哪能算一個合格教師?

以上這些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敬請大家討論交流。


山村與讀書


學生方面的原因:1,學生學習不好,有的喪失了學習好的信心,極少數的學生不思進取。2,對學習不好的科目越不用功,畏難發愁。3,不敬畏學習不好的學科的老師。4,對學習不好的學科的老師也不親切。親其師,信其道。

老師的原因:1,老師因迫於考評的壓力,把一部分精力用在學習不好的學生身上,成績提高太慢,不如抓好好學生的學習。2,老師應敷太多的檢查,精力有限。3,學習不好的學生往往問題較多,老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中上游學生身上,對學習不好的少數,常常忽視。

家長的原因:1,不會教育孩子,常常打罵學習不好的學生,學生逆反心理產生。2,與學習最好的學生比較,引發學生的煩感。3,不能與老師有效溝通,共同教育好學生。4,有些家長破罐子破摔,放棄努力

學校方面:1,有些學校評價方式方法欠妥,如有的學校評價老師的成績,採用去尾法,去掉一個或幾個成績最差的學生。造成學生不學,老師不管的局面。2,有些學校沒有營造好教育教學的環境。缺乏有效的轉化學困生的措施,和真正的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